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四海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公司合并以来也有一段日子了。四海无极的原员工有时也会恋旧聚在一起。这是每一个国人的习惯。在一起久了,分开、或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以后,总会找时间出来聚一聚,聊聊分手(分离、分别)后的一些见闻。这种聚会有时也是互相间比较的一个机会。所以成功人士比较喜欢出席,在事业上没什么成就的人通常不怎么愿意参加。
不论是同学聚会、原同事聚会等等,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虽然四海无极的员工在新公司里都有着自己的位置,但是新公司成立时就已经想到了国人比较喜欢拉帮结派的这个不好的习惯。所以陶家和符家的管理层都一致同意两个公司的员工岔开来分到各个部门之中,尽量不让原来的人还在同一个小组。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员工有新鲜感,工作起来效率高;二是有危机感,不像原来长年在一个公司的一个部门,呆久了会有老油条的混日子心理,这样不利于公司效率的提高。
一名原职员道:“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伪裁员风波,到了金霸王的死期,然后换来了新生。这个职场的经历真不是常人所能拥有啊。”
皇甫丽妍没有唐芳芳那样高瞻远瞩,她看不清公司未来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所以她只有呆在公司里,美名其曰“以静制动”,其实她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狐疑。
大多数员工对公司的合并抱着十分庆幸的心态:转眼间成为业内第一大公司的员工,而且前途无量,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公司合并以后,细分了一些部门,战线也瞬间拉开了,因为接收了原来金霸王公司的许多业务,所以也成立了一些部门,这也使得原来的一些在同一个部门的同事渐渐各为其事。分工的细化,让公司在新的市场上获得了更多发展的空间,这和原来金霸王一味拉长战线有着本质的不同。
公司合并后,陶云澈和万仞山的会面就用不着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了。
陶云澈有时会和万仞山交谈,关于公司未来的一些看法。
万仞山虽然对唐芳芳的能力深信不疑,可是要他在陶云澈面前按唐芳芳的判断去和陶云澈实话实说,又是难以下决心的一件事。
“你觉得公司以后可以到美国上市么?”陶云澈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不知道。在国内成为第二家软件类上市公司是很有希望,但是到香港或美国上市就说不准了。”万仞山道。
“那你觉得公司会怎样发展呢?”陶云澈和万仞山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能这么放开来谈,这种情形还不多见。因为以前毕竟是两个竞争对手企业的员工,谈这样的话题多少有些不方便。

“那要看公司领导的办企业的理念。”万仞山毫不隐瞒地道。
“噢?”陶云澈觉得这个看法有新意。
“如果公司决策层只是为了赚钱,那过不了多久就会倒闭。”一句话说得陶云澈连忙扭头看着万仞山,毕竟很少当面听万仞山这样说自己的公司,陶云澈一时还接受不了。
万仞山和陶云澈对视了一下,继续道:“不过公司做到今天,似乎证明了办企业的理念不是单单为了赚钱。”
“如果公司决策层的目光稍远一些,比如,做个长寿的企业,或者,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再或者,更高尚一些,做大做强民族品牌,那样的话,公司的未来会更好。什么样的目标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万仞山道。
“什么样的目标造就什么样的人生。”陶云澈喃喃道。
“嗯,其实和人一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企业的寿命也有规律可循。还有,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方法,噢,不是,判断一个人的未来的方法,你说有什么呢?”
陶云澈认真地想了想,道:“看他的目标?”
“目标是一方面,但我认为光有目标还不够。”
“光有目标还不够?”陶云澈为这个观点吃惊不已。
“以我的看法,其实一个人将来会不会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性格有关。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不会、有没有信心和恒心去坚持他的目标,所以有时候有人会认为坚持目标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关键。”
“说说看?”
“比如,一个外向的人,通常在社会上比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个内向的人,在学术研究中比较容易出人头地。”
陶云澈听罢,若有所悟地道:“所以社会上的调查统计说,外向的人学生,未来会比书呆子,就是那些成绩好而内向的学生成功率高。”
“嗯。”万仞山点头道。
“企业也有它的性格,”万仞山补充说,“这种性格通常会表现在它的创始人或长期的实际管理者身上,这样,问题就转换成这个企业的实际执掌者的性格、人格魅力等综合因素了。在我国,有时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比这个企业还有名,这不是一件好事,而这样的企业通常也不长寿。”
陶云澈没有回答。
“我是程序员出身,对企业管理一窍不通,发这些议论只是外行看热闹而已。”万仞山又道。
陶云澈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望着远处,夕阳下,那光辉照在江面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光彩。这种光彩会维持多久呢?
请看下一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