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朔月?惊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朔月天龙三年,北方鬼域赫连一簇攻占京都,天龙帝在南宫小王爷与田国舅的护送下,移都新月城。
迁至新月城的天龙王朝很快掀起内哄,分成两派,南宫王爷一派力主由天龙帝重整朝纲、休养生息、调动兵马挥师北上还我河山;田国舅一党力主天龙帝南宫孤枫退位,由南宫孤枫最年幼的十五弟南宫孤弘继位。
田党此举自是司马昭之心,那南宫孤弘不过六岁,哪里有能力把持朝政,田日渊的目的不过是想要个名义上的傀儡帝王,而自己,方可成为那傀儡背后的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之君。
在拥立新主还是沿习旧制之间,南宫孤枫兄弟与田日渊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激烈争斗,最后,因南宫孤枫为帝期间并无大错、而要废拙一代君王尚须更为有力的说辞向国人交待,况且,田日渊也考虑到新旧朝廷更替之时,会给虎视于故京的鬼域一族可乘之机,因而做出了让步,依旧以南宫孤枫为君。但做为条件,南宫孤枫封了田国舅“摄政王”之职,统领朔月王朝举国兵马,同时对朝廷上的大小事宜,均拥有与君上同等的权利。
田日渊之所以由着已经失势的南宫孤枫依旧坐在那九五之尊的宝座上,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另有一重关键之处,那是一个人,一个对田日渊来讲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朔月国内唯一的,可以令他有几分惧意的人。
那个人当然不是镇南王南宫孤松,虽然南宫孤松看似强势的几番与田日渊在朝堂上大起争执,但单凭他手上的几千御林军,田日渊还真不放在眼内。虽然那些御林军个个都是武林高手,且对南宫一簇忠心耿耿,但就算他们能以一敌百又能如何,区区千人当真能抵挡得住自己手下的十万兵马吗?自己想要除掉他,不过是掌股之间之事而已,只是,还没到时候。
那个令田日渊不得不妥协的人,却是一个不在朝堂避世隐居手无缚鸡之力的六旬老者,那个人便是朔月最德高望重为人敬仰的“南海居士”司马听白。
司马听白原为前朝国相,当年宦官李侍弄权误国、乱朝涉政,便是由此老出面聚集了在朝在野的正义之士,平定了阉党之乱。当时的田日渊不过是朝中一名学士,而亲眼目睹了南海居士于朔月国官员、名流甚至是平民百姓中的影响力、亲身经历了司马听白雷霆万钧般的平乱手段,田日渊对此老不得不尊崇有加,也不敢不尊崇有加。
而今,司马听白虽不在朝中任职,但今日朝中文官武将却多是此老门下,朔月国有影响力的地方名流、甚至是田日渊手下的几名带兵的爱将,也都是昔日国相的门徒义子。
因而在司马听白出面力保南宫孤枫为君之时,田日渊实在没有勇气与此老相持对立。
虽然当朝君上虽未易主,但自己却也得了个“摄政王”之职,实权在握,而将那顶王冠戴到自己头上的时日,相信也不会很远。

田日渊对此很有信心,也很有耐心,他可以把一切再准备得成熟一些、再谋划得周密一点。
随着朔月国迁都、国内政治权利潜移默化的转移,朔月国上层各权利集团的地位与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迅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太平盛世之时自然需要文人用礼仪来治天下,他们的风雅也成为社会繁荣昌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点缀,但当逢乱世,则武力就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力量,只有这种力量才可以安苍生、定天下、逐中原。
因而手握朔月国举**权的田日渊,拥有的自然不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他将凌驾于当今国君之上,已属必然。
如今田日渊所虑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手中兵多却无将。仅有的几个将材还都是司马听白的门人义子,昔日的田国舅今日的摄政王当然不能放心将兵权交到他们手中,那等同于受制于司马听白,就如南宫孤枫那位名义上的君上受制于自己一般。
于是田日渊开始绞尽脑汁寻觅可用之材,这个人无须有太大的帅才,但必须足够聪明、而且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思,并且对自己要绝对的忠心,忠心到有一天可以为自己去弑王杀君。
苦思良久之后,田日渊想起一个人来,那个人曾与田日渊一样受过前朝阉党逆案的牵连,有过同病相连的境遇,只不过自己因妹妹身为后宫之首的关系,并未被逐出朝堂;这个人在田日渊处心积虑培养自己的势力之时,一掷万金甚至不惜变买田产倾襄相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人是田日渊的“恩人”,是田日渊的“债主”,但在田国舅得势之时,那个人却跪拜他的脚下,认他为“义父”。
只有他,只有阮渐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田日渊少数的可以信任的亲信之人。
因而在田日渊做了“摄政王”之后,在田日渊总揽朝政大权之后,阮渐仁便顺理成章的被委以重任,身居“定远候”之位,成为田日渊的左膀右臂,代其统领十万兵马。
终于等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刻,阮渐仁自然不会客气,受了“定远候”之职的第二天,“阮候爷”便以各种名义对以前轻视过打击过他的人,进行了残酷而凶猛的报得。除了对已恢复当今“君上”之名的赤枫君龙孤枫阮渐仁暂时无可奈何、对身为小王爷的南宫孤松不得不网开一面,其它几人如慕容听兰、上宫笑竹、凌鸿然等人全被他冠上了“叛党”之名予以通辑。
当然,最令阮日渊恨之入骨的是南宫孤枫,即当日强烈反对他并社的龙孤枫,阮日渊也完全不准备放过他,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还有一个人,阮渐仁当然也不会忘记,即便是忘记了自己,阮渐仁也不会忘记那个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