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牺牲绿地率的房地产开发是“造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牺牲绿地率的房地产开发是“造孽”
城市建设中,绿地率是保证城市适合人类居住、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重要指标。保证绿地率,就象保护人类需求的水源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
因为上苍创造人类,及其它靠吸进氧气,转换成二氧化碳的动物同时,就创造了另一类靠吸进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换成氧气的绿色植物。二者之间的和谐和平衡,造就了地球的和谐和平衡。
也就是说人类在从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修建高楼大厦、让人类集中居住的同时,在考虑人类消耗的氧气时(包括人类呼吸消耗的氧气、人类烹饪消耗的氧气、交通工具比如汽车、飞机……消耗的氧气),就要考虑人类的这些消耗要用多少植物来吸收、实现平衡的逆转换。
如果我们不重视绿色植物应占有绿地的用地保证(多数时间是只顾眼前的忽略),切实抓好绿地率不松口,今后的城市不仅不适合人类宜居,而且是对子孙后代的“造孽”。
可见,保证适合人类居住的绿地率,应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实却恰恰相反。常见的作法是
1、用绿化率代替绿地率;
2、某些开发连掩人耳目的绿化率都达不到的时候,政府可以变通,用收钱买绿地率指标:美其名曰“集中绿化”(尽管主城已经找不到集中绿化的土地)。
至少这类房地产开发,在笔者居住的城市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估计这类顾头不顾腚的“造孽”作法,全国也屡见不鲜。
今日重庆时报源引纽约时报6月1日的报导就说明这点,二版通栏标题是:纽约时报头条推介(黑字小标题)

重庆将成(红字大标题)
中国未来都市范本(红字大标题)
下面转录第一段:
高楼拔地而起随处可见
文章说:在这个巨大的城市,看到满是公寓的山丘,你可能会想起香港,这里密集的人口会让你想起东京,还有那些横跨长江两岸、如同布鲁克林大桥的工程,可能还会让你想到纽约。
文章用“巨人般的”、“水泥森林”、“千万人口”这样的词句来描述山城重庆,并认为它将是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这篇报道被放在周五国际版A15的头条位置(第一位置)。报道配发了一张江北区一个建设工地的巨幅照片,反映这个城市正在迅速地成长。文章说:在重庆,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很多时候,新的景象倒不会让你感到惊奇,反而是很偶然地见到城市旧貌的痕迹时,你会吃惊。……
也许我们会对“重庆将成中国未来都市范本”津津乐道而欣喜若狂,而对其中的“巨人般的”、“水泥森林”、“千万人口”视若无物。
如果这“水泥森林”都能成为“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的话,无疑是国人的悲哀!
被高楼大厦和道路分割,支离破碎、土层不到0.5米的屋顶花园(人造大花缽)和桶装树随处可见,牺牲绿地率、用表面光鲜的绿化率代替的房地产开发正大行其道、方兴未艾,风调雨顺的重庆广袤主城区还见得到扎根土地上地脉、水脉、土壤循环不受破坏的绿地么?
阳关2007.6.314:30
此文原发新华网:http://forum.xin**.com/detail.jsp?id=43609443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