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周瑜不愿打黄盖 -再谈误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瑜不愿打黄盖-再谈义务教育的误区
有关教育的话题,在沉寂了数月后,最近又翻了出来。与去年痛惜国家的资金实在有限,和市场在作主的无情外,今年的话题有新的特点:一是报导时间提前,二是出现了依法论事的好现象。
此次论事,主题直奔“教育资助费”该不该退。
经过如下:今年3月12日,一骆姓家长向重庆市十八中学交纳了壹万元的“教育资助费”,该校出据了“重庆市民间办学的统一收据”。6月3日该家长出现反复,要求退还这笔钱,学校说等到九月份再说,且要扣20%的手续费两千元。6月9日家长将问题通向晚报,15日见报。家长的意见,不想选择了就该退款。学校的答复这是我们学校的招生政策,无可奉告。市物价局收费处罗处长讲,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在义务教育阶段任何收费都不能与学生的入学直接相关,因此,学校收取“择校费”是不合法的。又说捐资助学必须是自愿行为,不得与学生入学条件挂钩。处长的结论模棱两可,至于这个费退不退,怎么退,在物价方面没有这样的规定,还是得看双方如何协商。
政法大学法学专家孙博士讲,学校以合法名义收取“教育资助费”,其实质却是收取与学生入学直接相关的“择校费”,很显然,这是用合法形式掩盖不法目的的行为,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这样的协议无效。学校应该原本返还不当得利,严格说来,利息都应该返还。而言语含混的还有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讲,如果非要选择学校读书,家长在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三思而后行。至于是否退款、退多少、怎么退?他讲,协商解决。
对此不合法的事,主管的政府部门,物价局、市教委,闪烁其词,法律专家则是不询私情,秉公办理,而学校呢?抬出来的却是上级默认,各校通行的土政策,意见相佐,耐人寻味。
明知违法,各级学校的领导、市教委,何以甘冒风险,去背这个罪名,讨这个骂名?
要弄清这个问题,前提是搞清楚,在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收取除有限的学杂费外,再收取这费、那费,违的是哪一门法。回答简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法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制定的一部基本教育**,它保障了适龄儿童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又明确了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按正常的与国际接轨,大、中城市应该逐步实现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现阶段,初中以下教育是纯粹的义务教育,而作为中央直辖市的重庆其高中教育也应该逐步实行义务教育(在六、七十年代以前,重庆市就是实行的高中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各级人民政府筹措。此外,政府应制订经费开支定额,按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经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配置等标准;地方各级政府应制定实施规划,使学校分期分批达到前款所列的办学条件标准,并进行检查验收。
事情到此有点眉目,如果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不致于像我市文化教育发达地区沙坪坝61中学那样,十余平米放十几张教师办公桌的话,他那所学校为人师表的校长,绝不会知法犯法,去收什么高额的择校费。61中如此,所谓的重点校也不能避免。

以我市最顶尖的一所重点中学为例,它如果不是靠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当然还有老祖宗留下的地盘上开发的步行街的租金)的话,也修不起体育馆、游泳馆、科技楼、教学楼、学生公寓,以及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的幢幢宿舍楼,也没有闲钱提高教师与之奉献相适应的较高待遇。不用晦言,那些年收入数千万元、千万元、数百万元的学校,无不是靠收取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费用,谋生存,求发展。睁只眼闭只眼的政府在此使用了如同电信收取高额初装费、提高水费(打入建厂、设备、贷款利率等所有费用)、电费、燃气费价格的办法,向百姓转嫁应该由它承担、付出的教育费用(只不过前者无法律约束,政府可以随便定价,而后者因义务教育法的约束,只好暗箱操作而矣)。
国家的资金有限,这是政府官员的一句口头禅。事实上,义务教育法说得清清楚楚,再穷再破的普通学校,既然政府认可它的设置,那么它的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配置都应由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因为这是保证该地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起码条件),而这些规划的实施,应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那么重庆市这一级政府,谁又去考核它在教育投入方面是否达到目标责任制的要求?
我们又来看一看,有限的资金,政府在如何使用。前几年由政府官员表态,重庆萌生许多这基金、那基金的以高利率揽储的金融机构,百姓的血汗钱被骗走了,不依不饶的市民,拿批准它成立的政府示问。解放碑,南坪、北碚,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街头,最终由政府出面,借款十亿元(加上被骗流走的十亿元,损失二十亿元),偿还欠百姓的这笔债务。一个决策,造成如此大的损失,有谁承担过责任,**拍拍,一走了之。如果这借的十亿元,用于教育,多少学校的面目将焕然一新。这次重庆的大拆违,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改变脏乱差的市容、市貌,功不可没。又有谁想过,是谁造成如此后果,拆这几十万、上百万平米的违章建筑,浪费的又是不是钱。
那拆毁的五十年代末重庆的代表建筑宽银幕电影院,解放前由设计**纪念堂的杨教授设计的北碚人民大礼堂,又是不是糟蹋钱?
二十万元可以建一所希望小学,如果我们的官员,每年少二十人的出国费用,一坐希望小学又将起砍(有着落),他做得到吗?
例子太多,不胜枚举。重庆晚报王伟先生发表文章讲,这收费是周瑜偏要打黄盖,不敢苟同,以此文讨教。
2001.6.15
2000.9.拙作义务教育的误区,欢迎索取。
上海不同,教师不会为他的收入发愁。据两位在普通中学退休的朋友讲,一位退休工资1500元,另一位是上海优秀班主任1800元。当重庆市某重点中学的老师讲,他们去年奖金增加了一点,这一点就是数百元后,另一位朋友讲,沙区还有发不出工资的学校。发不出工资,显然是国家没有给,增加那一点,国家肯定不会给,那就是学校的道法。当然少不了有些领导,以权谋私,所以解放五十年,重庆再也出不了教育家(见去年文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