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靖中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靖中党
大宋朝政自从赵佶登基后便从新旧二党相争变成了新、旧、寒暑三足鼎立
旧党支持者除了部分崇尚古道的儒者外,主要是河北、河南的大地主、大户等既得利益者。而新党的支持者除了些许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外,也主要以中小地主和江南的富商为主。
随着赵佶的大力扶持,原本式微的中间派,寒暑党却也凭借着圣谕崛起,并在崇宁五年时力压新旧二党,成了第一大党。或许是因为寒暑一词有反复无常的意思,在征得赵佶同意后,他们正式更名为‘靖中’党,取靖中建国之意。
作为得到皇帝大力扶植的政党,靖中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大批墙头草类官员,成了朝中第一大党。而原本两个巨头,新、旧二党却因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绝无可能合作,也给了靖中党迅速壮大的可能性。
之后,时任宰相,靖中党领袖,老好人张商英因为提倡节俭而惹怒赵佶最终被罢相,原本平静一时的政局便被改变了……
靖中党新任领袖王安中曾师从苏轼,文章作的极为出色。元符三年(1100年)中进士后,曾因可观的文笔而担任翰林学士,也得到了赵佶的赏识。后加入靖中党,并被赵佶一路提拔,直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位置。
然而,此人的人品却远逊他的文章。自从成为宰相后,便开始事事奉承赵佶,甚至公然挪用西北军费来为赵佶修道观。若不是赵桓私下拿出三百万贯补了军费,可能这西北局势就会大变!这个在原本历史上连六贼都算不上的配角,却在机缘巧合下替代了蔡京的位置。然而,此人却明显缺乏蔡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
当王安中拜相二年后,也就是政和元年,他便仓促地开始了对新、旧二党的宣战。
这早已不是政见之争,而是权利之争了。
按理说新党与靖中党的观点最为接近,双方理应合作才是。但是王安中最先打击的却恰恰是新党……原因却也是因为双方观念相近,相比旧党更容易对自己独揽大权构成威胁。还有一点就是击败新党后,可以乘机吸纳亲善人士进入靖中党,壮大自己的力量。
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靖中党,新党可谓节节败退;首先是骨干温益被弹劾贪污远贬四川,接着领袖赵挺之也因下属犯错而遭连累,被罢了相位。一时间朝堂上靖中党独大。
当然,对于这种裸地权利纠纷,靖中党内部不少人是强烈反对的。以靖中党第二号人物,尚书右丞余深为代表的一批士人早已不满王安中违背靖中党创立的初衷,公然指责他煽起党争,不适合担任宰相之职。
对于突如其来的内部分裂,原本已经将新党逼入绝境的王安中毫无准备。大吃一惊,无奈只得集中力量对付曾经的自己人。这样一来又给了新党喘气的机会……
于是到了政和三年,在于西夏决战的同时,这北宋的朝政也变得无比错综复杂;新党与靖中党分裂派处于同盟、王安中手下的靖中党全力压制着前者,而旧党则隔岸观火同时暗地壮大自己的实力。
对于赵桓来说,渡过了崇宁年间的黄金时期后,赵佶变得越来越贪图享受了……皇帝每年所花费的钱财,已经达到了千万贯,大大超出了崇宁时期二百万贯的水平。然而最让赵桓不可接受的是赵佶开始宠幸奸臣;王安中正是因为符合赵佶的口味才得以接任张商英的位置。并且不断地鼓动赵佶大兴土木,玩奢侈。
在如此严峻的局势面前,赵桓自觉自己若是再不出手,这大宋朝政将败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桓的马车来到了一名官员的官邸……

递上名刺后,赵桓与太子侍读宗泽及数名侍卫被领入院子内,两名六十余岁的百发官员早已穿戴整齐,见了赵桓后便下拜,道:
“微臣余深、何执中拜见太子殿下!”
“原仲、伯通免礼。”
“在下宗泽,宗汝霖,见过二位。”
没错,赵桓最终选择了式微的新党、靖中党为盟友。一方面是因为双方的政治观点相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派的为人最为正直。对于余深等人,当朝太子的援助对于被王安中压得喘不过气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
早在半年前赵桓便通过内侍隐约地转达了合作的希望,而今天的访问则将把同盟正式化。
这两人便是目前靖中新党的党魁,尚书右丞余深,和吏部尚书何执中。而今天会见的地点则是余深的官邸。
把侍卫丢在院子里后,四人步入余深的书房,赵桓理所当然地坐在了上坐。
“久闻太子聪慧而有清名,今日一见此生无憾矣!”余、何二人坐下后恭敬地说道。
一番寒暄之后,话题便转到了当今时政上面:
“当前政局多为奸佞所把持,这王安中奸邪谄媚,蒙蔽父皇,朝中已是被他弄的乌烟瘴气,忠直之大臣被远贬,小人如王黻、李邦彦都能窃据高位……长久下去,国之危矣!”宗泽痛心地说道。
“汝霖兄所言甚是!如今之靖中党早已不复东坡先生与范公时之刚正,而是被小人充斥……微臣亦是深厌其恶!”说道曾经的领袖王安中,余深脸上一脸的痛恨和鄙视。原本如此清明的靖中党,却被他这种奸人给毁了!他叹了口气:
“无奈官家宠幸此人,微臣虽然数次弹劾却都石沉大海……”
“其实扳倒王安中并不难,问题是如何才能保证不会出现另一个王安中?”
“请殿下教我。”余深与何执中向赵桓拜了拜,一脸诚恳地说道。
“本王认为,若是朝堂之相公都如原仲、伯通一般廉洁正直,则大宋可兴,而小人如王安中、王璞、李邦彦等人也绝无立足之地!”赵桓的一番话等于是确认了他全力支持靖中新党上位的信息,又如何不让二人欢喜?
“多谢殿下信赖,微臣虽不才,却也识忠义……”
余深的回答等于是承认了自己将处于赵桓下属的地位,算是间接地向赵桓效忠了。这自然不是赵桓浑身的王八之气,而是余深等人的地位实在是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王安中击败。况且赵桓身为太子,是将来继承大统的人,对于忠直的余深来说向他效忠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在半年的接触中,双方早已达成了共识。当然事情如此顺利除了以上原因之外,也与赵桓历年来的好名声有关。
同样,何执中也明确地表示了接受赵桓为主。
然而虽然有赵桓的全力支持,可是已经式微的靖中新党想要一举扳倒王安中还是很困难,况且就算扳倒了,在大员都被远贬外地的情况下,也没有实力去充填空出来的位置。更有可能的是被旧党窃取胜利果实。
余深将二人心中的担心表露出来,却没想到赵桓轻轻一笑,道:
“原仲大可安心……若是在往常,只怕还会费些功夫,但现在……却是我等之天赐良机!”
“恕微臣愚钝,但不知殿下所指何事?”
赵桓的目光对上了余深困惑的眼神,透露出了秘闻:
“官家早已有效仿神宗皇帝改良官制的野心,对此唯官家马首是瞻的王安中自然会大力支持……”
何执中听后恍然大悟道:“这便是我等反攻之契机!”
“没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