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手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年前,北京人流行一种说法,“手机戴皮套”是“四大傻”之一,这是讥讽爆发户的,因为他们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腰上别着一块砖头,全都傻傻地把手机、传呼、钥匙串在皮带上。这哪像有身份的人?分明就是爬电线杆子的架线工嘛。
现在手机广泛普及,大城市好像人人都有,连公交汽车上手机铃声也是此起彼伏。以前还有对着玩具手机自说自话的小混混,现在连这个都免了,因为电信部门可以白送手机,只要你交使用费就行。据有关部门统计,按城市人口计算,中国的人均手机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一个人对着手机发号施令或温言款款,从声调上就可判断他是干什么吃的。
那种在公众跟前以高分贝声调打手机的人,以前是在提醒各位:本人有手机呀,瞧,我多酷!现在呢,只能证明这个家伙使用的手机质量很次,信号时断时续,早该淘汰了。我对那种坐趟公共汽车也要打十几个电话的生意人心存疑虑,什么生意也好不到这种地步,这只能说明他是个无头苍蝇,在那里瞎撞。有趣的是,他们“我在北京、一会儿我马上到广州”的生意行程,往往转过街角就跟对方撞个满怀,原来打电话的人是在躲债!这种事,我还遇到过不止一次……

由于节约是我们的古老美德,因此,一些女人的手机不是用来打的,而是拿来看的。来电显示促成了这种美德,她们立即关闭手机,找个座机再回过去,这能够节约1毛钱。就难怪现在的传呼台维持不下去了。
手机实际上是成年人的玩具。越是人流拥挤的环境,按理说应该喜欢一时清净,但人们却一刻也离不开喧嚷和说话。这种交流综合症,使得我们经常看见那些蹲在厕所里也在辛苦地使用手机的人,另一只手还深挖鼻孔,他们企图追求上下同时排泄的快感,这使得我一直不愿意使用手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