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战后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接到朝廷的圣旨的时候心里面暗暗自喜,说实话这个征北大将军的虚名我并不是十分的看重,赏赐的那点东西我更没有放在心说实话,我们这里生产出来的刀,盔甲之物要比赏赐的还要好一些。)可是调来的那些人就不同了,我们这里并不缺武将可是缺的就是这些能够治国的文臣呐。
我当即召开议会,决定在政务院外独立成立一个监察院,主要负责监察我们军队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有没有违法行为。直接归议会管理,级别上与政务院同级,由李若水总负责,想那李若水是前几年的进士,也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忠义之士,不惟强权,应该是最适合这个职位了。(史书上记载:当年李若水在朝廷为官的时候徽宗昏庸无能,朝政由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把持,对北方日渐强大的金国采取妥协投降战略,“主和”派占据上风,李若水对此极为愤慨,多次上书皇帝,深中时病,条陈兴国治邦良策。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钦宗继位,加封李若水为礼部尚书,李若水十分谦逊,不受,改封吏部侍郞。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徽、钦二帝被俘,备受羞辱,李若水仗义执言,怒斥金国大太子粘罕不讲信义,粘罕见李若水忠勇可嘉,想收买留用,便许以高官厚禄,对李若水说:“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李若水严辞拒绝,粘罕又命仆从劝慰李若水,说:“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李若水叱之说:“忠臣事君,不复顾家矣!”李若水大义凛然,骂不绝口,粘罕无奈,命人割下李若水舌头,李若水不能用口骂,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壮烈殉难,死年三十五岁。南宋高宗即位后,下诏:“若水忠义之节,无比伦,达于联闻,为之涕泣”。赠观文殿学士,谥曰“愍”。故李若水有“南朝一人”的美称。)
同时议会还批准了我提出的对政府的一项改组计划:独立与政务院外成立法院,主要负责执法方面的事情,由张澄总负责,这个监察御史张澄虽然没有李若水那么有名,可是追杀奸臣童贯的人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那两个人原本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心里面都是七上八下的,可是看我这么看重他们,一来就委以重任,他们自己反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推委一番以后还是接受了我们给他的职位。后来李若水他们干的越来越起劲,最后竟然在我们的官员中得到了“黑面神”的称号。当然这是后话了。
军事方面,经参谋部上报议会批准:军队扩编成为一个师,下辖三个旅:以林冲为一旅长,下辖一团,四团,骑兵二团。同时免去林冲一团长的职务,由吕方代理,防守区域为兖州齐州的全部和淄州的一部。以孙立为二旅长,下辖三团,骑兵一团,孙立兼任三团长的职务,防守区域为单州和徐州的一部。以关胜为三旅长,杨志为副,下辖二团,五团,同时两人还兼任他们以前的职务,防守区域为濮州东平府和济州。(这一点曾经在军队内部引起了一点争议,不少人考虑到关胜从资历方面远远比不上杨志,而反对这个安排。最后杨志自己站出来说明了自己与关胜的差距才平息了这些争议。)其他部队编制暂时不变。鉴于战场上的信息瞬息万变,后方得到的消息到了战场上一般都会变的漏洞百出这一个实际情况,在每一个团设立一个侦察排负责收集战场上的情报。成立情报部,归属参谋部管理。朱贵为情报部部长,主要负责侦察敌人后方与我方相关的战略战术情报,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策反敌人的官员。鉴于我们的军官几乎都没有受到系统的军事教育的这一事实,成立我们自己的军校,安排我们的军官轮流到军校参与学习。在军校里面我们除了安排学习必要的军事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政治方面的学习。这是因为上次禁军中的两个败类在我们这里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情以后,我发现现在的军人思想跟我们那个年代的军人似乎差距有点太大了,难保以后我们这里的军人是不是会象他们一样,我才决定下手抓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本来我是想向各个团派遣政委的,可是现在哪有那么多的人才啊!只好先在军官中抓一下政治思想工作了。明确要求军队近期的工作主要是抓训练和协助治安军扫荡我们统治区域内的土匪和贼寇,择其精锐收编到我们军中。
