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一地一风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钢沉思了一会说:“这问题的确不好办,但长此下去,这个公司终会因资金枯竭而倒闭。”
“这次之所以请你来,就是想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你终究是在正规工厂干过的。”
“我觉得,对各级管理人员要择才任势,各级领导互相制约,这样才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想不到你的孙子兵法已学到实用水平了,那下一步该怎么办?”
“下,先整顿机加车间,建立起良好的生产次序;上,要整顿技术管理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办法。”
廖方对一直坐在一边的吉蓉说:“阿蓉,按于钢的意思拟一份文件,让卓华尽快地打印出来。”
吉蓉递上一份记录说:“你俩谈话内容已初步整理好了,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廖方看了一遍递给于钢。
于钢看完惊叹道:“啊,今天我才第一次见识到特区工作效率!”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河风习习,空气清新。下班没事可干,于钢静中思动,想到附近农村走走,以了解一些南国的风土人情,也想乘便看看肥仔的伤。他对躺在床上看书的卓华说:“小卓,不出去玩玩?”
卓华移开书说:“巴掌大一块地方,天天转,都腻了。”
郎立欣说:“于总刚来,人生地不熟的,反正闲着也没事,一块出去散散心也好。”
卓华坐起来说:“朗部长,你送来的工作计划我已打印好了,看来于总还是很器重你的,能不能向于总建议一下,买台彩电,要是能修个篮球场更好,下班没事干也好娱乐娱乐。”
郎立欣也附和地说:“于总,这可是个好主意。你看那些年轻人,下班不是打麻将赌钱,就是去吃鸡(妓)。长久下去,对公司声誉也不好。”
于钢想了想说:“有机会我向廖方说一下,今天你们先陪我串个门怎么样?”
卓华惊奇地说:“你有亲戚在这?”
“没有,是去肥仔家,他的胳膊伤不知咋样了?”
郎立欣赞道:“外出打工,人情淡似水。想不到你还把一个小打工仔的伤放在心上,好,老夫陪你走一趟!”
三人走出门,水乡无直路,小河水沟,纵横交错;芭蕉叶翠绿可爱;水面上飞燕啾啾;水塘中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浑身金点的水蛇,昂着头在水面上无声地游弋,俨然一副守卫者的姿态。顺小径走上河堤,看轮船微翘着头,缓缓行驶;而快艇则如飞矢般将水面犁出一道深沟。一轮红日,赤铜盘似的在西边天际无声滑落。于钢望着落日,眼前又浮现出那次与何维茜山坡看落日的情景,暗叹道,真是人事全非了!

郎立欣和卓华也站在那里看行船,听汽笛长鸣,见于钢神色沮丧,朗立欣叹口气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出门不如赖在家!”
于钢见朗立欣神情郁闷,就问:“你这么大年纪,又有退休金,不在家安度晚年,跑出来过这种孤独的打工生活是为了什么?”
郎立欣长叹口气说:“我们这一代人,唉,怎么说呢?四十来岁才又有了家,儿子现在正上大学,四年花销得几万。又加上住房改革,一套房又是几十万。我这辈子挣的工资不吃不喝也不够哟!”
三个人默默走了一会,快到村口有一小商店,于钢问两个人:“头回登门看伤员,总不能空手,这送礼都有什么讲究?”
刚才两个人的话题即沉重又遥远,卓华不感兴趣的跟在后面,听到这话来了兴趣,热情地说:“珠江三角洲的土著居民比别处的人更信神,其虔诚与普遍真不多见。不信你仔细看,不论是大街小巷,门堂店铺,小船货轮,门前舱侧都贴有‘土地财神牌位’‘四海龙王牌位’等吉符。符边还有插香烛的地方,不管阴晴雨雾,只要有人在家,缕缕青烟就会袅袅升起。天色黑下来时,点点烛光在微风中摇曳,真有几分神秘劲。有好些村子,会在空旷处建一小祠,门楣上楷书正写‘西安社’三个字。”
于钢说:“那一定是陕西人住的村庄了。”
郎立欣笑着说:“西者,息也。这你们就不太清楚了,国家废止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其原因这就是一例,不问字义,音同就行。所以常见到一些变了形的简化字,连神祠也用这样的字,神来了要是认不清怕还不敢进呢!”
卓华轻声说:“朗部长,快进村了,你还是当心点。本地人可敬重西安社了,别看那小祠只有几平米,可是一村人的精神寄托所在。谁敢对其不恭,不论是本村人还是外来人,都将受到严厉惩罚。所以在西安社门前还是少指手划脚的议论才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