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安化坐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安化坐馆
道光二十年(1840)春,左宗棠辞去书院山长一职赴到安化小奄陶家任家教,教其子陶桄读书。
左宗棠见过陶夫人后,陶夫人便道出心中的苦衷:“亲家来了就好了,我家老爷过世后,我们孤儿寡母带着一大笔家资回到穷乡僻壤的安化小淹,当地本族和邻里都以为我们可欺,甚至都想来侵占其财产。面对这种情况,我真有些不知所措,这可如何是好?”
左宗棠便对她说:“对于族中的困难户资助一些,团结大多数,对于那些无赖的非分要求,或是明目张胆地想来敲诈,得给他点颜色看看,您别着急,有我来对付。”
“一切但听亲家的。”陶夫人等很赞成他的建议。
当天中午,陶夫人命人把陶澍族中几个头面人物请来。一些年轻的后生处于好奇也陆续来到陶家。
左宗棠说:“大家知道,陶大人虽然贵为总督,可也是我朝少有的清官。陶大人生前十四次被皇上召见,可为你们陶家祖上增了光,为陶家人添了彩。尽管陶大人两袖清风,积蓄不多,陶夫人还是愿意拿出一部分钱财,分送给本家中的穷苦人家。”
左宗棠刚说完,陶夫人便将几包银子分送给几户最穷的人家。
“谢过夫人!”几个人都跪下磕头道。
陶夫人拉起这几个人说:“不必这样,都是一家人,谁用不着谁,本来就该互相帮助嘛!”
“夫人说的是,子霖是我们全陶家人的骄傲啊!”一位老者说道。
这时,左宗棠走到大门口,伸手把门旁的一只重五百余斤的大石狮子抱了起来,并一直搬到酒席宴前,在座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左宗棠面不改色,大气不喘,对那几位陶家族人说:“从今以后,如果谁再来胡搅蛮缠,就别怪我无礼了”。
说罢,左宗棠又出抽出宝剑在院中舞了起来,只见寒光闪闪,却不见左宗棠的人影,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几个好闹事的年轻人见了,一个个吓得缩头咂舌,悄悄地溜走了。从此,陶家的孤儿寡母便平安无事了。
众人走后,陶夫人问道:“亲家一身好功夫从何而来?”
左宗棠微微一笑说:“这还得从我少年说起。”
左宗棠脸前回想起十年前的一幕:
左宗棠十九岁时父母双亡,独自一人在长沙城南书院内学习,靠领取些膏火费(助学金)以维持生活。
一天中午,左宗棠到鞋铺修补鞋子,路过十字路口时,见一群人在围观一个地痞调戏一个卖糖果的少女。
他正待舍身冲出,忽见一个和尚挤进人群,对那个流氓合掌说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请施主高抬贵手,放了她吧!”
那痞子张口道:“秃驴!你说谁罪过?”
“阿弥陀佛!调戏良家女子,天理不容,当然是罪过!”和尚不愠不怒地打诨说道。
那痞子非但没有收敛,举起拳头,对准和尚的前胸打去,一边阴阳怪气地叫道:“我打死你这个多管闲事的秃驴!”
只见那和尚不但没有躲闪,反而挺起肚子直接迎那痞子的拳头,脸上还带着笑容。
只听“哎呀”一声,那痞子抱着拳头满地翻滚,这一拳好似象打在钢板上一样,和尚纹丝不动地站在原地。
那痞子恼羞成怒,对身后的一伙狐朋狗友高声喊道:“这秃驴坏我好事,兄弟们,给我一起上!”
于是,十几条大汉疯狂地扑向和尚,拳脚、器械,象雨点一样不断落在和尚身上,只见那和尚将身子向下一缩,迅速伸出右腿,飞快地向围打自己的痞子们使了一个扫螳腿——
眨眼之间,那伙痞子一个个躺在地上,疼的龇牙咧嘴,哼哼叽叽地呻吟不止。
在周围看热闹的群众一阵哄笑中,那和尚乘乱挤出人群,扬长而去。
左宗棠对和尚的武功惊羡不已,于是他紧随那和尚的背影,在后面紧追不舍,一口气赶下去。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长沙城,来到湘江边上,那和尚停了下来,对追到自己身边的左宗棠问道:“小施主!你追我作什么?”
左宗棠双膝跪倒,虔诚地说道:“请大师收我为徒,传授我防身的武艺!”
那和尚不由哈哈一笑道:“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求取功名为重,为何要学武艺呢?”
左宗棠答道:“文章可以报国,但武艺可以防身,请大师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那和尚听后,一边扶起他来,一边对他说:“好吧!我答应你,不过,我有要事缠身,不能在此久留,只能教你三天,告诉你基本要诀,然后只能靠自己领悟了。”
左宗棠一听,心里十分兴奋,想到:“三天也好啊!只要认真学,以后再坚持苦练,何愁学不到武艺呢!”
