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建言回答:想那么多干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言回答:想那么多干啥
九0年11月调回研究所,所里已不再搞研究,在刘**的带领下,借用以前弯曲竹家具的经验,突破了多层弯曲木家具的工艺关,实现了批量生产,全所就靠这个当家产品生存和自立。
我的工作主要是产品销售,刘**出差时,代他管管所里的事,大家配合默契,相处很好。
我去的第一年,所里不仅扭亏为盈,而且有盈余,利润也不低。这时我向刘**建议,研究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木工机械的噪声,严格禁止,不适宜在此长久搞生产,是不是利用生产发展的盈余在郊区购地,另建一个重庆家具研究所,而原来的地方,办公楼和车间改为宿舍,以解决职工住房的困难。
经过反复斟酌,由刘**归纳为如下意见,苦战三年,三年之内研究所的折旧,管理费,利润不上缴,我们用这些钱,在渝北区新牌坊购地,重建一个研究所。
这个方案的本身,就是给研究所的领导和职工加担子,说白了就是自讨苦吃,当然最终职工也受益,几乎每人都能分到一套住房。
需要人家付出,当然应该考虑适当的回报,不管怎样讲,家具公司的资产是增值而不是贬值。
我提出这个建议,还有一层意思,刘**从家具研究所调木工机械厂后,失去了一次分配住房的机会,回研究所后仍然是借住木模厂的宿舍,而家具公司一时半会,也不可能给他解决。
一个有能力管好一个企业的人,作为上级领导按理应该想到这些事情,既然想不到,又没有这个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靠自己的努力也照样能够解决。
遗憾的是总经理赵**否决了这个建议,并劝慰刘讲,想那么多干啥子。其时,我们已经作通了市国土局的工作,研究所作为事业机构,划拨几亩土地,地点就在新牌坊,仁睦家具厂后面。
这个建议的否决,使刘**不得不考虑个人的问题,就是自己办厂找钱,有钱后才能买房。

刘**的这种想法和作法我有同情的一面,也有不能接受的另一面。同情他如果自己不想办法,个人的住房也许永远不会得到解决,出此下策迫于无奈,不能接受的是其结果势必损害单位的利益。
不久,他以儿子的名义,办了一个厂,就打家具研究所的招牌,不开票,分钱税都不缴,要开票,就由家具所出,所里收几%(含税)的费用,收多少反正由他定,此其一;其二,所里的业务很自然的变成了他的业务。
我接了一笔外贸大楼的业务,每个条型桌子赚一百元,五十个,尽赚五千元,所里完全能做,他一句话,就成了他厂里的业务,连一分钱的介绍费都不给家具所;其三,所里的汽车变成了他的汽车,替他拉货也是分钱不给,我说过一句话,光运输费一月就要占所里一千多元的便宜。
所里的汽车,他在就由他安排,他不在由我安排,因找不出任何理由找我调车,他儿子感到十分不便,很快刘**找我谈话,直接了当讲,今后汽车就由生产车间小陈安排。
我到不在乎他走了能管十几天的车,矛盾的是拿着研究所的工资,我搞不清楚自己在为谁干事,是单位,是私人?茫茫然,令人不得其解。
我产生了尽快离开的念头,眼不见心不烦,便以自己腿残为借口办理了病退手续,我愿意走,当然人家也希望你早走免得碍事。
五十岁病退,这一连串的变化,让我始料未及,各级执政的党组织究竟在干什么?从这时我开始拒交党费,我深深地感到不该参加连自己的成员都听之任之,不过问的**党。
一次重新调回所里的唐世龙和刘**作我的工作,叫我交党费,我说不交,并讲,你知不知道老百姓在怎样骂**党?二位也很会说,总没有骂你啥。下来后我给所里的人讲,当然不骂我,但骂你你也听不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