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反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回说到杨风开设招贤馆十余日后,终于来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人。他叫孙乾,字公佑,北海营陵人。杨风知道他是很早跟着刘备的人之一,最擅长的是外交礼仪等方面。
孙乾曾今随大儒郑玄学过礼,虽然不是出身士族,但也非寒门子弟。对于第一个来到招贤馆的名人,杨风还是满重视的。马上亲自出迎孙乾。
孙乾此时年龄也不是很大,快三十岁的样子,但是却发展的不是很好。对于北海太守杨风,他还是做了一番了解。
从性格和军事方面来看,孙乾觉得杨风是一个可以投的人。而且他对招贤馆这一方式也甚是欣赏,就决定来看一看,杨风能不能给他施展的舞台。
杨风亲自迎接,并且仔细的问了他的学识才能等一些问题,此事在孙乾看来,杨风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最后杨风当面亲他担任太守从事,专门负责礼仪、外交等方面的事物。孙乾也马上答应了。
接着又陆续有一些人来到招贤馆,有一人善养鸟,被杨风接见并被封为都伯一职;有一人善制器,杨风赏其十金,并聘其为工匠,如此等数事逐渐传开,来招贤馆之人渐多。
有一人名仓慈,字孝仁,淮南人,来徐州访友,听闻北海招贤之事,特来一观。杨风好像记得此人曾今为曹操屯过田。就以农事相问,仓慈对答甚好,杨风就也任其为从事,管理北海农事。
虽然招贤馆来了不少人,但是真正的大才倒是没几个。直到4月下旬,徐州广陵张纮的到来,杨风才彻底从政事中解放出来。
张纮,字子纲,在历史上与彭城张昭有“二张”之称,是东吴重臣,尤善政事,可以说东吴能够一直保持政事通畅,“二张”可是占了大部分的功劳。
此时张纮母亲刚刚病逝,黄巾之乱,贼寇丛生,他也知道大乱将要来临,自己当投靠明主,一来可发挥所长,而来也可安身立命。
对于传的沸沸扬扬的北海招贤馆,身在徐州的他也有所耳闻。但是就觉得杨风是一个有大志之人,于是就决定看看他值不值得自己投效。
他也想到过投靠一些门阀。但是他擅长的是内政,这几乎所有的门阀之中都有很多的人擅长,自己也不是有名之人,所以很难有出头之日。
据他看来,杨风现在就是缺少向他这样的内政之人,如果杨风是一明主,他投靠杨风就会有更大的机会。
对于到来的张纮,杨风可是非常的热情。接连三日相处交谈,两人都对彼此很是满意。张纮就成了北海的长史,全面负责北海政事,有孙乾、仓慈等人协助。
相对于文人,杨风武功却甚是有名的。三次大破黄巾,且都是以少胜多,斩杀张梁等人,已经有了勇将的潜质,所以杨风更能得到武人的认同。
首先有山阳昌邑人满宠,字伯宁来头投。历史上曹操手下文臣武将极多,而满宠却是一位很难得的能文能武之人,而且擅长刑法,不畏强权。这也是杨风记得他的原因。
满宠十八岁时,为郡中督邮。后为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中督邮,张苞贪污受贿,干乱吏政。满宠便派人将其抓捕,并进行审问,张苞因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满宠遂弃官而归。可以说现在满宠身上有着人命官司。
山阳郡与青州相接,杨风之名他也听说过。满宠也是一位有远大志向之人,如何也不愿意隐与乡间,听闻北海可待罪立功,而减免刑法,就决定去北海。却是被杨风任命为军中参事,主管军法刑律之责。
又有乐进乐文谦来投,其为阳平卫国人,本是来青州投靠姑母,不想姑母以亡,正准备返回卫国另做打算,不想黄巾之乱起,贼寇众多,虽然自己有些武艺,但是路途遥远,不好行走,就先决定呆在青州等贼乱评平定之后再走。
乱平之后,却是听道北海招贤,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前去。想到自己有些武艺,懂兵法,回到卫国也无事,就决定去参军。
杨风等人武艺相试,发现乐进武力与张辽等人差不多,也接近一流高手。杨风记得它与于禁两人是曹操手下最善练兵之人,就以练兵之事相问,确是实事。就让他做了张辽副手,并开始训练三万屯田兵。
又有琅琊琅邪莒县人徐盛,字文向;襄阳人廖化字元俭为黄巾贼,欲弃暗投明来投北海。此外有曾为贼寇者不计其数,如今各地加大缴贼力度,这些人无法,不想被斩杀,就陆续前来北海,希望有个生存的机会。
让杨风最高兴的是典韦的到来。此时典韦刚为友杀人不久,各地逃窜,只敢生活与山间。闻有很多贼寇投往北海,就抓人细问之。得知可立功减罪,也就一路躲藏着往北海而来。
这却是被在山间训练的张飞遇到。见此人躲躲藏藏,以为不死好人,提矛就欲上前斩杀之。

典韦一路小心躲藏,本来就怕遇到官军,没想到在快到北海城是却遇到了。见一大汉提矛来战,也就不再躲藏,手持双戟,与张飞战在一处。
经过一合的试探,两人都知道遇到了平生劲敌。两人都是臂力过人之人,而且都喜欢硬战。这一打起来就是巨响声声,大吼连连,周围数百丈之内不敢有人站立。
两人大战近二百余合仍然不分胜负,势均力敌,不过两人也都须发耸立,气喘吁吁,显然也是强弩之末。两人再打下去必然会两败俱伤。
这是却是一枪飞出,一下分开了两人,一声“住手!”让两人清醒过来。这却是杨风等人到了,得到张飞与一大汉战数十合不相上下,杨风余人就连忙赶过来。
那一枪却是杨风挑出来的。
然后杨风对那大汉抱拳道:“敢问壮士可是陈留典韦典壮士?”
