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集》第一辑:西海岸谈诗悟道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篇:“诗悟”
诗悟者,悟诗也。
诗人为什么要创作?因了他的眼在看,他的耳在听,他的心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遨游。
诗人如夜莺,如不死的鸟。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生命如燃烧的烈火,有时又如电闪雷鸣;那瞬间迸发出的“永恒”,即为“诗”。
因此诗要如歌。
诗当如歌。
比起其它的艺术形式,我想,如歌当为诗最大之特点。诗歌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抑扬顿挫与韵律之美。“韵律”是民族的东西,唯有民族的才可能指望走向世界。这一点,暂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之列。新诗比起旧体诗,无论如何改良、如何创新,都不可能逾越这一框架。否则,就是“扬短避长”,自寻死路。
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诗人写的诗“不韵”?不韵也罢,甚至艰涩拗口,使人读之如雾里看花;雾里看花也罢,可又难看,比看小说还难看,——怎么看也难以让人看个明白!
此所谓“鸽子笼”的诗人。鸽子笼诗人的“阳春白雪”大概是写给老夫子看的。老夫子带上眼镜,恐也得叫苦:在云里雾里揣摩,——你愿意么?因此,鸽子笼诗人的作品,其实是成心不想让大众看的。

对比一下小说。小说如写的抑扬顿挫且富有音律之美,恐难架构复杂多变的情节。浓缩的诗行伴以优美的旋律,如是展示的却是人类极复杂、“欲说还休”的经验,——小说家其实是多么地歆羡我们的诗体呀!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的许多诗人竟弃之不用?
其实,这是对诗人最严峻的挑战。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亘古就是艺术家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命脉。且,这种追求无巅峰可言。
不要总是责难读者,不要。即使普通百姓,不是不需要泣血的诗行,他们拒绝的只是艰涩的拗口令。
不要过早地怀疑读者的鉴赏力,不要。即使生活压得人们不得不如骡马一般地奔波,我想,歇下来的时候,他们同样渴望心灵的慰藉。
好的文艺,好的诗歌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只是感动。当然,更不是说教。
当是一种让世人与之同泣同乐,不再惮于生死的“经验”。当然,乃艺术化之经验。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经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