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收养乞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似海回到家中,一进院门,看见花官楼笑着站在院中看着自己,花似海心中一热,急忙上前说道:“父亲,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花官楼笑着手抚胡须说道:“老虎,为父今日早上刚刚回来,刚才去书堂找你,才知道严老夫子给你放假了,严老夫子把你要去卧佛寺求学的事情也告诉我了,为父就回来等你,不过,这等的时间可不短啊。”
花似海一阵汗颜,早知道花官楼在家中等自己,说什么也不去装神棍骗那个孙布展了,急忙对花官楼说道:“父亲,似海明日就要去卧佛寺求学,所以去起风街戴家想蛮牛告别,耽误了一些时辰,让父亲久等了。”
花官楼笑眯眯看着花似海说道:“无妨、无妨,父亲找你也没什么大事,你上次和我说的那个方法,我去京城户部找王大人专门商议了一下,王大人听完后也觉着法子可行,专程把兵部萧大人请来一同商议,两位大人联合将此事上报朝廷,但是不知道圣上是怎么考虑的,只是说了一句此事以后再议,为父这不两手空空的回来了,找你就是想听听你对此事的看法。”
花似海听完后,一人坐下,手扶下巴,静静坐在一边思考刚才花官楼讲的这些话。
按理说这个建议当今皇上听见后会欣喜若狂的,不用他自己出钱,白白有人出钱替他训练一只水军,这样的好事去那里找,可是皇上为什么对这个建议冷冰冰的呢,对建议没说赞成也没说反对。
难道其中有什么奥秘可言,花似海想了半天还是摸不着一点头绪,花官楼站在一旁紧张的看着花似海,但是也只看见花似海一脸愁容,花官楼知道花似海也解不开谜团,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花似海的肩膀说道:“老虎,想不出来就别想了,圣上的心思可不是我们这些小民能参透的。”
家中晚饭已经摆好,花官楼坐在主位,身边做的花似海的娘亲花夫人,花似海依偎在娘亲身边,倒不是花似海还没长大,他小的时候也没像别的孩子一样整日依偎在娘亲身旁,是花夫人听说花似海明日要离家去太原西郊卧佛寺求学,心里舍不得,越想心里越难受,禁不住当着父子二人落下泪来,花似海没办法,只好坐在娘亲身旁宽慰几句。
花官楼看见自己娘子落座半天还在哭哭啼啼,禁不住拿出家主威风说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的什么,就会哭哭啼啼,儿子这事去求学,有不是什么要去远行,从此就不回来了,再说了,卧佛寺离得这么近,出城走上个二十多里就到了,你想老虎的话,叫丫鬟婆子陪你去看就是了,哭啼这半天让院子里丫鬟婆子看的笑话。”
花夫人拿手帕轻轻擦拭了一下眼泪说道:“老爷,似海还小,一人去那里生活这么自理,还有,我去过卧佛寺上过香,那里小和尚多,万一似海被那些小和尚欺负了怎么办,让我最为担心的是,谁知道空见那老和尚传授似海一些什么东西,万一似海对和尚那些东西信以为真了,似海出家做了和尚怎么办,这不是断了我们花家香火吗。”
花官楼刚好喝了一口酒,花似海嘴里填的满满一口米饭,闻听花夫人此言,花官楼不禁愕然,一口酒就喷到了花似海脸上,花似海也不含糊,听见娘亲这说,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也把一嘴米饭喷到了花官楼脸上,花官楼一边苦笑,一边摘下粘在脸上的饭粒说道:“夫人言重了,哪有你说的那样,似海从小也没让我们操心,你觉得你的儿子会出家做和尚吗。”
花似海接过花夫人递过来的手帕擦拭着脸上的酒迹,也是一脸苦笑的说道:“娘亲,你又不是不知道孩儿喜欢戴家的蕊儿,孩儿准备长大还要娶蕊儿过门做媳妇,孩儿哪会劳什子做什么和尚。”

花官楼见花夫人越缠越乱,和女人家也说不清什么道理,只好板着脸的说道:“我和似海还有一些话交代,夫人也先回房给似海收拾明天出门需要的东西。”
花似海等自己的娘亲走后,望着花官楼询问说道:“父亲,儿有一事想与父亲商量,这事现在看来是个贴钱贴粮的,可若干年后对我花家或许有极大帮助。”
花官楼不禁“哦”了一声,饶有兴趣的看着花似海问道:“什么样的事情能若干年后对我花家有极大帮助,我儿但说无妨,为父听听是个怎么样的事情。”
花似海将手中的手帕放在桌上,略微沉吟片刻后说道:“我今天和蛮牛上街游玩,看见城中有许多小乞丐,父亲不如派人将这些乞丐收集起来,专门辟出一块庄园,将这些乞丐安置进去,然后派些我家商号的掌柜,算账先生给这些乞丐上课,半年后将这些乞丐分类,有读书天赋的安排进书堂读书走仕途,算账精明和有管理店铺天赋的留为己用,不爱好这些的身体强壮可安排习武,一些出类拔萃的我们更是要细用,孩儿想用这些人为花家建立一个类似收集情报的部门,将来父亲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琐事,父亲看孩儿这样安排可好。”
花官楼眼睛一亮,马上就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好处极大,用手在桌上用力一拍说道:“好主意,我马上就安排贺大掌柜去做这件事,不用说那些将来留给己用的人,就是那些读书的将来以一半个入朝为官,将来对我花家也帮助极大。”
花似海哧溜一笑说道:“父亲,不忙,我们还需要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要给这些乞丐灌输对我们花家的忠心,让他们知道,如果不是我们花家将他们救出这水深火热,他们恐怕莫一天就陈尸街头,所以,让他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他们这条命是花家给的,将来为花家送命也在所不辞。”
第二日天还没亮,花似海坐的马车出了城西,车把式挽的鞭花在空气中发出阵阵脆响,拉车的骡马低头用力的拉着车走在城西的管道上,出了城西走了五里多路就到了汾河岸边,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奏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史书称“万木下汾河”。
车把式吆喝了一声,把车停了下来,转身恭敬对花似海说道:“少东家,这里就是太原有名的八大景之一的汾河晚渡,现在是清早,要是等日头快落的时候,你来这里看景色,那才叫个好看。”
花似海从马车站起,看着眼前的奔涌的汾河水,不禁想起自己前生,自己前生小的时候汾河水已经严重,黑乎乎的都看不出水的颜色,后来市政府花了老鼻子钱,才在汾河上建成汾河公园,汾河两旁建成暗渠,污水从暗渠流走,汾河景色才重见天日,但是人工痕迹太明显了,那里如现在景色好看,远望汾河如一条玉带一般从天际而来。
花似海笑了笑,撩起衣襟又坐了下来,微笑的对车把式说道:“车老板,我就不看了,还是快点找渡船咱们过河吧。”车把式答应了一声,抽出一个鞭花,驾车向码头赶去。
今日有事,早更,晚上还有一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