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闻谶 二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惠通拉着马翔的手四下观看袁绍所藏的书籍,看到自己喜爱的便抽出来翻阅,听得脚步杂踏,回头一看屋子里又多了数人,袁绍过来一一介绍,原来俱是数年前被禁锢的党人,其中一人为颖川荀爽,也为当代大儒,传闻年十二通《春秋》,喜读易、曾做《周易注》是当今的易学大家。如今在大将军府中被敬为上宾,与袁绍私交甚笃,还有一位党人是太原王允也是遇赦后被何进招纳在府中参赞朝政。另一位却是惠通和马翔所认识的陈蕃之子陈逸,还有一位是袁绍的异母弟弟袁术袁公路。荀爽心下仰慕惠通当下过来持弟子礼拜见,惠通笑着搀扶起来,众人分宾主落坐,袁绍命下人端了几碗粥来,又送些时鲜水果来,时间不大,仆役恭恭敬敬送上来。
袁绍挥手命下人退出,自己过去把门掩上,环顾一下众人正要开口忽然看到马翔坐在惠通身边,正要开口史道人在他身边把马翔的情况一说,那袁绍听罢,不禁多看了马翔几眼,马翔被盯的浑身不自在,陈逸一见过来拉着他手,把屋子内的几位做了介绍,马翔恭恭敬敬地向各位施礼,几位本来见马翔是座中最年幼的不以为意,一听竟是惠通真人的座下弟子,都不敢轻视,均以平辈礼相待。原来惠通的大弟子襄楷——史道人的授业恩师武功了得学问又好,当年在洛阳城中可是妇孺皆知。今日一见襄楷的师傅一派仙风道骨,人们均是心生敬意。又见马翔虽说年纪尚小,却是惠通真人的关门弟子,都心下以为马翔已经尽得惠通真人所学,当下言语中极为客气。陈逸更是为马翔吹嘘如何夜探张让府,马翔听到后来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又不便在众人面前拂了陈逸的面子,只得随着陈逸所说为他圆谎,认真地回答众人的所问。还好说了会话,袁绍把今天朝中所发生的事情和这几天的情况和在座的简单的讲了一下,然后静默片刻道:“如今是箭在弦上矣!众位得快拿个主意出来,明天得继续说服大将军要他早下决心!!!!!”众人都沉默不语,好久没有人搭腔。
今天的洛阳城也是相当混乱,何进率手下人等强行进入南宫,拥立新君刘辩登基,又挥兵进击北宫,当日宫中死伤狼籍袁绍劝何进趁势尽数诛灭宦官,何进胆怯害怕洛阳城中激起巨变,自己控制不了,当下草草收场,在自己府中大排宴席,与手下人喝酒庆功。众人皆是待酒席散尽才离开,袁绍出来恰好碰到史道人到何进府中打听消息,听得惠通真人率派中弟子已经到了洛阳,心下一动,早已见何进做事婆婆妈妈,也知道完全靠何进下令杀尽宦官尚需时日,只恐日久生变,自己一心想要诛灭宦官的急迫心态早是路人皆知,宫中的这些宦官一日不除,自己是寝食难安,要知道这打蛇不死被蛇咬的话倒霉的可是自己啊,到时何进袖手旁观的话只怕党人又得重蹈覆辙了,陈蕃、窦武之死便是前车之鉴,而何进此人虽说身长八尺看上去象个男人,内里却是十足草包,袁绍也知要成大事,只靠何进是难成大事的,狡兔三窟的事情,袁绍也是清楚的很,所以背地里也在安排了两手准备,打算等到何进拒绝尽诛宦官时候,自己动力手丰衣足食。可是这何进也对袁绍有了戒备之心,前些日子找个籍口,把袁绍的中军校尉之职撤除,另外委了别人却委了个闲职养了起来,一时又有很多地方要借重袁绍,所以还没有兔死狗烹。袁绍拉拢史道人是想要利用史道人的身份,要他帮自己把三山五岳的江湖豪杰尽数聚合在自己的身边为已所用,做为自己的外兵援助,今天邀请的这几个都是自己的心腹,今天新君已立想要商量一下如何对付众宦官和外戚大将军何进。
这时只听袁术起来说道:“今日新皇登基,虽然党人位列朝堂之上新增了二十几位,可是宦官中只是死了一个蹇硕,十常侍却是还稳稳地在皇宫中,如果说要兴风作浪只怕是士人在劫难逃,我袁家也是灭顶之灾!”众人一听点头称是。陈逸与袁绍经常在一起心里知道袁绍的打算,也接过话题言道:“今天虽说蹇硕已然授首,可是元凶未除,大家静想一下,这蹇硕的对头可是大将军啊!若是今日登基的新君乃是刘协的话,首先倒霉的人是这何大将军啊!”这时荀爽一听微微摇头,手挼胡须笑道:“两位所言都有道理,可也有失偏颇!”众人一怔,一起侧目而视,却见荀爽神气十足地道:“今日新君登基,本是大喜的事情!可是太史令在今天却言‘荧惑绕北斗’诸位可知此象主何凶吉啊?”袁绍忽然想起太史令要禀报新皇之事,原来这太史令昨日夜观天象,见到此象,心下不安,正要奏明当今,却被荀爽撞到,一问之下急忙阻止,怕新帝一怒之下,把太史令拖出去斩首。这太史令私下经常向荀爽讨教易学,虽然不是师生,可荀爽不原意他为新君立威所杀,于是阻止了他的蠢动。救了他一命。众人一听都是侧耳倾听,只听得荀爽侃侃而言道:“此象主帝星不稳,当下殿走之厄,天象已然示警,可见汉室江山真是命数使然!”这时猛听得袁术高声道:“荀先生,我听人言‘亡秦者胡也,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亡秦者胡也,大家都知道是如何一回事了,那这代汉者,当涂高也又做何解呢?”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吃惊不小,要知此言可是最为犯忌之语,只凭此一句话杀了袁术亦不为过。