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不是结尾的结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结尾的结尾
从出生到走入老年,我经历了一个巨变的时代,变好变坏,个人的遭遇,人生的历程,像一面镜子,记录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回顾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一个人,乃致我们民族总像缺了点什么,但社会却熟视无睹,而指导者的麻木.令人担忧。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孔孟之道,作为安帮治国的思想左右了历史数千年,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执政后,无休止的批判,早已让民族的这份遗产,从人们的思维中淡忘。
国家领导人经常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我至今不明白所指的传统是什么?说白了这是一句应景语言,为官者不得不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指何物,老百姓何苦要苦苦追索呢?
遗憾的是世界上的不少地区,仍然信奉孔孟之道,让东方的哲理和现代的西方文明相结合,走着一条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走出农村的**,在最初的几十年,给人们带来一些崭新的思想和意识,特别是为官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勤俭建国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让民族振奋,可惜因**中年和晚年的错误,这段有理想,有目标,精彩绝伦,又辉煌一世的历史,就此烟灭。
到现在,什么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什么是指导每一个人行为的准则,老百姓不清楚,为官者更糊涂。
讲良心,这是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至少总比那些为官者口头上讲党性,行动上只关心自己,贪赃枉法,胡作非为,连良心也不讲的人更好。
中央电视台新闻追踪,报导了安徽阜阳因污染致人死命的事件,看着那位无动于衷的分管副市长,其言行令人发呕,但却拿他没有办法,党不管党,执政党行为能力的低下,街头巷尾人们只能用漫骂来出出气,不信,你去那些茶馆听听看看,那些都是和共和国一起同生死共患难的退休老人,在以前这是不可能有的,按理也是难以想象的。
骂归骂,反正我听不到,就当没有那么一回事,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2000年7月28日上午九时,被环境污染激怒了的重庆江北区董家溪正街六、七十位居民,奋而阻断了嘉陵化工厂的大门和公路,以封闭厂门,阻断交通的行动,控诉该厂排污对环境的肆意污染。
行动也许有些过激,但有什么办法呢?这个问题反映了近十年,仅各种新闻媒体曝光不少于十次。
就因为我们的领导者住的都是远离污染,装修赛宾馆,环境似花园的好房,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亲自感受,与己无关,打麻将的时间又舍不得浪费,哪有办法和机会去处理呢?
不是吗?北碚缙云山虫灾严重,当记者采访时,上班时间林业局办公室内还在打麻将,我敢说这其中就有**员,也有党员干部,按九十年代初的党内文件,这事是要开除党籍的,处理了吗?难说。
按程式,事后的报导少不了这样几句话:引起了***的高度重视。请问,既然重视,就应该防患于未然,为何老是出事,就高度重视,事情又屡出不止呢?(今日重庆电视台报导,昨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附近居民扶老携幼外逃,数十人中毒,住进医院,幸无一人死亡。8月3日补充)

嘉化厂的封厂行动,也可以说,受了同地区福宁花园小区连续三天高温停电的启示。之前,福宁花园三天停电,恼人的是找谁谁也不管,只有回音,不见行动,无奈的市民,只得靠自己的行动自救,于是集体走上大道封堵嘉陵江大桥的交通,结果惊动了市政府,下了一道死命令,救急如救火。
此后,在主城区只要停电,就看得到救急队伍的身影。这件事说明,不是不能为,而是不为,拿着公务员的铁饭碗薪水,为官者,你究竟在想什么,干什么?
对于我们这些年近六旬,乃至于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只要生活安定,国家太平,还有何求?不然,今年五月我也去过一次市政府,亲身经历了一场,过去电影才看到过的,上政府请愿的事件。
拿着标语,我们数十人一排,拥进了政府大院,很快前面来了一群战士,阻止我们继续前行,不一会,另一边的封锁线被冲开,我们又前行,上了一个台阶,如此者三,最后一级台阶,离政府大楼不远,高声说话里面都能听见。
去的数百人,多是退休干部,党员,论党龄远远超过阻止我们前行的战士的年龄。我告诉小战士,我们之间没有矛盾,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们或你们的父母,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要能谅解。
我们不愿意,也不想这样作,但有什么办法呢?事情的起因是,改革中,市二轻局系统八大公司,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退休的老同志,按事业退休,公司按企业运作。
问题是已退休的人其事业待遇,由随后的企业来承担肯定不合理,企业好,老人享受不到,企业差,老人就倒霉。原来市里发了个文件,讲三年不变,三年一到,负担不起的公司(企业)就开始减少支出。这批人尽管是按事业退休,真正的事业待遇享受不到,而减少收入首当其冲。拿到手的五、六百元,本身就不多,年纪大了,医药费还要自己出,钱还要减少这日子咋过?
半天的等待有了回音,仍维持原来的待遇不变,等到市里今后统一研究后再定。这一批人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了一辈子,作了一辈子的无私奉献,到头来连生活都没有保障,事业该有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因为一个企业不可能为你加钱,而政府财政也不给?告别战士时,我讲,希望今后不要再来,照此下去,难说。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我有个朋友四九年十月参军,按人大的条款,属于解放战争入伍,而按某些人的**,解放战争的界定,是四九年十月一日前,那时有三分之一的大陆本土尚未解放,战争还在继续。
这批人全国有几万,同时参军的人,只要不当右派,已经官升极品,不用为几个退休金操劳,而敢于仗义直言的人,多数打成右派,沦落深山,才企望靠政策的落实,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多几个离休金渡日。
我的人生,走了大半程,想为历史留点资料,让后世参考。对于现时,一个平头百姓,他的言行,起不了多大作用,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话,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甚忧。
阳关二000年七月三十日上午初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