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高考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年代,感觉不出考试和平常上课,有何不同,倒是有一句口头禅,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延续至今,意义却不尽相同。
那时,一天有三个多小时自由支配时间,现在的学子,往往不可思议,认为那时的学生负担一定很轻。
事实上,刚解放教育体系承袭的欧美,高中开微积分,上制图课,这些课都是现在大学才上的课程,孰轻孰重,不言自明。我上初中时就从高中同学手上买过一套绘图工具,白铜镀铬,物美价廉。
五八年始,教育在变,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变成为政治服务,高考气氛在变,从遵循教育规律的顺其自然,变成填鸭似灌输。
我的记忆中针对高考的复习,最初是在大饭堂里上大课,自由选听。我们是初中生,有时也去凑热闹。
最爱听也听得懂的课是雷石昆老师的几何课,先生在黑板前一站,声音抑扬顿挫,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这个角角等于这个角角”的口腔,让你的思维谁他的声调和手势飞扬,得到升华。
讲者站着讲,听者站着听,若是不中意,你大可抽身就走,无人说你不是,也无人打你考勤,连笔记都不用记。

雷石昆老师,以前是教师中的个体户,专门为高考学生补习,交一笔钱,听他的话,包考大学。可能是取消个体,调十三中任教。
后来的复习,越来越变味,越来越像上战场,略有不同的是指挥官往往亲临一线拨刀上阵。
饭堂的墙壁,实验室,教室,凡是能遮风避雨之处,到处都张贴有由老师做好的习题答案。
比如语文,非文科生只考一篇作文,那么语文老师就估计今年高考会出那类作文题,然后由教师代笔做好范文,学生的作用就是背下这几篇范文,以不变应万变,打准了就中。
政治也是这样,填充题,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老师给你做好,学生的任务就是背。顺理成章,对老师水平高低的评价,也就看你锭子打得准不准,打得准,便是好老师。
这种作法,物理,数学,化学,外语概莫例外。教政治的杨黎明老师,打锭子(即:事先猜题)很有一套,所以很受人尊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