“我就是典韦。你等是来抓我的吧。不过我闻北海太守贴出文告可待罪立功,我是要往北海去的………”
“典壮士误会了。我等非是抓你之人。我是现北海太守杨风,久闻典壮士为友斩杀恶人,乃有大义之人也。能前来北海,是我的荣幸啊。”杨风说道。
“哈哈哈,今天打的真痛快,你是第一个与我硬战百余合之人,哈哈哈,你既然是来投我家主公的,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俺老张以后可就不寂寞可……”紫风却是真的很高兴。
“今天我也战得很痛快,你也是我遇到的第一厉害的对手。典韦请太守大人允许草民待罪立功,减免刑法。”典韦认真的说道。
“典壮士快请起。既然你与翼德都喜武艺,这几日就先与翼德一起熟悉一下北海军事,然后再给你安排事物,可否?”
“紧尊大人吩咐!”
陈留,曹府。
“主公,这杨风在北海这一手招贤馆做的可是很漂亮啊!”
“恩,此人竟然开不问出身而为官之先河,确实不简单。”
“目前看来虽然没有一些大才去投,但是很多寒门小吏、有一技之长者却是不少,那广陵张纮、山阳满宠也倒是不可多得之人才,此时其管理北海倒是足够了。”
“我现在倒是不担心杨风会有士族相助,他的那点实力,还不在士族眼里;我所担心者是许多贼寇、获罪之人前去相投。”
“此为贼寇者、获罪者那个不是凶悍之辈,如果杨风真的能够收服他们,他的武力又将大增,这样总有一天杨风会成气候的。你探察所得,有没有名人前去相投?”
“回主公,据探查,数月间杨风的确收留了不少贼寇之人,有数千人。其中有名者如黄巾旧将廖化、刘僻等人,而且有卫国人乐进,琅琊人徐盛等得到杨风的重视,另陈留有”恶来“之称的典韦也到了北海……”
“什么?典韦也去投靠杨风了?”
“是有此事,而且最近典韦被封为杨风的近卫营统领。”
“可惜了!典韦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我帐下现无人是其敌手,本想暗中收留之,不想晚了一步,却是便宜了杨风。看来也要学学杨风,招请一些人才啊。”
“主公高见。杨风所招之人也并非却无用处,有很多熟练的工匠可以帮他制造器具,修复城墙;有很多能识字之人,虽无大用,却可填补其低级管事的不足,而且寒门之人也并非无智谋之人。”
“陈留处中原之地,自古贤人多聚于此;曹氏阀门又乃天下大族,名望甚高。主公若也招贤,天下智谋之士必然云集前来。主公个从中选取才能之士,实力必将增也。”
“军师所言大善。”
于是陈留曹操也开设招贤馆,言不问出身,有才者皆录用。
果然世家大族,影响力非杨风等人可比,马上就有荀攸,字公达,毛玠,字孝先,程昱、字仲德,崔琰,字季珪等来投,又有文人士族数百人前来;
又有夏侯渊荐来谯县许褚许仲康,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有“虎痴”之称,夏侯渊等人皆不是其对手,乃一流顶尖高手。被曹操看重,封为近卫统领,其所带近百许氏族人,皆是二流高手,为曹操所喜。
袁绍闻得曹操竟然学习北海杨风设立招贤馆,不屑一笑,认为自己手下文有审配等人谋划,武有颜良等人万夫不当之勇,袁氏为大汉第一世家,何愁人才不足…..
刘备也受到杨风的启发,开始注重人才的招募。但是其只是州牧属官,而且没有太大的名望,只能时刻注意又无人才。
不过还真给他逮住了一人,此人是河东人徐晃,字公明,使用大斧,武艺过人。黄巾乱起,其加入军队平乱,为一小军官,后辗转来到幽州,被刘备所遇,刻意结交,并与之结拜,终于收服了他。
此外,关羽还武力屈服黄巾余寇周仓、斐袁绍等人,也都是难得的勇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