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招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回说到北海由于政事人员太少,杨风就决定仿照历史上曹操的方法,设立招贤馆,并且让人广泛传到各地。
北海招贤馆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不分贵贱,不闻出身,只要有一技之长,愿为大汉效力着,皆可前来报名。报名者不管皆给来回路费。
二是有罪在身者,只要诚心改过,皆可前来北海,允许其戴罪立功,斩杀贼寇立功可减免惩罚。
三是曾为贼寇者,只要诚心弃暗投明者,皆可前来北海,允许其戴罪立功,斩杀贼寇立功可恢复大汉百姓身份。
这三点是杨风来考虑到自己和天下的现状,列出的主要招贤思想。虽然现在杨风已经是太守之尊,但是寒门出身的他,在天下所有士族之人眼中,仍然得不到尊敬。
东汉末年时期,不是世家之人,能得高位者很少很少,就是董卓也有世家的支持才得到刺史之位。
而杨风可以说是一个特例了,开始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的发展,然后在黄巾之乱中立下大功,最后又在皇族和门阀的相互妥协中连带着被封为北海太守。像袁绍、曹操等人都封了太守,总不能杨风这个立了大功之人没有封赏吧。
在所有人看来,杨风只是一个武夫,幸运的成分太大。而且寒门和武夫这两点是几乎所有士族都看不上眼的。虽然杨风现在有近万的兵力,但是仍然被别人看做是没有根基之人。
所以杨风就把条件订的很低,而且把主要方向放在草莽之人身上。杨风可是知道很多的厉害之人现在要么是逃犯,要么是贼寇,只要这些人有人能够投靠自己,那么实力也能有所增加。
而且有一些寒门士子得不到重用,这些人也是杨风的目标。
杨风不会自己去相请一些人。虽然他知道历史上的很多谋臣良将,但是一他不知道这些人的具体住处,自己也没时间去打听;
二是那些人也不一定能看的上自己。他们不像贾诩,可以采用特殊手段收服。还有一点是杨风的顾虑,招那些门阀世家之人,就要顾忌到他们的利益。而杨风又是知道门阀世家的危害性。他也不想现在没有实力之前,过多的依靠他们。
杨风破黄巾管亥部,被封为奋武将军,还是有人关注的。
首先,当然是刘备了。
自与杨风破涿县黄巾后,他就与现在的幽州牧刘虞有了联系,而且很被其看重。在涿县期间,刘备确实为百姓的安置和救助做了不少事。但他也着了不少兵丁,共有五千余人,有关羽负责军事,又有简雍负责政事,刘备自己兼顾全局,并时常与刺史刘虞交往。
但是刘备也一直注意着杨风等人。数日的相处,刘备觉得杨风决不简单,而且手下之人都是难得虎将。一直叹息自己没有实力,不能收服他们。
唯一依仗的就是宗亲的身份,然后获得高位,再刻意笼络,在他看来,杨风等人这种寒门子弟最后还是会选择他的。所以就一直结交刘虞,并且希望杨风等人能够实力受损,那他的机会就大一些。
然而接到杨风斩杀张梁,被封为北海太守之时,他觉的自己再想收服杨风等人是不可能的了。虽然那时他得刘虞之助,凭着宗亲身份,也得到了幽州长史的职位,但是比起拥有实权的太守差远了。

虽然觉得没有了收服杨风的机会,但是刘备还是没有放弃对杨风等人的关注。又知道杨风破了青州黄巾,刘备就开始觉得杨风是一个有能力又有实力的人了。
如今各种矛盾达到了极点,天下就会大乱,这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刘备也是这些人之一。对于有远大志向的刘备来说,杨风一定会是他以后的敌人,如此他更不会放过有关他的信息了。
但此时的他却是无法阻止杨风的发展,就只能努力的发展自己了。
曹操也是很注意杨风的众人之一。
黄巾之乱,他如愿以偿得到了陈留太守的职位。陈留是曹氏家族的老巢,而且是大汉有名的繁华大城。成为陈留太守后,曹操一直致力于发展军事和内政。直到得到杨风斩杀管亥的消息,才开始注意他。
对于杨风在冀州开始之时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当见到其手下几员大将,就觉得他不简单。因为以曹操的眼光,杨风手下的几员武将绝对不比自己的几位族弟差,而能得到这些武将的杨风有怎么会差呢。
但他也认为出身寒门的杨风,没有士族的支持,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现在任由他发展说不定还能给敌人制造些麻烦。
渤海,袁府。
“主公,杨风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现在差不多是青州最大的势力了,他会不会趁机控制整个青州啊,我们渤海可是里青州很近啊……”
“元图说的有道理,主公,我等是要限制一下杨风的发展了,任由他在青州发展,会始终是我们的威胁!”
“元皓先生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杨风一贫民百姓,靠着战功得太守之位,充其量乃一武夫尔,何足虑也。且管亥近十万大军围攻北海,虽然其凭借数千人战胜之,但岂会无大的伤亡,说不定此时已经元气大伤矣。”
“而且要想发展光靠军事是不行的,杨风没有良臣处理内政民事,其哪还有能力扩张之力?”
………
“好了,你们别争了。先观察一段时间,如若杨风真的有再向外扩张之势,就限制其发展;如果他龟缩在北海,就任由他发展吧。”
“岳父大人,这杨风果然不简单,竟然这么快就灭了青州黄巾。虽然青州此时空虚,但他也不能向外发展了。”
“哼,此人绝对会成为一个人物。袁绍必然会任其在北海扎根,曹操等人也绝对不会去多管闲事,哼哼,到时候有他们受的。”
“没想到贾文和竟然会是个大才,杨风到从岳父大人这里挖起人来了。”
“哈哈哈,是人才有怎样,我不是还有你出谋划策吗?杨风也是需要一个人才,要不发展起来会蛮困难的,哈哈哈………”
杨风在北海设招贤馆数日,虽然无大才来投,但是还是有不少会识字、有技术之人前来,这也正补充了北海大量的低级官员的不足,杨风等人仔细考核,详细安排各自职务。
如此十余日,杨风终于听道了一个有名的人来到招贤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