就这样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们的军队已经发展到两万六千多人,控制地区的人口也达到了将近四百万(很多流民听说了我们这里的政策以后都从全国各地赶到我们这里来,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采用了一些限制的措施才让来我们这里的流民的数量有了一定的下降)。李云的治安军也发展到了五千余人,这只军队野战能力可能不行,但是守守城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一段时间,占据枯树山的江湖人称“丧门神”的鲍旭带着人马来投靠我们,占据芒砀山的江湖人称“混世魔王”的樊瑞带着手下的两个副将:江湖人称“八臂哪吒”的项充和江湖人称“飞天大圣”的李衮和手下的士兵一同来投靠我们,江湖人称“锦豹子”的杨林和江湖人称“没面目”的焦挺也来这里投靠我们。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王进竟然带着鲁智深和史进会同江湖人称“金眼彪”的施恩和江湖人称“母夜叉”的孙二娘,江湖人称“菜园子”的张清和江湖人称“操刀鬼”的曹正。以及江湖人称“神机军师”的朱武,江湖人称“跳涧虎”的陈达,江湖人称“白花蛇”的杨春。原来高俅还是知道了王进的去处,派人去害他,幸亏史进机警才带着师傅逃了出来,师徒两个没有别的去处只好上了少华山落草。高俅竟然还不放过他们,又派重兵去围剿,没有办法只好到我们这里来了。

施恩还是象原著里面说的一样,被江湖人称“蒋门神”的蒋忠夺了他的“快活林”,而且还被他无意间打探到这个蒋忠竟然跟他父亲的上司张督监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年轻气盛的他有怎么会忍了这口气,不知道找了什么关系上了二龙山向鲁智深说了这件事情。疾恶如仇的鲁智深有怎么会不管这件事情,带着手下的几个身手好的暗自潜入了孟州,趁黑夜杀了张督监和蒋忠一干人等,连夜逃出了孟州城。通过这件事情施恩也交了这些仗义疏财的好汉为朋友。可是死了这样一位官员,官府怎么能不管呢!很快就找到了施恩头上,施恩不敢再久留,连忙变卖了家产,协同家人逃上了二龙山。史进来我们这里的时候,听说鲁智深在二龙山上就邀请他一同来。当时的鲁智深已经数次接到宋江的邀请,准备下山参加宋江的军队,可是又不忍拒绝史进的邀请,就同他一同来我们这里看看,看到我们这里的情形以后才决定带齐人马到我们这里来。这件事情惹恼了宋江,他派人在暗中设计阻止鲁智深来我们这里,可惜没有成功,还让鲁智深对他有了别的看法。
我大喜,命令大摆宴席款待他们。并且由参谋部提议:安排曹正到一团担任二营长,免去吕方的营长职务,正式任命他为一团团长。杨林到骑兵一团工作,为一营长,免去朱仝的营长职务,正式任命他为骑兵一团团长。组建第六团,樊瑞为团长,鲍旭、项充和李衮分别为三个营长,归三旅统辖。成立第四旅,下辖七团,鲁智深为团长,焦挺和施恩分别为他的两个营长,另外一个从士兵中选举出来;骑兵三团,史进为团长,陈达和杨春分别为他的两个营长,另外一个从士兵中选举出来。也幸亏我们缴获的战马不少,要不然就靠那些毛驴似的马,骑兵团能有多少战斗力呢?安排孙二娘和前面参加我军的顾大嫂一同去我军的后勤部工作。(女性朋友们不要用砖头拍我,革命分工不同嘛!)神机军师朱武则安排入我军的参谋部工作,张清进入内务部主管农业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求设立我军的抚恤金制度,以保证我军的战士无后顾之忧。议会也批准了参谋部的提议。
军事方面大发展的同时我军的其他各项工作也非常的顺利。工部的李明和陈义一起拆了一张神臂弓,根据其内部的机关和零部件构造的情况仿制了一些出来,换上我们自己生产的钢丝。根据实验结果基本上也达到了神臂弓有关于“射三百步,透重札”的性能。只可惜,生产出来的数量太少。加上以前缴获的不过六十余张。他们两个更是防造前朝明将曹彬发明的“双弓床弩”结合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元戎巨弩”制成了适合水师使用的“双弓床弩”。这种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射程也非常远。(根据实验结果有效射程超过了四百米。)我高兴极了,下令我军水师战船上都要装备这种弩。还让吴用和公孙胜重奖了他们。在火药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可是离实际使用还很远。可气的是我也只知道“一硫(硫磺)二硝(硝石)三木炭”能够制成最原始的可以迅速投入实战的黑火药,可是这是严格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反应系数来计算的,实际使用还需要牵扯到式量和纯净度等方面的因素,现在跟他们说这个还不是对牛弹琴!没办法,只好让他们一点一点的来了。陈义负责的印刷术也在汤隆的帮助下已经研制成功,而且我们的第一家印刷厂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了。眼看着一本本崭新的书籍和宣传材料飞一般的从印刷厂里面飞出来,再送到各个地方去汤隆的炼焦炉和炼钢炉也有了初步的收益。
内政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多,局势的稳定,开垦土地的面积也在一天一天的增加,商铺的数量也在一天一天的增加。朱富的酒楼生意也不错,他还向我请求在附近的各州县开设几家分店,我痛快的答应了。现在我们的钱粮储备已经足够打一场长时间中等规模的战斗了。后勤部也准备了各式的箭只和衣物,并且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后勤部队负责后勤的补给,这样以来我军战时后勤的压力可以大大的减轻了。看着现在我们统治区域的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我真的是非常的高兴。
各位大大,小弟多谢各位大大的支持,还请各位多多砸飘,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