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义阳魏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出黄家,悦目笑道:“你就这样骗了姑娘啊,你也不管她长什么样啊?”宋扬答道:“这就不用你操心了,要不要我替你找个男人啊?”
悦目不悦道:“才不需要呢,我还要回现代呢。”
“回现代?你就这么想回去?我等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办法,你这个希望恐怕没很难实现。”
“我才不信呢,我一定要回去,这里的古代男人我才没兴趣呢。”“哈,我猜你在现代一定是个不会爱也永远也得不到真爱的人。”宋扬笑道。
“你,你才不懂的爱呢,我可比你大5岁,你们那都是小朋友的游戏。”“噢?是吗?哈哈哈!人可以欺骗任何人却无法欺骗自己,记住!哈哈哈!”
“你…”“好了,快回去了。”
回到客栈,胡车儿已经从长沙回到,原来宋扬让他去长沙就是去找黄忠,胡车儿找到后先和黄忠干了一架,可惜自己连二十回合都没撑住,而且黄忠明显刀下留情的,胡车儿对黄忠甚是佩服,交上宋扬之书,可惜黄忠已经答应好友刘磐投靠刘表了,只好独自回来。
宋扬一听大呼遗憾,自己当初真是应该亲自前往,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弓箭射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太守韩玄以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忠,为魏延所救,投降于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为吴将马忠偷袭射中,回营后不治而亡。
记得在前世看到一个关于黄忠的评价,如若要选天下第一虎将,不是手持方天画戟,座骑赤兔的飞军吕布;不是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光斩六将的关羽;不是一声大喝,震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张飞张翼德;也不是长板坡下浴血奋战,来回冲杀一夜,枪挑曹操营名将五十六员的赵云;而是年过七旬,头发稀白,仍在定军山下一战怒斩中原名将夏候渊的黄忠。想想黄忠斩夏候渊时,年已过七十二高岁了啊。七十二岁啊,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时候,没进棺材已经算十分长寿了。黄忠年道古稀,仍然驰骋沙场,“勇毅冠三军”,不能不令人惊叹。
在那个年代,临阵杀一个无名小将容易,但要杀一个大将却并非易事。三国志记载临阵斩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个:关羽白马杀颜良,围曹仁,然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这才“威震华夏”;另一个就是老将黄忠定军山一役,七十高龄斩杀名将夏候渊,老而靡坚。像小兵小将。而且按照三国志黄忠本传记载,黄忠并非杀了夏侯渊个措手不及,而是“推锋必进,功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说:“渊将兵来争其地……先生命黄忠秉高鼓嗓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可见当时夏侯渊并非在马下休息,那只是《三国演义》的描写,也是留给夏侯家族一个面子罢了。正是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和张飞宕渠击破张合这两次决定性战役,彻底锁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此可以想象,黄忠年轻时候该是多么勇猛。谁都知道凡人之武力,与年龄有必然关系,此乃常识。即使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长沙之时,黄忠与关羽战了个平手,那也是一场花甲老头与盛年壮汉之间的比斗!而且赵云汉水北山勇救黄汉升之时,徐晃张郃两员魏国著名猛将,双战年近古稀的黄忠,仍不能得胜。试想想他到底如何勇猛?
