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英国伦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伦敦。
走在可容七八辆马车并行的牛津街上,穿着一身考究的暗条纹西装,头戴礼帽的马锐左手打着一把最近正流行的折叠式尼龙伞—这种轻便而又坚固耐用的雨具一上市就受到了英国绅士淑女们的追捧,而尼龙伞的原主人、性感美女凯瑟琳正挎着马锐的右臂,两个人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一样在白石铺垫的人行道上款款而行,一边窃窃私语一边感受着擦肩而过的行人略微诧异的目光。
8月的伦敦正是夏秋交替的季节,平时接近30度的气温因为这场雨而变得冷热适中,虽然此时还没有人烧煤取暖,可空气依然弥漫着潮湿的雾气,凯瑟琳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小雨和无处不在的浓雾略微有些怨言—水气打湿了她的衣袖和裙角,马锐却打心底里感谢这场及时雨,海德公园门口的马车被忘记带伞的行人一一雇走,在马锐的建议下两个人步行从公园向酒店走去,令马锐始料不及的是凯瑟琳从挂在他肩上的皮包中拿出了这把小巧的女工折叠伞—他本来很期待凯瑟琳单薄的长裙被小雨淋湿的情景,那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她揽在怀里了。
其实这样子也不错,感受着右臂传来的惊人弹性,马锐有些小满意地想着,小小的雨伞无法完全遮挡两个人的身体,尽管马锐把大部分伞身都倾向凯瑟琳头顶,可斜飞的雨丝依然打湿了她的右手衣袖,紧紧偎在一起的躯体随着步伐的摆动时不时发生一些亲密接触,何况马锐的右臂还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她胸口蹭上那么两下。
“小猴子,又动什么歪脑筋呢?”感觉马锐的胳膊又一次碰触到自己的胸部,凯瑟琳嗔怪地瞟了他一眼,刹那间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妩媚使得马锐不可抑制地想要偷偷亲她一口—当然冲动的惩罚很可能是回到酒店后被凯瑟琳按到地上揍个生活不能自理。
马锐一边低着头走路一边反复权衡为了一亲芳泽而挨顿胖揍是否值得,刚下定决心鼓起勇气想要把心中的冲动付诸实际时,就感觉凯瑟琳松开了自己的胳膊,“雨停了?”他诧异地一抬头,看见双手拎着裙角的凯瑟琳正走进兰斯伯瑞酒店白灰泥装饰的大门--从公园门口到拐角短短的路程没有给马锐留下太多犹豫的时间。
“奶奶的,这么好的机会又浪费了!”马锐懊悔地骂了一句,无奈地跟在凯瑟琳后面走上环形楼梯的大红地毯,楼梯口的侍者礼貌地接过他手中的雨伞—凯瑟琳之所以选择这家酒店而不是更出名的郎廷酒店,就是看中了这里堪称体贴入微的管家式服务。
回到四楼的套房,马锐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换了套干净西装,走到凯瑟琳房门口侧耳听了听里面传出来的水声,“女人洗澡真麻烦!”马锐摇摇头回了自己卧室。
坐在落地窗前的沙发椅上,马锐很没风度地甩掉拖鞋,两只脚翘在矮桌上,往嘴里塞了一块街上买来的小甜饼,这种无馅的小点心用掺了米粉的面粉烤成,嚼起来软软的略带甜味,口感还算可以,马锐一连吃了四块甜饼外加一堆干炒栗子和巴西乌菱才止住了肠胃发出的哀呜。
他和凯瑟琳已经在伦敦呆了一个星期,今天第一次见到闻名已久的伦敦雾(LdFog),还是拜这场小雨所赐,马锐隔着略带水气的玻璃窗,透过淅沥的雨丝看着对面整齐的临街建筑,20世纪初的伦敦根本看不到后世常见的高楼大厦,无论民宅还是官署,大多都是四层砖石结构,当然大部分都有用来存煤或当厨房的地下室,一路上所见到的房舍基本上都是同一种风格:白色条石的墙壁和立柱,铸铁雕花的护栅和栏杆,嵌在木制窗框里的落地玻璃窗,还有房间里千篇一律的细毛毯。
总得来说,伦敦干净整洁的街道留给马锐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唯一有些欠缺的就是伦敦的饭菜实在糟糕,吃来吃去无非是煎牛排煎羊排煎山药蛋,虽然英国人喜欢吃煎炸食品的习惯有利于“锐氏”炸鸡在这里迅速打开局面,可对于吃饭非常挑剔的马锐这几天却一直在饿肚子,与他一向习惯早吃少午吃饱的饮食方式相比,英国人的早餐丰盛得有些不像话:麦粥,火腿蛋,面包,茶,有时还有薰咸鱼,果子。。。午饭则少得可怜,只有一块烤面包和一杯咖啡,刚刚吃过午餐的马锐在海德公园里逛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感觉到肠胃在抗议,正好赶上下雨才急匆匆地拉着凯瑟琳回来喂脑袋。
其实伦敦的大街小巷不是只有传统的茶餐厅和煎炸店,也有不少高档次的法国餐厅以及稍次一等的意大利、瑞士餐厅,兰斯伯瑞酒店附近的牛津街不远处就有一家规模很大的意大利餐厅,据侍者说那里供应美味的生蚝和意大利通心粉,马锐没时间光顾那里的原因不是怕生蚝吃多了欲火上冲没地儿发泄,而是这一周来他实在是。。。太忙了。
从一踏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马锐和凯瑟琳就一直在忙,光在位于伦敦市官官署街的英国专利局,两个人就在那足足泡了三天,尽管凯瑟琳已经不是第一次跟这个部门打交道,可那些如山如海的表格还是把他们弄得晕头转向,英国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手续并不算太繁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他们要申请的专利实在太多了:
马锐单独申请的电动和面机、压延机、切割机、蒸煮机、压块机、榨汁机、真空封装机。。。看到一堆堆的图纸马锐都不由地佩服他自己,短短几个月时间“发明”近十种炊事机械,就算小爱也不过如此吧?
