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归去来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是由柳永所做,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尽显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词中所提的钱塘,从唐代开始便是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说完颜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却并非溢美之词。
就在这杭州城外钱塘江畔,倚山面水,建有一座山庄,山庄正门高四丈,宽三丈,在正门门楣上,一块硕大无比的牌匾上书“听潮山庄”四字,仔细看来,正是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左下角赫然有赵佶的印章。
牌匾下一左一右蹲着两头狮子,这两头狮子是货真价实的,倘有生人妄图进入山庄,两头狮子一声咆哮就能吓得来人心惊胆战。
演武场东南角有一株千年柏树,高四十多丈,树围要两三个人才能环抱过来,应是山庄主人费巨大人力、物力将其迁往此处。
此刻,在这棵柏树下,一名黄衫女子素面朝天凝视着上方,目光尽处却是一个总角男童正沿着树干、树枝奋力向上攀沿。接近树顶处,有一枚风筝被树枝牵绊,显然男童是要爬到树顶取下风筝。
山风凛冽,树顶处树枝摇摆不定,只见男童立于一根旁逸而出的虬枝之上,身形随风摆动,却无论如何抓不到风筝。犹豫片刻之后,男童双脚轻微一点,竟然凌空越起,抓到风筝后,又飘然落下,稳稳的站在先前所立足的虬枝之上。
“咔嚓”一声微弱却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接着就见男童的身形连同他所落脚的虬枝一起如流星般坠落下来。

一瞬间,黄衫女子的脸色由白到红,又由红到白,一排皓齿紧紧的咬住下唇,同时后脚颠起,身形紧蹦,随时准备跃起接住男童。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男童从树顶落下,离地面还有十丈左右距离的时候,一道青光从天际划来,电光石火间,那道青光到了演武场上空,速即划了一道弧线,从正在坠落的男童身下一闪而过,最后湮灭在演武场正中。
这一切都只发生在瞬息之间,待得那道青光散去,一名弱冠男子,一袭青衫,身背一柄大剑立于场中,正笑盈盈的看着身边刚刚脱离险境尚且惊魂不定的男童。
“风大哥!”黄衫女子大声叫道,并飞快的向演武场中央跑去。
这一声“风大哥”,充满喜悦之情,或许还有一点羞涩。少女的情怀总是那么热烈而含蓄,像冰块上燃烧的火焰。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这听潮山庄的二庄主赵乘风。适才赵乘风御剑飞行至山庄上空,一眼瞥见男童险况,即按剑其将救下。
赵乘风十六岁入昆仑门下学艺,短短六年时间已然修习到御剑飞行的地步!整个昆仑剑派一千年间修习到御剑飞行的不过百人,且都是百年耆老方能有如此造诣,倘以此神速继续修习,其前程无可限量,甚至无法想像。
说话间,黄衫女子已经走到赵乘风身边,未等再开口说话已经被一把拉住纤手,不由分说就往山庄正门走去。黄衫女子脸上一红,微微挣了一下,就由着赵乘风一手牵着她,一手牵着男童往庄门走去。
赵乘风一边走一边看看黄衫女子说道:“冰儿,几年不见你出落成大姑娘了,哈哈。这小子是我的不为侄儿吧?岁数不大,胆量可不小嘛!”
赵无为此刻也活泼了起来,没等赵冰开口就对赵乘风说道:“你就是我乘风叔叔啊!刚才你是怎么飞过来的,可以教我吗?以后省得爬树了,嘿。”说着,还扬了扬拳头。
看着赵无为的兴奋劲儿,赵乘风不禁哈哈大笑,说“我这次来就是要带你上昆仑学艺的,我们先见过你爹爹再说吧。”
三人边走边说,片刻间已经到了山庄正门。忽然间,门前的两头狮子齐身咆哮,吼声震耳欲聋,并作势要扑向三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