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PK票)第六章 不得不说的历史(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利斯历234年,正是“第一次萨南战争”战事最为吃紧的时候。
为了尽快扩大兵员,应付愈渐不利得战事,常委会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出台了专门的《征兵法》。
于当年开始,实行强制性兵役,并通过降低服役年龄下限,提高上限,加长服役年限等手段,增加现役人数。
同时,为了降低公民对强制兵役的抵触情绪,鼓励女性参与军事活动,特别为服役人员及其家属的社会福利,开辟了独立于常规预算之外专门财政的项目。
即,凡战争所得(包括直接与间接,当期与后期),不必通过国家财政部门,而是就地划拨出一定比例,交于军队财政部门进行分配,以此作为对直接投身战争者的奖励。
这一内容在起草时期,就因可能造成鼓励军人掠夺,军队财政独立而引起军阀化等不利后果,受到相当的抨击,甚至被极端地称为“军匪合法化条例”。
但因当时正处于随时会亡国的非常时期,凡有利于战事的都优先考虑,《征兵法》仍在争议中通过了。
这为后来伊利斯的纷争埋下伏笔。
12年之后,“第二次萨南战争”爆发,战争的立场全面逆转。
就在伊利斯走向节节胜利的道路的时候,当年反对派们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裸的利益代替了正义与理性,成为战争的主要动力,缺乏制约的暴力机关也摒弃了矜持与道义,被权利引向了歧途。
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大独裁者”的诞生。
对政治缺乏常规的了解,甚至鄙视政客的葛兰斯彤,却非常关心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士们,数次扩大《征兵法》带给军人们的利益。
与其他古今中外的军事强权不同的是,葛兰斯彤造就的不是一个由高级军官、武器业者组成的新贵小团体。而是一个由包括普通士兵在内的单一领域的富裕阶层。
他用法律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了遍及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数百种优惠政策,这是做为军人的葛兰斯彤对于以往同僚的一种感谢方式。
在人情上无可厚非,但作为常委会成员,国家的领导者,这种行为就十分可笑,而且危险了。
常委会作为一个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平衡运用并再分配的机构,这种行为显然表现出太过明显的个人利益色彩和不公正性。等于是将为战争提供大量后勤支援,从事物资生产的后方民众排除在功劳簿之外。
更重要的是,《征兵法》是在“只有公民才可参与军事事务”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它给军人们提供的政策,实际上全部“执行”到了公民的身上。
于是,军队与平民的矛盾,变成公民与非公民的对立。
单纯的公正性争论,上升到了族群间的斗争。
在前线战斗的公民们认为:国家危难之时,那些外来佬根本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呆在安全的后方,不敢露面。现在形势好转了,却突然跳出来争夺他们流血牺牲换来的东西,嚷着要分一杯羹。

而在后方支援的非公民们则认为:军队都是些只要萨拉斯邦格军一认真起来,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无能家伙,现在不过是靠着萨拉斯邦格内乱的运气才能获胜。
自己为了尽量供应前线,节省物资,勒紧了裤腰带,一边饿着肚子,还要一边没日没夜的工作。有多少人为此留下了病根,有的甚至到了营养不良而劳累致死的地步。
那些光躲在战壕里,就有吃有穿的家伙们,如今不但一点都不知感恩,反而想过河拆桥,明目张胆的将他们的牺牲和功劳一笔勾销。
因此,这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归咎为对非公民的歧视。
于是,原本通力合作渡过难关的两方,间隙由此而生。
伊利斯历274年,不败的名将,幼儿园水平的政客,整个伊利斯的心理障碍——斐尔威格•葛兰斯彤以91岁高龄寿终正寝。
两年后,就在军方与常务委员为葛兰斯彤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争斗正酣时,在首都伊利斯城发生了第一次非公民大罢工。
他们以游行示威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伊利斯长久以来异常控制公民权问题的不满。
而在内斗中筋疲力尽的权力者们,那时已是惊弓之鸟,最害怕的莫过于留下被对方抨击的口实。
于是为了尽快解决这次事件,代表军方的防暴部队和代表常委会的警察组织,丝毫没有耐心去劝阻激动的人群,而一致采取了不必要的激烈措施。
悲惨的流血事件就此发生了。
掌握着绝对武力优势的军队和警察们,对罢工群众实施了长达10天的,成为著名的“流血十日”。
事后传闻,这次不当造,成了至少五千人的伤亡。
而官方承认的,包括军警在内也不过三十一人。
对于确切的数字双方一直争论不休,互不承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常委会重组以后,对包括新占领区居民在内的,所有非公民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政策,对不稳定分子一律实施镇压!
从此,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一直得不到调节的矛盾,在战争胜利、经济增长、国土扩大和新兴霸主地位形成的繁荣外衣下,逐渐腐烂。
浓重的沼气不断堆积,直到有一个火星出现,便会爆炸……
伊利斯历335年,正处于这种危险的氛围之中。
但不知道对立的太长,处于优势的一方已经麻木,还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太过隐忍。惨剧真正发生之前,表面上一切如常。
按照伊利斯选举法,非公民是没有选举权的。所以,虽然伊尔区人口众多,但票源却很稀少,这个地方向来不被各竞选委员会所重视,
那一届的候选人中,只有侯方桦在这里设立工作站。这一决定在暴乱事件发生后,遭到了严厉的批评,但时候发表议论的人,总是无法在事前站出来的,这次也一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