第二十九章 夜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贞观七年十月廿五日,李湛又做为李靖的书记回到了尚书右仆射书房。这半个月来,侯君集也因事未来,所以并没有太多书稿要誊写清理。倒是李湛听书童说起,李靖的足疾越发沉重了。
然而李湛见了李靖,却发现他心情很好,笑微微的对李湛说道:“若存,你之前所建言用间一事,圣上已是首肯了。”
李湛有些意外,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倒是李靖手抚拄杖,叹道:“此事尚须细细筹划……且先从某道施行起来,也不能一下铺陈过了,诸事繁杂,反而不美。”
李湛想了想,问道:“国公可有意选哪一道先试行?”李靖走到书案后坐下来,拿起玉如意把玩着,思虑片刻,才对李湛说道:“老夫是想自西域道开始,若存可有什么建议?”
关于这件事,李湛即便是在之前被李靖告知无法施行以后,还是仔细的想过,因为就他所知的唐初战争史,除了高昌叛乱之外,尚有吐谷浑入侵、再往后大约是贞观末年,太宗亲征高丽,且未尽全功,遗憾而归。这样看来,及早布网设间,也许能改变已知的历史。当然,他这么想并非有多么高尚的目的——比如消弭兵祸,化兵戈于无形。对于李湛来说,既然身处体制之中,就得遵守体制中的游戏规则,提出这个建议,最主要的是为了自己。
李湛从来不介意自私一点——如果能让自己生存的环境更好。
“若是自西域道施行,我想最稳妥的办法,便是以商铺之名义散布于途,加之商队往来联络。使其以单线相通,互不统属,以防万一。另外……”李湛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可另设专使,只管间其臣属子民,与前者遥相制衡,不使某处有坐大变节之虞。”
其实李湛所说的,无非是一个双层间谍网的初步构成而已,尚有许多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量,而这其中牵扯到的诸如权责人物等事,就不是几句话能说的清楚了。
李靖拿着玉如意,轻轻敲打着几案上的青铜镇纸,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他沉吟片刻,望向李湛说道:“此事繁杂,若存可先拟定个条陈,细细谋划了,再做定夺。”

布政坊,李宅书房内。
窗外月色清冷,深秋的庭院中不时响起一阵秋风吹动树叶的响声,书房内残香袅袅,黄铜烛台上的蜡烛已经燃去了多半。烛光之下,李湛将细管兔毫笔放到笔架上后,活动了一会儿手腕,正凝眉思索时,房门声响,却是紫茵端着个托盘进来,托盘之上放着四碟点心,一壶热茶。
“不是让你先歇着么?”李湛自椅中起身想接过托盘,却被紫茵用胳膊撑开了,她将点心放置在桌上,望一眼李湛,笑吟吟的说道:“哪有这么早就睡的,倒是你也该爱惜身子,天气越发冷了,还不让翠竹给你拿件厚实些的衣裳……”
李湛坐回椅中,自碟子里拣了块枣泥糕饼,边吃边说道:“还不觉得十分冷呢。”
紫茵将茶杯里的残茶泼了,拿起茶壶注满热茶,递到李湛手中,说道:“湛郎还须多久?若是还要一会,我便去取件厚衣裳来。”
李湛喝了口茶,笑道:“也没什么要紧的,咱们且说说话吧。”说着,放下茶杯,拉着紫茵坐在自己腿上,在她耳边轻声问道:“如今茵儿,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紫茵被李湛搂在怀中,拧了拧身子,低语道:“湛郎如何想起问这个。”李湛笑道:“只是一时想起来,随便问问。”紫茵脸上浮起笑意,抱着李湛的胳膊说道:“如今……不是很好么?”
李湛试探问道:“便是这样,茵儿就满足了么?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夫婿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
紫茵抬头仰视李湛,笑意更浓,她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说道:“湛郎几时有了这样的心思,茵儿却看不大出来。”
李湛伸手在她额上点了下,回笑道:“怎么,在茵儿眼里,我一直就是那种不求上进的人么?”紫茵缩在他怀里,脸颊贴在李湛胸前,低声道:“湛郎有心仕途,自然是好的,茵儿只是有些担心呢。”
“嗯?茵儿担心什么?”李湛有些意外的问道。
紫茵仰起脸,对李湛说道:“茵儿也说不上,只是隐隐觉得有些担心罢了。父亲虽从不在家中谈论朝政,但是茵儿也知道,如今朝堂之上,也不是那么平静的。”
李湛点点头,说道:“这个我自己理会得,茵儿也不用太过担心了。”
两人又说了些家长里短的闲话,看看夜色渐深,便回了卧房。

待过了两天,李湛上了条陈,李靖看过之后,指出其中几项不切实际的对李湛说了,又参酌几遍,这才定了下来。

青龙坊,李湛别院。
东侧厢房内,曹哲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看着李湛,犹豫半晌,才说道:“此事固然危险,可总也是个机会,我想试试看。”
李湛笑道:“这可不是试试看的事情,表哥你可要想清楚了。”
曹哲点了点头,认真说道:“我明白,”他低下头,说道:“家父与愚兄此次来长安,已是给表弟添了太多麻烦,承蒙照拂,感激不尽……”
李湛忙说道:“都是至亲,说这些就见外了。”
曹哲摇头道:“我虽没怎么读过圣贤书,做人的道理还是略知道些的。表弟你不念旧事,能如此相待,我心里除了钦佩,再无别的。”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子不言父过,但家父所求之事,的确让表弟为难,如今能以这样的途径进入仕途,也是两全其美。”
李湛点头道:“只要表哥凡事小心些,总能熬过这三年的,三年之后,便可出仕实职,虽然起步低了些,总也是个进身的法子……若能立功,则更有前途了。”
今天李湛来找曹哲,便是为了往西域高昌等国设间之事,他因觉得曹哲出身商家,身份上自不必多做手脚,为人也严谨,便觉得对曹哲来说,以这种方式进入仕途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所以便径自找曹哲来商量。
曹哲也觉得不错,一来可以满足他经商的**,二来也算是了父亲的愿,因此考虑过后,便应允了。
而对曹庥,则是另一番说辞,大意无非是借通商使的名义应付过去。因此曹庥也便觉得家门有望,收了前面放出的债之后,便兴头头的回了临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