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端午节话传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八八。端午节话传统
前几天,邻居93岁的老太太颤巍巍地送来她亲手制作的几件布艺:一个婴儿用的老虎枕,还有两个初生婴儿用的小布枕。我们今年从北海回来时送给老太太一支龙头拐杖,老太太过意不去,知道我们还没有抱孙子,就提前给我们预备下了,老寿星真是有心细心之人。
这几件布艺出自耄耋老人之手,确实让人惊叹。尤其是那两个给初生婴儿用的头枕,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小洞,说用这样的枕头可以防止婴儿把头睡扁,这个设计很符合现代的人体工程学原理。这几件布艺虽然用料普通,制作也算不上精致;但我敢说这绝对是珍品,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或极少有人)能够手工缝制出这样很传统的东西了。
“端午节”假日将临,让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了一分关注与思考。其实,发扬传统与放假并没有一定的联系;外来的“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都没有放假,也闹得红红火火;这回“端午节”节放假四天,除了“粽子”特色之外,和“五一”小长假还真看不出多大区别。
说到粽子,端午节的正日子还没到,我这里粽子已经快吃不动了——自家包的和邻居送的,冰箱里还存了不少。我寻思着,屈原屈大夫真够屈的,电视里一位“历史老师”说屈原的官职(三闾大夫)相当于现在的“片儿警”。这位“片儿警”诗人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很有性格的;可现在是“众人皆吃粽子”,就是屈大夫来了,为了“传统”,也得吃。

粽子被传下来了,屈大夫却被戏说和淡忘,这是传统的异化。
老太太的布艺也是传统,是一代代的女子打小从母亲那里学会,在成为母亲之后再传给她的女儿的。但如今,还有那个女孩愿意传承这种繁杂的手工技艺?可以这样说,我眼前的这几件布艺是老太太十几岁时女工的再版,是七八十年前的乡土文化的一个复制品,也是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这个东西,必须能传,虽然传下来的未必一定是好东西——比如裹脚、纳妾、随地吐痰。但如果传不下去,必然难称其为传统。传不下去而强行为之,如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一样,如保存珍贵的生物标本一样,必然会失去其原有的活力。何况,某些传统的消失也不一定是坏事。
我喜欢这几件布艺,也为这种手艺的即将失传感到惋惜,但把农村女孩子赶回炕头上做女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历史在向前发展,在发展与传承之间,在传承与消亡之间,我们有无奈,也有机遇。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失去的无可奈何,归来的似曾相识。对于传统文化的心态,这恐怕是一句最贴切的描述。
看本文相关图片请登录http://www.xiaoshuodaquan.com.com/117183183.html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