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任晓虹款”棉衣(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信服装的营业额在逐渐的增长中。但是由于9、10两个月份的不理想,在最初量产的夹克上,到10月底,已经造成了大约300件的积压,差不多占用了孙杨的上万元的流动资金。
袜子柜台的营业额比7月份加上妇幼商场柜台的时候有所滑落,由7月份的13万多降到了8月份的7万多,再降到了9、10月份的每月4万左右,利润自然也跟着迅速下滑,不过每月两三千的净利总算能够赚到,算起来对新开的风信服装的支持还是蛮大的,可是资金依然紧张。
因为孙杨的加工作坊属于刚入行,所以虽然可以少量的赊欠一部分面辅料款项,但是面辅料商都不敢给他大量的赊欠,也就是说,大家的关系还没有到非常信任的那一步。孙杨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赶紧卖出积压的夹克,盘活流动资金。
孙杨经商史上的第一个客户,青海的马老板后来又来过两次。和孙杨不同的是,马老板主要做的是各工厂机关单位的劳保生意,没有自己的店铺,主要方式就是上各单位推销,打通领导的关系,把自己的货卖给这些单位作为劳保福利用品发给职工。
10月底,马老板又一次来了黄州。
尽管后来的两次马老板来黄州的时候并没有拿多少孙杨的货,但是因为第一次的交情,后来每次来,他都要来孙杨这里看看,看着孙杨有了自己的摊位,他也很看好孙杨的能力,愿意与孙杨结交。这次来,还是找到了美娜袜业的摊位,才知道孙杨又开了服装店,由周国栋领到孙杨的店里。
“呵呵,孙老弟,看来是鸟枪换炮了呀!”马老板打量着孙杨装修不错的店面,有点惊讶。
孙杨笑着说:“刚开的小店,马大哥不要见笑。”
虽然马老板要他叫自己老马,但是孙杨可不好意思这么托大,所以后来就一直叫他马大哥。他一边吩咐陈蕙给马老板泡茶,一边给马老板让座。马老板坐下来,笑着说:“不错不错,啥时候开的?”
“刚开了一个多月。”
“啧啧,”马老板感慨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小孙厉害。”
孙杨不好意思地说:“不敢当,怎么做生意,还要跟你马大哥这样的老生意人好好学习呢。别的不说,就推销这一块,我的本事就比你差远了。”
这话说到了马老板的得意之处,他也没怎么谦辞,又问孙杨:“怎么样,生意还好吧?”
“还好,”孙杨老老实实地说,“刚开始做服装生意,还在摸索,暂时看来销售量还可以。”
“销售量可以就行。”马老板笑着说,“你们是搞批发的,要的就是个量。”
孙杨试探着问:“马大哥这次来,是打算进一点……”
马老板用微笑的眼神看住他:“这次是要些劳保服,不是单纯的工作服的那一种,要平时也能穿的。”

孙杨给他看的直打鼓,笑着问:“要不马大哥看看我的货?”
马老板把手里的茶杯放到桌子上:“那就看看。”
孙杨忙说:“我给你拿一件。”
他去放货的地方,找出一件积压的铁灰色夹克,正是9月初投产的第一批量产夹克。马老板一来,孙杨就想到了这批夹克,因为他知道马老板是做单位福利生意的,恰好这批夹克正好是大众化的款式,很适应大范围不同年龄的人穿着。
马老板很内行的翻看这件夹克,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你的这个夹克样子比较新,很时髦呀,我们那个地方比较落后,恐怕年轻人还可以,单位的中老年职工就接受不了了。”
孙杨笑道:“这个你倒不用多虑,首先这个颜色他是铁灰色,是一个大众色。其次,关于款式方面,你可能保守了。现在社会开放,大家的穿着也开始讲究起来了,不能以老眼光看啦。你看这个款式,新颖是新颖了一点,但是还算不上时髦,更算不上‘怪’。不信你看,要是带过去,保准你们格尔木那边的人非常喜欢。我还听到过格尔木的黄州人说呢,那边的人,穿着比我们黄州人都时髦呢!你不知道,这个款式,可是今年黄州最流行的夹克款式了。”
马老板笑呵呵地听他说,并不表态,只是随手翻弄着那件夹克,孙杨没有办法判断他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对这皮夹克有意思。
孙杨可不能不紧张,这种夹克他积压了近三百件,上万的资金压在那里,他不可能不急。但是他又不敢把这种急切之情表现出来,以免得在价格上吃亏。
“马大哥,你这次还要些什么货呢?”孙杨咽了口唾沫,企图王顾左右而言他。
马老板暗笑,看似随意地说:“主要就是劳保服装,当然,手套袜子、皮鞋和大衣这些都可以推销,都可能有单位需要。”
“呵呵,马大哥的生意是越来越大了。”孙杨恭维他。
“我是跑得勤一点,联系面广一点。”马老板有一点得意,“劳保生意靠的是关系。”
孙杨指着自己店里的服装说:“不瞒马哥,现在我有了一家自己的小服装厂,这些都是我们的产品。马哥有门路,可以拉些单位团体订购的活来给我做呀。”
“是吗?”马老板有点吃惊,“这些都是你自己加工的?”
“基本上都是,”孙杨解释,“有些是我从广州进的样品。”
马老板脑筋转的飞快:“你自己加工,这么说你的成本就会比别家低,价格也就能比别家低喽?”
“大概是这样吧。”孙杨呵呵笑着,不做过多解释。
马老板的兴趣果然被勾了上来,拉过小桌子上的夹克,问他:“那这夹克的价格,你最低能低到多少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