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隋唐风云Ⅰ蜉蝣(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节:隋唐风云Ⅰ蜉蝣(23)
萧兰一愣,扭头和段志玄交换了一个眼神,一根手指伸出来点了两点又收了回去,待到段志玄点点头表示收到暗号。她才在心里暗自琢磨,这个人居然敢只带十名侍卫就大刺刺的闯了进来,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第十三章
箫兰在门外对着段志玄做了几个手势,直接进门走到正中坐着的那个人面前。行了个礼,伸手拎起茶壶为他添满水,端起来递到他面前:"不知这位官爷怎么称呼?"
对方眉眼一弯,嘴角上扬,脸上顿时阳光灿烂,他伸手来接箫兰递过去的水杯,嘴里问道:"你就是这里的首领吗?"
就是此刻!箫兰手腕一翻,一把柳叶刀顺着衣袖滑出,刀刃贴着食指的指腹随着上扬的手飞向他的发髻。对方反应极快,缩肩低头躲过这一刀,一掌拍向箫兰的胸口,箫兰在他面前刚好侧身打了个转,躲过这一掌。就在转身的瞬间,箫兰的左手保持原有的姿势向前,另一柄柳叶刀刚好呈螺旋状贴上了他的脖子。停止旋转后,箫兰已经站在他的身后,左手的刀子正放在他脖子的侧面。另一侧,段志玄早已经抽刀档住那几个侍卫的进攻,护在两人面前。
被箫兰制住的这个人束着高高的发辫,黑亮的头发在刚才的动作中有点乱,从肩膀上看去,他在刚才的情况下,接过的茶杯还被稳稳的端着。似乎没有感觉到有把柳叶刀贴在他的大动脉上,这个人用刚才打我一掌的右手拿起杯盖,放到嘴边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我只是过来随便看看,不用这么大的动静。"
话虽然这么说,不知道怎么搞的,箫兰心里却更加的不安,下意识的紧了紧手里的刀子,他白皙的脖子上立刻出现一条红色的痕迹。箫兰稳了稳心神,在嘴角勾出一个弧度:"随便看看自然是没有意见。可是现在大动静的是您吧,我兄弟可是被绑着呢!"
对方眼睛一转,斜斜的向后瞟了箫兰一眼,带着点笑意,又带着点警告,看得箫兰心里一惊。他却立刻伸手一弹,说了声:"放人!"。其中一个看起来是侍卫长的人犹豫了一下,被他突然投过去的目光一看,立刻扭头干净利落的砍断了王虎身上的绳子。
他放人放的干脆,箫兰若是不撤剑,反倒显得心里有鬼。箫兰心里正衡量的时候,段志玄已经收刀入鞘,找人带王虎下去检查伤势,箫兰只好敲敲自己的脑门收了手里的柳叶刀。

这位不速之客脸上的微笑始终没有停,安静的看着箫兰和段志玄他们两个检查王虎的伤势、指挥门口的兄弟放下武器散去,等一切安排好再次落座后,才从衣襟里掏出一封信:"在下曾经跟段伯父学了两年的经史,是他老人家不挂名的学生。这次受了伯父的委托,特地前来迎接段世兄,这封信是伯父让我带来的。"
原来如此!他们进入山西前,曾经修书给在山西任职的段偃师,说明情况。只是回信如此之快,倒是出乎他们的意料,段志玄看完信皱了皱眉头,把信递给箫兰的时候指了指上面的一句话。箫兰大概浏览的一下信的内容,大意是他对于箫兰和段志玄来山西非常欢迎,只是工作太忙,现在不在太原,所以找了人来接他们,段志玄指过的那句话在这封信里的确很奇怪,因为上面叮嘱他们一定要听从来人的吩咐,不可有任何违背。这句话措辞严厉,与前面几句有点不搭调,但是笔迹却完全相同。
箫兰将信还给段志玄,低声问道:"是父亲大人的字吗?"
段志玄点点头,扭头对着面前的人行礼:"抱歉冲撞了阁下,不知您如何称呼?"
箫兰看着这个年轻却又浑身散发着华贵气质的人,想起他来自太原,心念一转,想到了一个名字,心里忍不住怦怦直跳。只见对方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灿烂的有些晃眼,说:"不知者不罪,在下姓李,名世民,随家父唐国公镇守太原。"
虽然开始也这么想,可是听到他报出自己的名号,箫兰的心仍然怦的一跳,几乎跳出了自己的嗓子眼。面前这个人居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个不用任何形容词只要报出名字就让人景仰的人。这么一想,箫兰忍不住把这个将来会名垂千古的皇帝认真打量一番,宽广的额头,高挺的鼻梁,曾经有人考证说他有鲜卑的血统,仔细一看,他的五官的确比常人要深刻一点。高大英俊,笑容诚恳而且灿烂,声音低沉且富有磁性,又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开明君主。箫兰边看边在心里点头,这个李世民不愧是人中龙凤,确实气势非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