如若黄忠不是年轻时未遇良主,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未有壮举,大器晚成可惜之事。假若一开始就有明主慧眼识珠,在他正值当打之年,重用黄忠,那么天下第一猛将之称,也许非他莫属。宋扬对老将黄忠的敬佩和惋惜,已到无已复加的地步,在他心中一直认为,如果黄忠能晚生十年,那么从单纯武勇角度来说,绝对胜过三国所有名将,关羽、张飞、赵云、典韦等都不是对手,而和飞将军吕布刀剑映辉,难分伯仲,并架齐驱。
看来黄忠是跑了,都怪自己只记得去水镜山庄了,带着遗憾,宋扬带着众人离开了襄阳,朝柴桑走去,离开襄阳城门,宋扬回头看了看,心道,荆州,我会回来的。
刚离开襄阳没多久,宋扬就听到了一个消息,张济自关中引兵攻南阳,为流矢所中而死;济侄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而曹操已经攻下长安了,宋扬心道,曹操你好快的动作啊,不过面对贾诩,你有几分的胜算呢?这次没典韦救你了,你还能活命吗?曹操,你可别死的太早啊。
就在宋扬沉思之时候,忽然前面传来打斗之声,宋扬,只见一青年正被一群人围攻,那一群人明显是强盗,那青年虽单身一人,但那群人拿他是一点办法没有,宋扬仔细观察那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看他一人杀贼的气魄真英雄也,不管是谁,自己要想办法招募啊。

宋扬观察了一下情况,很快找出了这群强盗的头领,宋扬拿出苍龙弓,对准此人就是一箭,那强盗首领正在观看战局,只见去眼前一亮,便倒了下去,其余强盗先是一愣,只见涮涮又飞来数箭,又有几人倒地,忙各自逃散了。
那青年往宋扬那边看了看,说道:“多谢兄台相助,魏延在此谢过了。”
“魏延!”宋扬大叫一声,他居然是魏延,那个背上千古骂名的叛徒魏延,自己却不认为如此,魏延在演义中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他智勇双全、心高气傲,脑后长有“反骨”。长沙战役中魏延投降,此后就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刘备死后,魏延多次参与北伐,就‘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和诸葛亮引发矛盾。诸葛亮死后,魏延纠众反叛,却被诸葛亮生前授命卧底的马岱斩杀。自己记得最深的魏延所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当汉中太守时,“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一句是诸葛亮死后,“我只是不想让丞相的心血付之东流。”
可是魏延到底是不是叛徒呢?自己前世研究了好多材料证明魏延绝对不是叛徒,(详情请看三国资料中的为魏延平反),孔明曾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这也算是理由,如果以此为标准,法正呢?孟达呢?马超呢?刘备军团叛将多矣,何故就对此人耿耿于怀?
汉中平定后,魏延升任汉中太守,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要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荆州。而刘备不托马超黄忠赵云,独托魏延,可见对他将才的信任。而魏延之言--对不起我想再重复一遍,太帅了--“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实在气吞山河。而事实上,在他镇守下,汉中固若金汤,确实如此。要注意,他承受的压力比关羽荆州大--关羽在荆州拥有绝对独辖权,而且兵力强大。而魏延在汉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么大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坚守。不能说其将才超越关羽,但显然没有决定性差距。
所以,自己认为这魏延绝对不是什么叛徒,只是被老罗丑化的人物而已,魏延不但勇猛,坎比五虎,其将才能力也是很高的,自己要想办法把他收服了,想到这,宋扬乃说道:“文长兄英雄也,可否到一谈。”魏延很奇怪眼前此人如何知道自己的字,乃说道:“那有请了。”
通过和魏延的一番交谈,宋扬知道魏延准备去刘表那投军,途中遇到强盗,宋扬乃笑道:“文长此去必不得重用啊。”魏延问道:“这是为什么?”宋扬继续说道:“以文长之才,难道还想不通吗?荆州兵力皆在蔡家手中,你一个无名小卒,岂能受到重用。”
“你…”魏延气愤地站了起来,典韦立即走到宋扬的面前,宋扬说道:“典韦,没事的,这位魏壮士是明事理之人,退下。”
魏延看看宋扬,突然想到一事,“还没请教公子高姓大名?”宋扬笑道:“我姓宋名扬,字少艾。”
“宋扬,宋扬,好像在哪听过的,啊!你是白衣神箭宋扬,也是楚侯宋扬。”魏延问道,宋扬笑道:“正是我,不知道文长觉得我和刘表哪个值得投效?”
魏延想了一下,乃跪下道:“愿侯爷不弃,延愿投靠侯爷。”不会吧,这么容易,不过想想也对,现在的魏延需要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自己已经分析了去刘表那是没前途的,而自己的名声又在那,他不投效的话恐怕要错过机会了,乃扶起魏延说道:“文长乃大将之才,不过我不可能你一投效我就封你个将军做,别人会不服的,你要靠自己的能力往上爬,我就封你为破虏校尉,文长可满意吗?”
魏延没想到宋扬一下子就封自己个校尉,忙笑道:“主公英明,延愿效死命。”“好,你先和我回柴桑吧!”
这次荆州之行,虽然没预想那样收到卧龙凤雏以及黄忠,不过也收到了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以及魏延,此行收获依然不少。
“我记得拿魏延脑后有反骨,你也敢收为部下啊?”悦目问道,宋扬笑道:“三国演义是虚构的,更何况我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切,问你个问题,你为什么字少艾啊!”宋扬笑着看着悦目,“果然是学数学的,文采真差,你没听过,少年无端爱风流,老来闲赋万事休。万丈勋名孤身外,百世经纬一樽中。有空多读点书,哈哈哈!”
“切,无聊的人,真不知道那些姑娘看上你什么?”“回到柴桑你自己问吧,哈哈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