于是,和尚带着左宗棠,来到一片树林里,先教他练形摄气之法,又让他学会了防身的擒拿格斗之术,然后对他说道:“你在这里练习,我到城里去弄些吃食来。”
说罢,和尚便出了林子,向城里走去。左宗棠按照要求,熟记练形摄气的要诀,一遍遍地苦练擒拿格斗的方法。
左宗棠本是聪慧之人,等到和尚带着大包小包的食品从城里回到林子里,他已练的较为熟稔了。
因为是炎热的夏天,他们就在林子里过夜。第二天,和尚从树上折了一根树枝,当作刀剑,教他击杀和拼刺的功夫。
第三天,和尚向他讲述三韬六略,教他行军打仗、布阵用兵的方法,介绍古代的战例,然后对他说:“当今混乱之世,武艺比文章更为实用,有一首唐人的诗写得好”,说着便念道:
男儿何不爱吴钩,收取关山五百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和尚念完,又让左宗棠把学过的擒拿格斗与击剑拼杀功夫再苦练一会儿,最后对他说:“这三天时间不长,也是我们的缘分。教给你的武艺虽不多,也够你受用的了。你出仕的时间甚晚,望你好自为之罢!”
说完,转身便走,左宗棠只得望着和尚远去的背影,再三跪拜,感激地说道:“请大师放心,我一定不负期望,做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华夏柱石!”
从此以后,左宗棠一边继续读书,一边苦练和尚教他的武功,无论冬夏,不敢有丝毫松懈。
处理完陶家的纠纷,陶夫人陪左宗棠来到书房。
书房的门上方悬挂一只匾额,上书“印心书屋”四个溜光大字。
左宗棠问:“这便是道光皇帝御笔亲书?”
陶夫人回答道:“是的,不过真正的“印心书屋”在资江边的石山上。子霖年幼时,公爹在那石山之上,凿了一四方型的小洞,形如‘印章’。子霖自启蒙读书始,就孤身一人在此读书。每天,家人用船只送去日用三餐茶饭,多年石屋苦读,终始子霖一举考中功名。后来,在子霖官至两江总督之时,道光皇帝得知其石屋若读之事,甚为感叹!亲书“印心石屋”四字相赐,以示对其刻苦好学予以嘉奖。”
“‘印心书屋’的故事早就成为天下美谈,正是这书屋成就了陶大人这一”天下第一才子啊!”左宗棠感叹地说。
进入书房,只见四壁悬挂着数副对联,左宗棠本人便是撰联、品联好手,这自然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背面墙正中悬挂一副:
倚栏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陶澍题安徽省安庆大观亭
陶夫人介绍说:“大观亭,又名大观楼,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正观门外,系明代所建。因楼临江,风光颇胜,文人题咏甚多。”
左宗棠略一沉思便说:“此联以‘千古事’与‘六朝山’相对,大有无限江山兴废之情,与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今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情调相接。

“有道理,这也正是子霖本意。”陶夫人说。
左宗棠接着评道:“下联‘六朝’两字甚佳,盖山非六朝始有,亦不随六朝而亡,着此两字,则山河永在、人生如寄之意顿出。”
陶夫人点头称是。
大观亭联右侧一联:
此即濠涧,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陶澍题上海豫园鱼乐榭
陶夫人指着对联说:“豫园是江南名园之一,园主潘允端,上海人,曾任四川布政使。为孝养其父潘恩取‘豫悦老亲’之意命名。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万历五年竣工,历时十八年,厅堂宏伟,池馆幽深。”
左宗棠说:“上联中的‘濠间’是庄子钓鱼之处吧!”
陶夫人说:“正是。”
左宗棠说:“《庄子•秋水》中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陶夫人说:“难怪子霖一见便视季高为知己,季高果然不凡。”
“夫人不必过奖,季高不过一乡野书匠。”左宗棠在别人眼里是一狂妄之徒,但大面对陶夫人却十分谦虚,接着又问:“这‘恰来海上’怎解?”
陶夫人回答道:“子霖于道光五年至十年在上海办理漕运并治理吴淞江。”
左宗棠微微点头后说:“《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一志在泰山,一志在流水,无不极尽。宋张孝祥《浣溪沙》祠:“高山流水遇知音。‘遗音’,这里指知音,即志同意合的朋友。”
陶夫人说:“季高说的是,子霖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上联扣鱼乐榭之题,写赏景观鱼、物我两忘之乐。这就是当年庄子垂钓之处,无论是我,无论是鱼,都陶醉在乐境之中。下联写自己遇知音之乐。我刚到海上,就感到在此处也好,在彼处也是好,都不乏像钟子期那样的知己朋友相助。”
左宗棠进一步指出:“陶大人观鱼之乐已在上联点出,而在事业上得知己之助力,一帆风顺,其乐当十百倍于观鱼之乐。下联亦写乐,却无一乐字,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留给读者体味。妙哉!妙哉!”
