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刚柔钟定名(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流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登骑牛山的白云峰,在行到第三万五千个石阶的时候,云雾缭绕,如入仙境。而在此处侧生出一条山间小道,行不到百来步,就如同在悬崖绝壁间行走。凡人自是无法登攀以力至此,可是山路却依旧垂直向上,假如再过了一条十丈悬索,就可见峭壁上有一停身处。
此处生着一株探海云松,枝叶苍翠,根干古朴,据说傲立风霜在此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可这并不能让陈纶停步观赏。只见他吸气侧身,行如白驹过隙,而后,鼓涨的袍袖一瘪,其身顿时落在一座天然岩洞之中。
洞中仍旧透着天光,从那些鬼斧神工的岩石裂隙中洒下七彩,洞内奇花异草随处可见,隐隐听到泉水“丁冬”响,如撞珠玉。
终于,洞中现出一泉,大约一尺见方,离地却有三尺,被围在一圈鼎状钟乳石当中,泉眼如米粒,水面泛着涟漪。
陈纶的目光却不贯注于此,在距离悬空临壁的“丹露泉”有一丈之地,设一风火蒲团,上端坐一人,头戴铁冠,身着云袍,正是神机道人俞在泉是也!
陈纶恭身禀道:“师尊!”俞在泉则回道了一声:“坐!”闻之,陈纶也就不再多礼,即选一蒲团,端坐其上。
俞在泉又道:“徒儿所为何来?”
陈纶连忙禀道:“近日弟子心生困惑,还望师尊解之?”
俞在泉道:“但讲无妨。”
陈纶则道:“当日从五域云色旗中散出的赭目人,沿沅水东行,也算劫后余生,善莫大焉。只不知为何,弟子忧心忡忡,已近月余,难道是忧之杀劫再现?可人世纷乱,此乃因果循环,弟子随师尊修道已有时日,岂能念念不忘?忘师尊为我解惑。”
闻言,俞在泉点头道:“徒儿忧心也属正常,此三百年的杀劫牵连甚广,岂止人世杀伐四起,此番恐连我清流也不得独善其身,终要作粒棋子,陷于杀局中。不过,此杀劫来临,若按为师推算,尚有时日,时机未到,暂作暗流汹涌罢了。”说到这里,俞在泉却是一叹。
陈纶自是吃惊不小,而俞在泉在叹过之后,又继续说道:“朱旺以兵解化龙形,破五域云色旗之牢笼杀局于东南,赭目人三百年甘作牛马之苦,终获一线良机。此去东南千里,即是镜池城,昔日吴牙乱世,镜池正是祸乱源地之一,赭目人想要寻祖归乡,当要取之镜池,也算了却三百年之因果。”
听到此处,陈纶面色终变,颤声道:“莫非镜池要重演三百年前血洗之局?”
俞在泉只微笑着摇头,却不作语。陈纶忽然面色一红,道:“现在弟子终于明白了,心中不安所为何来?”原来陈纶出身于镜池一大户人家,其七岁上山修道,至今正足二十年。他师从俞在泉,修道虽略有小成,但幼年的记忆终究犹存,凡心不去,加之其父母高堂俱在,故关心则乱也。
俞在泉又道:“心系世情血脉,所谓关心则乱,明台不净,作忧喜悲欢,或如堆柴煮水,空作热泉涌。此虽为修道者修行之障,但若论人之有情与无情,自也合乎天理,徒儿也不必过于自扰,顺其自然,当也可复还我清流正道。”说罢,俞在泉取一铜壶,交于陈纶,命他在丹露泉中打了满满一壶水后,将之摆在风火蒲团前。而后,但见风起过后,一团炽红的火苗恍若凭地生出,将铜壶托着。不久,铜壶里的泉水煮沸,白气从壶盖及壶嘴中钻出,“嗤嗤”作响。
陈纶静静地观之在旁,内心起伏,百感交集。俞在泉则沉目端坐在蒲团上,袍袖眉发纹丝不动,宛若石尊。
昼来夜去,铜壶红了又红,青了又青,一声脆响过后,万籁无音,陈纶则心中一静。

俞在泉睁目歌道:“性光观水,心若明镜。镜中识影,水自蒸空。”歌到此处,俞在泉揭开壶盖,其内氤氤氲氲。此铜壶中泉水,用三昧真火煮水煮了一个昼夜,早已涓滴不剩。可俞在泉却视若不觉,取一白玉小盏,手持铜壶作倾茶之状,口中犹歌道:“泉水自涌,越石成溪。水流不生水,而生波纹。铜壶煮泉,不在尘,不在识,不在空尽,唯还根也!”说时,一股云气自壶嘴中涌出,如一道水线,瞬间就将那白玉小盏斟满。【注】
陈纶静心观去,只觉盏中之云气,如水珠晶莹剔透,更似丹露凝结。陈纶稽首道:“师尊,弟子受教!”