当然他的“发明”远远不止于此,除了这些设备以外,还要加上“锐氏”炸鸡的配方、制作方便面的核心工艺“瞬间热油干燥法”、“浸泡着味法”、“喷雾着味法”以及他提前几十年剽窃出来的“喷雾干燥法”—这种原本用来生产速溶咖啡的工艺拿来制造方便面的外添粉料包再合适不过了,事实上后世里好多方便面厂家都是这么干的。
与马锐五花八门的“发明”相比,凯瑟琳的“产品”却是以质取胜,虽然寥寥无几的图纸上只有一些化学工式,可上面的东西无疑是相当有震憾力的,应用广泛的聚乙烯塑料和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绝对是不亚于尼龙的两种划时代的发明,为了方便他们共同投资的“锐氏”食品有限公司使用这些食品包装材料,避免他们的“劳动”成果被杜邦公司完全剥夺,凯瑟琳决定和马锐联名申报这两项专利和其衍生出来的高阻隔性多层无菌薄膜、复合热收缩薄膜以及聚偏氯乙烯(PVD薄膜肠衣—马锐有次厚着脸皮问凯瑟琳应该为她在“锐氏”食品里所占的30%股份投多少钱,凯瑟琳一脸迷死人不偿命地微笑着告诉他,这些专利的使用权就是姐姐的投资了,至于大美女自个儿手里的几十万美子,她老人家准备在开普敦桌湾风景区建幢大海景hse养老用呢。
两个人都是各项专利的原“发明”人,委托申请一项可以忽略,用英文填写了发明人姓名、住址、国别、专利类型(发明或外观设计专利,现在还没有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概念)、申请日期等必选项后,马锐和凯瑟琳向专利局的官员提供了自己的原始设计资料,申请优先权主张的同时提请专利局就相关专利进行新颖性调查,对那些炊事机械的实质审查则需要请相关负责人员到南非的工厂进行,当然路费开销得由“锐氏”来负担。
马锐向专利局的官员们展示了自己的方便面和还未正式上市的“锐师傅”火腿肠的样品—他本想给这东西取名叫“双汇”的,自己的工厂正处于贝赫河与布里厄河的交汇点,这么算起来取这个名字倒也贴切,可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倒不是怕凯瑟琳骂他无耻,实在是马锐不知道怎样把“双汇”这个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英文。

等马锐打开从不离身的皮箱,熟练地把一堆大大小小的零件组装成一支冲锋枪时,专利局的官员们不约而同地睁大了眼睛,对于武器他们当然不会陌生,经常会有欧美各国的武器专家来这里为他们发明或改进的枪械申请专利,各种各样的手枪、步枪甚至机枪他们已经见过不少,可以说早就达到了见怪不怪的境界,可马锐手里这把“步枪”的样子未免太古怪了些,说它是步枪有些勉强,它的长度比装上木质枪套作为枪托的7.63或9鲁格手枪长不了多少,跟富有贵族气息的鲁格手枪相比,这把外表非常粗糙甚至显得有些笨拙的武器看起来就像是苏格兰农场土里土气的村姑。
“请允许我为诸位介绍这把前所未有的武器,先生们,”马锐彬彬有礼地向在场的几位专利局官员讲解到,凯瑟琳仪态万方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他耍宝,本来她还以为他神神秘秘地藏在箱子里的是一把AK或者说56半自动步枪,可一看这东西的样子她就知道自己的预测有误,不过她也没觉得奇怪,AK枪族发射的中间威力步枪弹现在根本买不到,这种子弹的发射药还在凯瑟琳的“发明”序列里排队呢。
“这是我发明的冲锋枪,是的先生们,冲锋,就是这个词,我认为这个名词用来形容它的用途最适合不过了。”马锐恬不知耻的把“莎”的发明权据为已有,冲几位好奇的绅士示意了一下手里的PPsh41,哦不对,现在应该叫MR1909式了。
“MR1909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机枪式自动原理和开膛射击方式,发射9×19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经过简单的改装,它还可以使用7.65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或7.63毛瑟手枪弹。”事实上最初设计的莎发射的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说起托卡列夫手枪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其实它就是国人熟悉的54手枪的原装正版,不过马锐没有多余的时间把54式也仿制出来,MR1909使用9手枪弹的唯一原因就是他手头只有这种现成的子弹,二战中德国人也曾经把从苏联军队手里缴获的莎进行过类似的改装,其成果和马锐手里的样品几乎一模一样:发射9×19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MP41,说白了马锐的仿制走的是德国人的老路子。
“之所以说这把武器和各位先生所见过的武器截然不同,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点就是刚才提到过的自由枪机原理,枪机和枪管在发射时不扣合,依靠枪机的惯性关闭枪膛,枪机在膛内火药气体作用下后坐,而枪管则不动,换句话说就是这把枪的操作直接由气体推动来完成,利用子弹发射时的燃气来完成击发、退膛抛壳、上弹复进、击发……周而复始,直到把弹匣中的子弹都发射完为止,所以它的理论射速达到每分钟900发。”