在我国历史上,谶语一直是个神秘而且有用的东西。谶,即预言。通常是用一些隐晦的游移不定的话来预测未来的事件,如果还加上图像,就叫图谶,对谶的系统性解释,则为谶纬。每到一个王朝衰败的时候,就会有谶语出现,并或多或少地发挥作用。史载最早的谶语记录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初,那时秦始皇车同轨书国文建立起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没有数年不知道在哪里挖出块石头来上面刻有“亡秦者胡也”几个字,时间不久这消息就和长了腿一样民间到处流传了。始皇帝一听大怒,令群臣仔细分析剖白,派出手下大将蒙恬,北击胡人,又发天下百姓修筑起了万里长城。哪料得最终这个“胡”字竟是应在了自己的儿子胡亥的身上。座中诸人皆是饱学之士,都是清楚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这代汉者,明摆着就是说已经不把汉家天子放在眼里了,此言与当年楚王问鼎之意有的一比。袁绍一看屋子里人都不吭声,当下拿出做兄长的架子来挥手斥责道:“喝多酒就到外面清醒清醒吧!”袁术本不把这个庶出的哥哥放在眼里,但是又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失了礼数,当下恨恨地瞪了兄长一眼,向众人奉了个长揖,退了出去。马翔不明所以,压低声音问师傅,惠通当着众人不愿意就此问题解答自己的徒弟,当下默不作声。陈逸坐在马翔身边附耳轻轻地告诉他这些典故来历,马翔却对这些不以为然,正要张口,却见师傅脸色阴郁,当下不敢多言悄无声息地坐在惠通真人背后默不作声。大多数的谶语最早流传于乱世,就象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二人,也是充分利用了谶语的力量,辛辛苦苦地在鱼肚子里塞布条,又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要人们知道天意如此,在当今社会可是小儿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却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汉高祖刘帮为了证明自己的皇权神授,也曾经假托自己得神剑于酒醉后斩白蛇之子,借此说明自己的帝位乃是天命所归。当年斩蛇之剑与孔夫子屐、王莽头等上古奇珍一同收藏在皇家武库。历经百年之久仍是削铁如泥,端的是上古神兵异宝,引得无数江湖人士觊觎,为得到此剑枉送了许多的性命。与其他谶语不同的是“代汉者,当涂高也”却是早已在汉武帝刘彻时候就已四下流传的沸沸扬扬了。史载刘彻行幸河汾,中流与群臣饮宴乃自作《秋风》辞,顾谓群臣曰:“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群臣进曰:“汉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安得此亡国之言,过听于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座中尽是饱学之士,对于此事都早有耳闻,只是这谶语,经历了数百年之久,也没有应验,多数人早已淡忘,而今天从袁术口中说出,众人各怀心思,一时间竟是无人开口,袁术此时身任虎贲中郎将,掌握禁军。今日新君登基,又任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参录尚书事,也是位高权重,袁氏一门已成为朝中的实权派,大家听袁术此言不禁心中暗忖度‘难道说此子竟有取汉室而自代之心?’,袁绍故此急忙把这个弟弟哄了出去。正因了这句谶语尚未应验,也就引得无数心怀异志的人入仙过海,各显其能。在汉武帝到桓灵之世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演了数幕好戏,你方唱罢他又登场,如今汉室将倾,袁术故有此一问。对于谶语,每个野心勃勃的人都找些微牵强的理由和借口把谶语往自己身上套,希望自己可以代汉做天下之主,在当时天命、五行、阴阳、谶语已成为主流文化。谶语这个飘然难定的东西,年青的袁术心中也许已经有了自己的解释,可是还没有等到说出来就被赶了出去,可能是袁绍心中认为自己的弟弟年幼无知还没有拿到这谶语的解释权吧。可以这样讲有历史就会有谶语,国人经常听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笔者认为历史就是说的关于谶语的故事,而流血的永远是小民。谶语将一直存在下去,不会因为科学的进步而消失,有可能还将成为改变历史的决定性力量。越是有文化的人越迷信,因为有很多的东西不是他所读的书可以解释清楚的啊。关于这句谶语我是如此理解的,“汉有六七之厄”大约是说汉家江山每当传位至十三世时总要出现厄运,而最终代汉的当涂高早已成为历史,看官都已明了,一孔之见怡笑方家,莫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