俞在泉抚须微笑,再道:“心静成丹,心空成药,今日那孩童入我清流门墙,当为我清流之福,此先天丹露,或也可算作为师送上的一份薄礼!”
闻言,陈纶恭身接过装盛丹露的白玉小盏后,便不再停留,起身出了洞去。
与之同时,孩童正踏在白云峰的第三万五千八百十一级台阶上,与陈纶有所不同的是,他并没有选择左侧的那条垂直向上的险路,反而沿石阶继续攀登,再越过三百来个石阶之后,就见路旁筑有一殿。
此处距白云峰上最有名的七步泉瀑布已经不远,因而得闻瀑声隆隆,水化云气,四处弥漫。
风景虽美,可若要攀登三万六千一百多个台阶,对于凡人来说,何其辛苦。难得孩童不用旁人搀扶背负,就攀登至此,连一路陪同他的彭是与李厂见了,也不禁暗赞这孩童果然有其不凡之处,因为就算孩童早已气嘘喘喘,额上汗落如雨,但却未叫出一声苦,按彭是的心里话来形容,那就是“这孩童的脾气很犟,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很像我!”彭是暗自点头称赞。
钟罄清鸣,山中一静。殿门徐徐而开,一道清风袭体。只见此殿周遭林木苍翠,门前古树两株,分别为青枫与刺揪,俱苍拙古朴,掩映出道观的红墙黑瓦,飞檐斗拱,更是巍峨。而门前石阶则用整长条石铺就,共计十八级。门上则悬一横匾,上书“涛渊守正”四个大字。然后,过前殿,再入天井过道,登三十六级石梯后,直入正殿。此一路走走停停,孩童观来满是好奇。且不论沿途所见殿内的穿枋、雀替,无不雕刻精细,其内容也多为神仙故事,向为孩童所喜。即便此刻正殿的四根石柱础,也让孩童目光流连不已。只见此柱础作三层缕空,上雕鹿鸣鹤舞,俱玲珑剔透,尤是活灵活现。孩童正待上前抚之,钟罄再度清鸣,一十二位道士自殿内行出,分持如意、拂尘、玉瓶、花篮、宝杵等十二件法器,而后自动分列两旁。彭是与李厂见了,俱稽首持礼,孩童当是不明究竟,随之跨入正殿。
正殿之中供有一尊铜铸神明,三丈来高,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脚踏龙蛇,水涛云涌。又见其身侧立有两位丈八神将,手持八棱锤与阔天斧,分跨火吼与避水犀,俱威风凛然,令人不敢目视。
孩童自是不惧,昂首瞪目,呆看个没完。幸好李厂省悟得快,连忙拉着孩童强作了一礼。也只待他们三人参拜过后,再从正殿左侧一道小门,便入到一座静室中来。
静室作一尘不染,顶射下一束天光,下罩一蒲团,其上端坐一道,仙风道骨,正是多宝道人纪在渊是也。
注1:
“不在尘,不在识,唯还根!”原出自《楞岩推勘入门》,本文牵强附会地用于“神机道人”俞在泉的煮泉论道说词。另外,此段煮水论,也参照了《太乙金华宗旨》。此段文字纯属服务于小说情节的个人胡乱YY,不通之处,看官莫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