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诗人杨钧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钧炜先生走了8年,好人英年早逝,所以倍让文友们觉得惋惜。海峡博客最近有天眼文友怀念钧炜的文章,又引出keke博友的《球友老杨》,追忆钧炜爱球往事。俗话说,无三不成礼,我也不负旧情来凑热闹,掀起一个追忆杨某的小**。我与钧炜交往的时间比较长,关系应该比天眼和keke要深一些。
1990年的世界杯大赛期间,钧炜兄在《厦门日报》的“海燕”副刊发表了一首题为《阳刚之歌》的“足球诗”,可谓语惊四座!我至今仍认为它是当代中国写足球世界杯的新诗中最地道、最动情,最凝练的一首。你看,他老兄写道:“这里有黑蜘蛛长臂猿轰炸机三剑客,这里有非洲雄狮欧洲红魔美洲神豹,这里无须冗长讨厌烦琐最忌懦弱,这里阳刚硬朗标悍标准男子汉雄风。”哇噻,头两个“这里”就汇聚了三大洲七支强队各种肤色的球星风采,而后一对“这里”更是敞开双臂把足球的魅力倾泻得痛快淋漓!“哈!光明的阴谋和平的战争友好的撕杀,球是圆的运气是圆的一切都在滚动”如此精彩的矛盾修辞,如此富有哲理的描述,为足球的神奇作了精妙的注脚!
常识告诉我们,喊口号是新诗的大忌。但杨钧炜反其道而行之,在《阳刚之歌》的结尾,他断然振臂高呼:“呵,神奇!呵,魅力!进取万岁拼搏万岁足球万岁!”他居然成功了,如此“三呼万岁”却入心入肺,因为这是“标准”的球迷之喊,浓浓的球迷之爱啊,比黄健翔那厮的“意大利万岁”还要早产16年!痛惜的是杨钧炜没有等到那年中国队打入世界杯的日子就走了,也带走了《阳刚之歌》更加激动人心的续篇!
怀念老友,最好是读读老友的遗著,这位北师大的才子曾在鹭江出版社出版过一本诗集——《厦门情愫》,给我的那本赠书的扉页上写道“启五老友雅正,诗心在,友情长,杨钧炜(大红印章)1993年7月29日”,转眼竟过去了整整15个春秋了,书在人去,但诗人是靠作品说话唱歌的,他鲜活地游动在他的诗行文句里。他写歌功颂德的诗,也写讽刺诗,两种诗的风格与立意大不同,有回看见他的讽刺诗,我就开玩笑说,你又“狗胆包天”攻击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啦!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他的脸上顿显“青怕”,居然余悸绵绵,久无言语……他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内心世界的那种剧烈撕扯,实在是很伤身体的。可我觉得他最好的作品却恰恰游走在这两种诗歌之外,一首就是写足球的《阳刚之歌》,另一首则是写美国杨百翰大学舞团的《心中的诗行》,双双真情并发。而他诗歌的传世之作却是一首结合了二者的朗诵诗《微笑》,至今仍不时在各地诗歌朗诵会上呛声,现作为朗诵艺术考级教程中级第三级的必读作品,这等殊荣他可能还不知道,那么就让我在这里禀报一下吧,这足以让我们的老杨九泉含笑的。我把它全文敬录在照片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读读,请读出声来,那才有韵律与节奏的乐感。颇有才华的杨钧炜还运用古典笔记小说这一独特形式,描写新时代的风貌,刻划现实生活中的各式人物,作有近百篇,家人为他结集出版《令狐三》,这是对他最好的悼念。他还在民间文学的收集和编撰上有所贡献,但我还是把他定位在“诗人”上,因为诗歌才是他的最爱,因为不苟言笑的他创作了永远的《微笑》!

文人相交淡如水,报刊上回忆杨钧炜的文章很少,大概只有两篇:其一是张力写的《怀念钧炜兄》,发表在2000年8月号的《厦门文学》上,因为该期有我的作品,所以有印象。另一篇是《福建文学》的副主编施晓宇在回述《厦门文学》旧事的散文中有重点提及。这次为了在博客中更好地怀念旧友,图文并茂,我决定找一帧有杨钧炜的照片挂出来,可居然没有,真的大失所望!我不甘心,再找,上千张照片中不时有厦门文坛的活动剪影,怎么就没有老杨的踪迹呢?我渐渐回忆起来,他不喜欢照相,一遇镜头,他老是拼命摆手,鳗鱼似地竭力躲逃。也许仅有一次例外,他告诉我他在桂林开会时遇上诗人贺敬之,于是他勇敢地与自己的偶像合了影。我一边回忆,一边锲而不舍,结果苍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一张抓拍的,那是在1996年8月24日的“东山笔会”时被人抓拍的,照片上右四的“白衬衣”就是他老兄,尽管是背影,但偏胖,秃顶,特征明显,我就站在他的边上,双手叉腰,蠢蠢欲动,哈哈,杨兄,到底是让我把你给揪出来啦!
钧炜,钧炜,你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海峡博客多精彩……
附带说一下,这张照片是我平生的第一张翻拍,数码机折腾好久,盲人摸象,也终于摸出一个“模糊数学”来。
附:
杨钧炜:
<<微笑>>
微笑是心灵上无声的问好,
微笑是淡雅友爱的花苞。
是像蓝天一样宁静的小诗,
是试探性的信任和礼貌。
不要只在上级面前才把微笑慷慨馈赠,
不要见了关系户才咧开嘴角。
不要为了谋求私利就去廉价拍卖,
不要为了失望和惆怅就把它扔进冰窖。
在繁忙的柜台,在拥挤的车厢,
在摩肩接踵的人行道,
越是火星儿容易燃爆的地方,
越是需要微笑、微笑。
我们的事业扇着金色的翅膀,
喜悦溢出了嘴角,漫上了眉梢。
微笑应是中华民族经常的面容,
微笑应该成为我们相处的一个信条。
朋友们,微笑吧,微笑是沉静的美,
朋友们,微笑吧,微笑是文明的桥。
让全世界都投来惊喜和羡慕,
——中国,中国,充满微笑。
(原载北京《诗刊》杂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