大观亭联左侧则是左宗棠代湖南省安化知县撰联迎陶澍: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陶夫人说:“子霖对季高这副对联颇为欣赏,回乡后立刻亲笔手书张挂墙上。”
“也许正是此联我与陶大人得以相间、相知吧!”左宗棠笑着说。
陶夫人说:“正是。”
在左宗棠撰联的左侧一联是: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陶夫人介绍说:“此联乃子霖九岁所撰。除夕之夜,子霖见其祖父房内点了好几盏灯,感到好奇,遂相问,祖父以一个对课(上联)之语作答。子霖听后,并不作声,兴冲冲的马上搬来一面大鼓,没等放稳,便猛擂猛打起来,连捶三通。震耳的鼓声,把全家人都召了过来,人人都觉得惊奇,连祖父也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便问子霖:‘不好好对句,怎么倒擂起鼓来了?擂鼓三通谓何意?’子霖放下鼓槌,朗声高吟对出下联。老人闻听,朗朗大笑:好一个‘代天地扬威’!陶澍也笑了:好一个‘替乾坤增色’!”
“难怪陶大人成为时人口下的‘江南第一才子’,原来陶大人自幼便聪明绝顶。”左宗棠赞赏之后,又问,“夫人,陶家大门上的对联又作何界解?”
陶夫人说:“子霖幼年才思敏捷,有客对其父(陶必铨)说:‘贵家公子聪明好才,出口不凡,气魄很大,日后必为高官,将来你一定能享清福了。’父亲听后满心欢喜,谦恭地连连摇头随口说:‘红薯包谷蔸根火,这种福老夫享矣。’子霖听后,马上出口说道:‘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并且取笔书写成一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口。陶父一看,笑嗔地说:‘你这口气拿天,要真有这种能耐,老夫就享这福也吧。’”
西墙上,则悬挂几副陶澍逝后部分友人赠送的挽联:
天下大事公可属;
江南遗爱民不忘。
——礼部尚书卓秉恬[卓海帆]挽陶澍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代两江总督林则徐挽陶澍
旌旆衬扶归,豪杰为神,共仰勋名千古绩;
东南民悼念,甘棠遗爱,同昭德泽百年恩。
——魏源挽陶澍
以宽厚孚民望,以忠信结主知,敬宾朋,体僚属,教育英才,二十年节铖尊严,未改书生面目;
为畿辅急粮储,为东南兴水利,拯灾黎,化枭徒,恤慈孤幼,数千年帲幪荫庇,何殊菩萨心肠。
——齐梅麓挽陶澍
天赐印心石屋岂偶然哉,万卷书五色笔,未从南岳千寻,知他年史馆评论,泰华恒嵩山并峙;
帝嘉于国良臣而今已矣,百世系八岭儿,留得西江一脉,到此日哀声传播,泗淮河汉泪同倾。
——何栻挽陶澍
左宗棠看着几副挽联,陶澍的身影赫然浮现于脸前,热泪禁不住顺着脸颊潸然而下。好一会儿,左宗棠止住泪水说:“陶大人早逝,国家失一栋梁,百姓失一父母好官,令人痛心啊!”
陶夫人安慰道:“季高不要难过了,人之逝去不得复生,子霖之所以要将爱子托付于你,既是希望犬子能继承其遗志。”
左宗棠说:“季高当尽全力教育桄儿,决不辜负陶大人的厚望。”
陶家书房东侧靠近东墙和南墙处,分别有两组书架,陶家几代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藏书丰富,还有明清几朝的宪章和陶澍的奏章与书信。
左宗棠取下一本又一本,本本都爱不释手。
陶夫人说:“季高可在此教读,教读之余可以遍览群书。”
左宗棠手拿一本《图书集成》说:“我可以以其中的《康熙舆图》和《乾隆內府舆图》,悉心考索,重新修定了所绘舆图。另外,还可以在这里钻研有关荒政、水利、盐政、漕运的学问,特别是最贴近时务的兵学和洋务之学。”
陶夫人说;“子霖与季高爱好大致相同,这些书好像就是子霖为季高留的。”
左宗棠说:“正好我可以实践了自己‘独破万卷,神交古人’的愿望。”
出了书房,来到后花园。院子占地很大,花草林木、山石水池一应俱全,但因常年疏于管理,显得破败不堪。
左宗棠说:“这园子应该重新设计,否则便失去了愉悦心情的作用。”
陶夫人说:“就由季高作主吧。”
经过一段时间施工后,后花园面貌一心,左宗棠陪陶夫人观赏。
园子正中池塘的池塘扩大了一倍,并且养了数百条鲤鱼,并命名为“武侯池”;凿池堆土为山,栽些青篁松柏,则命名为“卧龙岗”。岗下盖一所竹篱茅草房,房内摆一张古琴,壁上挂着“隆中对”古画,左氏又命名为“隐贤庐”。“武侯池”畔还雕一头黑色花岗石牛,那瞪圆的双眼、弓身蹬蹄的雄姿,弯曲冲天的锐角,表示出主人顽强不屈的性格。
在池塘边建一小亭,亭子下有石桌、石凳,亭子的立柱上,大书着一幅对联,曰: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陶夫人说:“经过季高改造,不仅环境优美,且文化蕴涵更浓了。文章最好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当首推南阳诸葛亮了。欢迎三位落户陶家呀!”
说完,陶夫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