“哇哦!”几位官员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低呼,这个速度几乎超过了现有的机枪射速的一倍。
“第二个特点,它的弹容量很大,同时它却很轻便。”马锐很满意在场众人的惊讶,得意地扬了扬嘴角继续说道:“诸位看到的这个弯月型弹匣是用1.5厚的钢板冲压而成,可以容纳31发9手枪弹,而它的重量却只有4.3kg,就算换上我本人设计的61发弹容的鼓式弹匣也只有5.5kg左右,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使用它,而它的工作方式是如此简单,士兵们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熟练地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马锐把没装子弹的空枪递给一位头发花白的官员,请他们轮流传看感受它的重量。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优点,它很便宜。”马锐微笑着说道:“MR1909的整个机匣、枪管护筒以及绝大部分部件都是用钢板冲压制成,采用铆焊工艺进行装配,生产加工极为简单,这就决定它的经济性很好,它的生产成本比李氏步枪要低一半,大规模装备部队甚至武装到每一个士兵都不是问题。”
马锐为自己的MR1909式冲锋枪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简单而紧凑的结构使它能够适应例如严寒、沙漠、潮湿等恶劣的气候,同时还很容易进行维修和保养,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它易于大量制造,大容量弹匣和高射速使它可以保持猛烈的火力,从而作为重机枪的有效辅助火力,并填补手枪和步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总而言之:最简单的结构、最经济的设计、最优良的火力,这就是我设计这把枪的宗旨。”
见多识广的诸位官员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随后在马锐的请求下,众人来到专利局下设的试验场进行了简单的试射,马锐用了五个点射打中了200米外的靶纸,又在一秒种之内用弹匣里剩余的15发子弹把另一张靶纸打得纸屑横飞,眼见为实使他们对马锐的话深信不疑,没有对这把他们前所未睹的武器提出任何质疑就接受了他的冲锋枪专利申请,他们不是职业军人,对这把枪的缺点,或者说对现阶段各队实际所战术的不适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走出专利局的大门,一直保持沉默的凯瑟琳开口问道:“这把枪真的像你说得这么好?那它怎么没有AK出名啊?”她是化工专家不是武器专家,对PPsh和AK的区别搞不大清楚。
“缺点当然是有的,第一它的有效射程太近,只有200米左右,而现在欧美各国陆军在缺乏炮兵火力支援下习惯采用的战斗方式是什么呢?他们会在相距400米左右的战壕里你一枪我一枪的对射,直到有一方退却或者被杀光为止。”
“第二点也就是自由枪机式原理的缺点:火药气体能量的需用量无法自由调整,而且底火燃烧后从枪管尾部排出的烟雾对射手是有害的。”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的射速实在太快了,虽然这是它的优点之一,可每秒钟15发左右的射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你紧扣住板机不放,两秒钟之内就能打光弹匣里的子弹,战争还没开始,凯瑟琳,在和平时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士兵们装备这种武器的,他们很难接受这么大的弹药消耗,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可能大量购买我的冲锋枪去装备部队。”
“真实历史上这把枪是被德国人‘逼’出来,如果你了解二战的历史的话,你应该知道战争初期,德军的攻势势如破竹,苏联大部分的兵工厂被摧毁,而前线却迫切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步枪和冲锋枪,而它,”马锐拍了拍被重新解体装在箱子里的冲锋枪,“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被研发出来的,归根结底一个原因,它太便宜了。”
“我还以为你想把它推销给英国人呢。”凯瑟琳扬了扬眉头。
“哈哈,大姐,你别逗了!”马锐禁不住大笑三声,反正他们用汉语说话也不担心那些白佬能听懂,“英国人对冲锋枪的迟钝和他们的傲慢绝对有得一拼,就算到了一战以后英方也不会对冲锋枪感兴趣的,我是怕德国人、意大利人或芬兰人抢先注册了自由式枪机的专利而已,卖给英国佬?我还不如拿来武装我自己的卫队呢,反正那10万发子弹还剩下八成半,够我挥霍的了!”他指的是从“狩猎者”那里买来的9手枪弹,仿制PPsh时的试射打废了6支枪管和1万多发子弹,研制这东西的难度比他想像的简单得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