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集》第一辑:西海岸谈诗悟道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篇:“新诗”的方向VS“北岛的末日”
打出这一行标题时我的心情就已经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压抑:有一种沉重、写不下去的感觉。
“朦胧诗”发展到舒婷、北岛,达到了一个巅峰。近20年过去了,无论就影响力还是诗人本身作品的艺术成就,我还没有看到对他们的超越。
“Pass了北岛”,“先锋诗”并没有站在了北岛的肩上,相反,后来的诗人似乎变得更狂躁不安、更愤世嫉俗,也更急于怪异地表现自己。我们从诗歌内容上,可以看到愈来愈撕裂的尖叫,形式上,则是不断地标新立异的诗行。
所谓的“后现代派”,我不知道要“后”到哪里?所谓的“先锋派诗歌”,我更不知道要“先”向何方?问题是,我们虔诚的读者苦苦地跟进却跟不上它飞跃的步伐,我们的诗评家呕心地牵引却牵不动它沉重的车轮;更莫论、大众的困惑。
曾看到一首怀旧的小诗(俞心焦作,引一节):“不怀旧的人是坏人/当后现代主义的叫卖声响成一片/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谁能把那旧的给创造出来?”是啊,敬仰古老文明的绝不仅仅只是俞心焦一人:孔孟曾在那个荒诞的年代被打倒;2008秋天的奥运会上,孔子率三千弟子精彩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及无穷魅力,——这是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还是历史终将留下它应有的灿烂?
其实,我忧虑的并不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本身,甚至不是它越来越被西方文艺牵着鼻子走的变异、茫然及无奈,而是、而是我多次重复的一个事实:即诗人越来越多、诗歌越来越多、诗奖项亦越来越多,读者却越来越少、更勿论民众对诗歌的追捧。
我们的诗坛从未像现代这样尴尬:**的年代早已过去,——诗行甚至被讥为擦还嫌硬的废纸——难道我们的大众真的不需要诗歌了?!
一个民族,倘若没有了“诗歌”这一情感最炽烈、语言最浓缩而意境最悠远的艺术表达方式,那么,她的精神界面无疑是苍白的,她的思想深处无疑是空乏的,——如同一个人失去了勇气与魂灵一样,不可想象。
诗歌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酒喝,但我不相信民众暂时的“仰视”是真的不需要她了。一首《我爱这土地》(艾青)曾唤起多少人爱国的情怀;《一代人》(顾城),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令多少人热血沸腾般地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就是我们去读读舒婷的情感小唱,亦仿佛我们自己亲历的一般------诗歌无时不在展示一种发自人类心灵深处的经验,无时不在让你热泪横流而又血液澎湃!
我说过:我们要大胆地反对晦涩,勇敢地向晦涩之诗风宣战。试问:有哪一首晦涩拗口的诗歌能感动读者?有哪一篇怪诞艰深的诗行能撼动大众?王珂先生在关于此话题给我的留言中说:“诗的功能是多样的,诗的用途和诗的写作也是多元的。不能极端。如果为我自己写诗,我追求朦胧美甚至晦涩美,但是如果为别人写,甚至为大众写,我追求晓畅明白。在新诗史上,浅白的诗远远多于晦涩的诗。”此言一语中的。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诗人似乎都是在为自己写作。

记得我在直接反对“后现代诗”、诗风的晦涩时,有人教我要好好地研究一下艾兹拉庞德(1885—1972)。这位英美现代诗歌的鼻祖不仅成就了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成就了西方,亦成就了自李金发以来“朦胧诗”的辉煌。——现代诗坛愈演愈烈的艰深晦涩之风是不是也能在此找到溯源?我以为:“拿来主义”恰在“庞德”身上向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我们的新诗引领者如胡适先生将古体诗的神韵弃之云霄时,其时那位现代诗的鼻祖庞德先生却像捡拾到了宝贝似的正在贪婪地吸允着中华古典的浓浓乳汁。
仍记得北大教授谢冕先生10多年前拿着一本汪国真的小册子气得青筋暴露的神态,那时我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孩子。我当然不会去喜欢汪国真,如此我拼了命去研读的西方诗歌岂不成了搞笑?但我还是忍不住偷着去读了一下汪国真,——绝不是猎奇哈!而是他的诗歌实在是好读,尽管我读一星一点就不愿意再膜拜他的“教诲”了。
如今想起来,那时面对汪国真泛滥的时代,谢冕先生的神态是愤怒、不屑,还是略带酸涩的无奈?!我们当深思。
谢冕先生是鼎力倡导“朦胧诗”的元老。有一个笑话说起来恐怕意味深长:那时的臧克家顶讨厌读者看着吃力的“朦胧诗”,“作协”也不赞赏。他劝谢冕不要再发文写书支持“朦胧诗”了,以免犯“历史性的错误”。臧克家是老师啊,于是谢冕只能是一边点头一边继续做着自己的事。
“朦胧诗”长大了,在人们的怀疑甚至批判声中很快长出了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长成了参天大树。
诗歌为什么要“朦胧”才美?诗歌的神韵到底在哪里?百年来的新诗一直围绕着这个命题苦苦地探索、挣扎。说探索是新诗甚至为人呲为不是诗(观点:至少没古诗富有音律美。)但从未停止她不屈的步伐;说挣扎,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诗并未找到她面向民众以至指引民众的方向。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北岛一句看似简单的诗行拉开了后现代诗歌那厚重的帷幕,它的**表演自不必说。如今,面对诗歌遇到的迷茫与困惑,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诗”的路到底在何方?难道在
后“北岛的末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