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巧手胡昭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节巧手胡昭文
胡昭文老师是学校实验室的一位年青教师,令学生敬佩的是他勤动脑,善动手,赢得了学生和工人师傅尊敬。
据说胡老师早年就读于成都第一所专事发明的学校,成都科技学校,毕业后分配川师实验室工作。因父亲胡卫宇是川师的老教师,得以父子同堂。
文化大革命的一、两年,学生感受到了他的心灵手巧。
第一件事,是武斗初起的时候,外出巡逻的同学如何与校内的同学取得联系,他当时制作了一台用直流电子管的小型收发设备,可以按预定的信号,告之双方的简单消息。
后来,武斗升级,抢回了许多武器,我手头上有一支德国造的掌中雷手枪,其大小手掌般大,但不能用,只能当玩具耍。他看了下,小试牛刀,经过拆卸,发现是枪的弹簧有问题,他制作了一根弹簧,恢复了枪的功能。但该枪因没有子弹,一直未用。
让他出彩的是抢来的武器中,有一批枪的重要部件,如捷克机枪的枪管,因为管内要用专用设备拉来复线,一般不好仿造。枪身能仿造吗?
谁也没有给他交待这个任务,闲来无事,爱动手动脑的他就一人酌摸。
川师是师范学院,教学用的机器设备十分简陋,就一台沈阳机床厂造的车床,有台牛头刨床,还有几台钻床。
他的构思是,原来捷克机枪的枪身是整体制作,其加工有一定难度,川师根本无法加工。从构思上,他将它从中线对剖,变成单边加工,然后用螺丝钉紧固,达到枪身的要求。

按他的思路加工出来一试,果然能够射击。
从此川师的武斗队伍中,出现了一排亮闪闪,谁也没有见过的楞头楞脑的能用的怪机枪。
为此组织了一个加工班子,我班有李鉴根参加,另外就是附近420后勤汽车厂一位曾在重庆建设厂工作过的师傅,好象还有几位师傅。
我与420厂的师傅熟,他讲:胡老师不简单!
胡老师对机枪执著的研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长达半年的造枪岁月,几起几伏。一下红心虎胆侦察连入驻川师,武器封存;一下部队被请出川师,武卫队重新掌握武器;不久又是武器封存。
最后一次封存武器的时间,我们一是过足枪瘾,利用掌握子弹的便利,把枪带到狮子山后的铁路滑坡地段,就着山势,瞄准山石射击。二是趁手头上有几个闲钱,邀约去后面不远处的乡场高店子下馆子。
一天下午,我们刚从高店子回来,在实验楼胡老师高兴的拉着我们讲,终于解决了!终于解决了。
原来此前他造的枪只能连发,不能打单发。问题让他坐卧不安,连睡觉也在想。
那天,我们从高店子回来,就听见几声清晰的枪声,原来是他在试枪。成功后的喜悦,让他不能自制。
我们当时的心情却一言难尽,武器再次封存,这项改进有用吗?但胡老师对问题钻研的执着,却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2005-4-25A9:00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