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 家庭的责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涤生自毕业后一直在船上工作。同样都是跑船,跑内河船一个工资只有一千多,跑沿海的船一个月四五千,跑国际航线的一个月数以万计。这就像一个人找工作,如果到一家外企可能一个月一万;到了一家杂志可能只有八千;到了一家快餐店有八百就不错了。涤生想,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既然注定要在外跑船,不如去培训海员资格上海船。
涤生决定回来培训的事情也告诉了东军。东军和玉凤已经结了婚,玉凤的父母也是东军的父母。现在父母还能自食其力,在农村种庄稼或是外出打工,基本上不用子女供养,甚至逢年回家还会让子女带这带那走。再过十年呢?父母老了,他们做不动了,他们的生活又怎么办?再说总不能一直租房子。虽然玉凤对房子的向往并不怎么热切,可两个人总归会要一个孩子,按现在的政策,东军和玉凤都是集体户口,双方父母都是农村户口,家里的户口早已冻结,如果两个人有了孩子,除非自己买房,否则孩子连户口都没地方上。靠打工这一个月千把块的工资,物价高的时候自己生存都困难,更别提赡养父母供孩子供房子了。
东军决定放弃几年朝夕相处的生活。为了这个家,为了以后的生活,东军决定去参加海员培训,培训了上几年海船,存点钱买个房子,或都自己创业做点小生意。选择了去学校培训,东军再一次辞职了。
玉凤的工资维持两个人的生活还是可以应付,就是东军那上万元地培训费没有着落。玉凤工作后的近三年,工资一直都只有一千多元,东军工作也是时停时续,两个人省吃俭用才存了四千元。玉凤和东军请同事们喝喜酒时收了一些礼金,加上自己的节省也才七八千,离涤生预估的花费一万多还差几大千。玉凤想不管如何这个培训都要参加,就算借也要去。两边的父母是没有多大希望的,整天念叨的就只是玉凤和东军没寄钱回家,找他们借钱不知会说成哪样。玉凤唯一能借的就是找赵峰,这个不是哥哥却胜是哥哥的网友。当玉凤向赵峰提起此事时,赵峰答应把玉凤的欠缺金额想办法凑齐。治洪本来是答应了借钱给东军的,在东军需要钱时,治洪的哥哥早一步把钱借去交生二胎的罚款了。

东军去参加培训并不顺利。海员培训包括七小证和大证。涤生已经在大连、青岛等地已经培训完了七小证,这次就只培训大证了。东军倒也可以七小证和大证一起培训,课业再繁重,努力拼一下还是有希望通过。偏偏东军以前找工作时把船舶驾驶专业的毕业证弄丢了,在岸上两年多把船员服务簿也弄丢了,等东军把这两证补办齐全时,大证报名时间已经错过了。错过这次报名就只能等到次年的春季再报名了。在涤生和许多同学眼里,东军错过报名是很不幸运的,晚半年去海船工作至少少赚两三万块的工资。对于玉凤和东军这个家来讲,错过这次报名也是给这个家一个缓冲期。玉凤本来是准备找赵峰借五千,提出这个数额时玉凤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完。现在东军只花个把月培训七小证,还可以赶在春节前工作几个月赚点钱。
也许是老天爷也不忍心再折磨这个贫困的小家庭。东军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东军一个人省吃俭用也还能有所剩余。商行老板见物价持续上涨,商行员工意见颇大,于是象征性地给每个员工涨了一百元工资,这时玉凤基本上每个月能领一千五百元的工资了。玉凤算了一下,照这样的收支状况坚持到年底,东军次年春季报名时,只借两千就行了。
闲下来时玉凤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该如何安排。东军上海船经常停留的港口最有可能的是广州。起初玉凤想过自己去广州的港口附近租房子、找工作,那样两人见面也方便得多。不久后玉凤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东军不会在海船上工作一辈子,作为妻子更应该安排好东军下海船后的生活,或者在东军上海船的几年不担心家里。玉凤想自己还是留在生活了二十余年的CQ市比较好。玉凤在原地方可以方便的照顾两边的父母,在工作多留心跟着同事们学习,在东军离开海船回来时,协助东军转行。这时玉凤在想,到底地业才是最适合东军的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