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改变的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凤在房间里悄悄地哭,哭累了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开始黑了,那些送喜的人早已离去,沉浸在祝贺声中的林江和叶利才开始收拾家务煮晚饭。
吃过晚饭玉凤躲进自己的房间,在黑暗中抚摸着那些陆续陪伴自己近十年的书。玉凤默默在流泪,也许这些书只能陪伴自己到这里了,它们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了。
隔壁传来了父母的商量声,玉凤屏住呼吸仔细聆听。“就让她读吧,就这样一个娃,你不让她读留在家里她也做不了什么。”“女孩子,迟早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她不是我们的女儿,而是我们的儿女,孩子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还这样啊?”“我都近五十的人了,还要供她读书,我啥子命哟,这么造孽。”父母的说话声没有了,隐隐地传来了叹息声和哭泣声。玉凤抱着书躺在床上睡着了。
怀着一种绝望的心情,玉凤在家里熬着漫长却又不知止日的假期。
八月中旬,林江和叶利终于协商一致同意送玉凤去读书了。这期间干爹的继长子回家来让人看到的变化让林江产生的希望。
富友和富强是亲生的两兄弟。在亲生父亲去世前,虽然家境贫寒,但家庭里亦充满了天伦之乐。不幸降临在兄弟俩头上后,母亲林芬为了更好的照顾两个孩子,改嫁给了沈友。林芬为了照顾好两个儿子硬是没有再生孩子,两兄弟虽然都还小但面对沈友时也知道这个家庭中他们俩不再是太子。当林芬准备给小儿子富强改姓时,富友对富强说如果同意改姓,以后有人欺负他就不帮忙,在哥哥的威胁下富强最终没有改姓。林芬做出改孩子的姓也是为了孩子好,富友在邻镇读书,家里的情况同学知道的很少,因此富友不会爱到同学的嘲笑,而富强还小,以后读书就在村里,母亲改嫁一事难免会有同学借此来嘲笑,况且毕竟是两个自己带来了孩子,孩子再怎么听沈友的话沈友可能还是会有一种无子的失落,改姓也许会好一点。沈母见林芬一直没再生孩子,对周华说怎么一直不生,哪怕生个女儿也好呀,两个儿子没个女儿总少了点,沈母便与周华约定,如果叶利生的是女儿就让沈友做干爹。玉凤生下来刚满月就认了沈友这个干爹。
玉凤去沈友家时两兄弟都在学校读书,富友一周回来一次,富强在村里读书天天都回家。富强放学回来时听母亲林芬说家里多了个妹妹,不顾背上书包的沉重几间屋跑着找妹妹。
玉凤的奶奶不带玉凤,这个体弱多病的干妈则经常带玉凤,亦如自己亲生的孩子。玉凤有记忆时便常见二哥,对于富友这个大哥没多大印象。记忆中大哥有很多书,书里有很多故事,故事很吸引玉凤,玉凤常想大哥什么时候回来呢,大哥回来了是不是就要给自己讲故事?

沈友家的水果树很多,有枇杷树、杏树、李子树、桃树、葡萄藤、梨树、柑子树、石榴树。一年基本上都有成熟的水果可以吃,因此玉凤也很喜欢去沈友家。有一次玉凤爬上枇杷树叫枇杷,自己却下不来了。玉凤大叫要林芬来救自己下来,体弱多病的林芬对玉凤说道:“我去叫你妈来救你吧!”周围的人都知道玉凤很怕叶利,不管玉凤在哪里干什么,只要一听到叶利叫自己,玉凤马上回去。林芬这样一说,玉凤只得自己从树上下来了。
大哥读到高中时,考虑到家里的经济压力,放弃了读书回到了家里,说是要供弟弟富强读书让弟弟出人头地。那里城里人的工作岗位变动小,人人铁饭碗,能提供给农村人的工作机会就更少了。富友勇敢地迈出步伐走出了大山,在城里做装饰小工整天装着脏衣服。富友算计着装饰小工的生活不是自己的梦想,一直寻思着改变。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劳动局招外出务工劳动力时富友报名就离开家乡去了深圳某鞋厂。92年时富友哥就出去了,工作期间不断写信回来让父母放心,努力地工作实践自己的承诺,常往家里汇款以供富强读书。可怜哥哥的一片心,富强对读书的兴趣极低,初中报了名就没去读书。
玉凤读书后,富友每次回来虽然不会给玉凤讲故事,但每次回来都和富强一样给玉凤买漂亮的笔记本和笔。林芬从来都没有读过书,沈友读的书也不多。富友富强两兄弟在外写回来的信,邮递员送到村里的学校就不送了,学校的老师们知道玉凤和沈友的关系,也就把富友富强的家书交给玉凤。玉凤把信交给林芬后,林芬会让玉凤给她读信,从信里大家知道他们两兄弟在外很好,大家也就放心了。林芬想给两个儿子写信,也是由玉凤执笔写的。从两兄弟的来信中,大家知道两兄弟长大了,谈恋爱了,要结婚了。
99年玉凤初中毕业时,外出打工已经七年的富友大哥回来,在准备在县城买房结婚。消息在村里传开了,一时关于大哥的谣传四起,玉凤坚信大哥的钱来之不易,是辛苦工作得来了,不会是像那样谣传那样来得轻而易举。不管怎样,大家都用羡慕的语气谈着落这件事,一个农村人在县城里买房那是多么大的本事呀?!
玉凤的父亲林江看着别人这样谈起那个称自己为舅舅的小伙子,心里开始有了想法,也许玉凤走出去也会有这种大变化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