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重庆农业产业发展前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庆农业产业发展前瞻—给直辖市市长的信
摘要:支柱产业应细分为当前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农业和医药业是我市的潜在优势产业,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一流的人才,发展一流的产业,潜在优势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有赖于西南农大及在渝有关院所(以农业为例)提供一流的农业管理人才,一流的农业科技开发人才和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建议依托西南农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重庆的农业产业,并把自身办成中国农业战线上的北大方正。
一、当前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
二、潜在优势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模式
三、几个问题
一、当前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
重庆把轻(微)型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列为支柱产业,其发展对我市的就业、产值、利润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庆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石。
众所周知,我国把汽车、摩托车列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不下十家,在各地政府支持下的大投入,很大程度是低水平的重复。在国外产品没有大量侵入前,首先是争取量的优势,以图打败竞争对手(因有政府介入事实上不可能),然后靠引进新的车型继续保持霸主地位,这种市场份额优势靠的是中央政府的闭关保护。
一旦保护取消,面临的将是残酷的国际竞争,站在国际大环境下来分析,汽摩产业只能称为当前支柱产业。
因此,市政府在抓当前优势产业时,一定要分析、研究、发掘潜在的优势产业,超速度发展潜在优势产业,让潜在优势产业尽快成为我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重庆农业(医药)的潜在优势十分明显,既有土地、物种的资源优势,又有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得天独厚的是拥有国内一流的农业大学和相关研究所,完全能依靠这些院所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启动我市农业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二、潜在优势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模式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认准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销售业是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村千万人脱贫致富的潜在优势产业之后,为启动该产业的高速发展,市政府可委托西南农大教授向仲怀院士举荐相关博士,并吸纳中国社科院留渝挂职博士,由博士担纲组建中国西南农大**科技开发公司。
其工作目标,就是结合我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发展公司,以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把自身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且有国际影响的我国农业战线上的北大方正(笔者称为院士产业或博士产业)。
公司的构成:公司以西南农大为主,吸收相关的科研院所组建相应的公司和分公司;西南农大和中国柑橘研究所组建柑橘品种改良和深加工分公司;西南农大和畜牧学院组建生猪及肉食品及生化加工分公司,饲料分公司等等。
本市各地市县农林部门参股并投入部分人员,作为公司在当地的派出机构,以租赁或改造等多种方式建设良种基地,直接承担良种推广,饲料和各种农资产品的销售,并建立基层的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及销售的信息网,直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服务。
公司资金来源: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投入的科技人员、设备房屋折价入股,取得效益的成果拆价入股;吸收重庆市经济效益好的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参股;地市动用三峡移民资金参股;利用中央给重庆市的特别贷款;向市民发行十年后还款的远期债券(可折换成上市后的原始股);条件成熟时,争取股票上市。
组建的公司一定要意志统一,强将精兵,具有为干成一番事业不惜拼命的奉献精神。
三、几个问题
1、生态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就三峡库区农业的发展,重庆学者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思路。
但谁来实现,怎样实现没有了下文。西南农大的**公司正好在此问题上可施展手脚,类似于美国西部田纳西州的开发,只不过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道路。
看看污浊、枯竭的两江水,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够恶劣,所以三峡生态农业的建设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应该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平衡的问题。
重庆企业家用一个馒头一亩的价格租赁遵义的荒山搁浅,媒体的报导多不友好,好像投资者占了多大的便宜。

事实上,只要当地政府把握住,开发的目的是让当地的荒山变绿(植树造林),林木成材后间伐性使用,五十年后还给当地的必须是一个林木繁茂的绿色宝库,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金山(政府只需加强监督检查),即使不给钱,都应该同意开发。
反之,我们还可以利用长江三峡是中华民族母亲河,备受海内外华人和世界关注的有利条件,采取特殊政策,调动华人和外国政府、企业及个人捐资开发的热情,比如由其认领开发一座由他命名的山,山上可以为他保留一块不大的墓地等等。
三峡库区的生态开发条件比遵义更有利。一是当地的政府参股,不存在租赁期限,农民可由公司招聘为合同制工人,公司和地方政府、农民都长久受益。公司的任务则只是规划,组织实施,生态植被恢复后的资源开发等等。
生态农业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减少库区的污染,变害为利。比如,长江上游水系有数亿人口生存,数亿人口的粪便弃之不用,不少排入江河,如果能将这笔有机肥料重新开发利用,变害为利,对三峡库区而言,不缔做了一件天大好事(此问题日本已经解决)。
2、不怕项目重复,就看谁能把握时机,作得更好
美国公司投资三峡库区搞柑橘品种改良和深加工,对重庆人而言此消息不知是忧或是喜。
柑橘是重庆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人一定不能放弃,更何况堂堂一个中国柑橘研究所就在重庆。
搞了几十年的研究,难道说它的果园里就没有像样的优良柑橘品种,重庆就没有改良品种的技术和力量。说穿了,重庆缺的就是市场经济这根杠杆,和操纵这根杠杆的人。
对国际公司的介入如果我们仍然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要不了多久拿在手上,喝在咀里的柑橘或柑橘饮料都将烙上美国的烙印,落到天府可乐都不如的下场。
如果我们按照上述思路,让中国西南农大**公司牵头,动用柑研所和当地农林局的力量,一定能抢在美国人的前头,比他们干得更好。
又如饲料业,进入重庆的先是正大饲料,随后是希望饲料,重庆的饲料业加上荣昌畜牧学院饲料厂规模都不大。
如果让西南农大**公司的人来操作,扩大畜牧学院饲料厂的规模,利用遍及地市的派出机构的鼎力运作,只要质量可靠,价格相宜,一定能出奇致胜,很快的占领重庆,迎来重庆饲料业灿烂的明天。饲料业的发展还将代动重庆包谷种植业的发展及包谷品种的改良。
再如火腿肠,全国闻名的企业,外地出了好几家,生猪产地的重庆仅扮演提供原料的角色。如果我们介入这场竞争,并在生猪的生化利用方面加强研究和投入,相信中国西南农大的公司联合重啤兼并的肉联厂,一定会干得比别人更好。
3、注意项目的保密,干好后再说
潜在优势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注意保密,集中精兵强将干起来,干好了再说。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只要有利可图,国内往往一哄而上,以重庆的支柱产业汽摩产业为例,重庆市媒体上的任一篇报导,领导的任一讲话,都必将引起竞争者的高度重视,一个好主意,重庆才冒出来,外地就开出了花,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潜在优势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做到五年不宣传,五年见成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农业(医药)作为重庆潜在的支柱产业,只有运用一流的人才,采用超常规的发展战略,才能取得超常规的发展。
农业的超常规发展,不仅能为我市的农业科技人才,科研成果提供用武之地,而且能全面提升我市的农业科研水平和农业大学的教学水平,只有农业的超常规发展才能使我市广大的农村、农民,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劳动,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我市农业的超常规发展,还能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经验。
如果说北大方正的兴起,得益于有一个好的代头人王选,有一群矢志不渝的经营、管理、研发集体,并有一个自主开发的拳头产品的话,重庆西南农大农业产业开发的成功,则在于综合的管理和运筹。
郑祥光1998.2.3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