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降临第六节 升平社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耆英和伊里布,登上英舰,完全按照英国人提出的条件,签订了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中英《南京条约》。因为当时南京叫做“江宁”,所以当时就叫《江宁条约》。其中将琦善和英国公使义律早先私订了《穿鼻草约》,私自允许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英国以此为借口,早就把香港占领了。由于满清政府没有签字画押,英国人一直放心不下。这才通过签订《南京条约》使占领香港“合法化”。从此,香港就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条约签订全国舆论哗然,掀起一片抵制英人的运动。广州百姓素来抗拒外来侵略,古已有之。林则徐在广州时,曾发动民众组织过团练水勇,供应刀枪器械,协同官兵保卫海防,维护治安。林则徐被革职以后,琦善下令解散民众组织。表面上这些组织不存在了,其实,它们依然还保留着,中外驰名的平英团就是一例。
现在,广州的民众组织更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了,最著名的就是升平社学。
社学,本是学习场所,后来逐渐变成地主、士绅兴办团练、防御盗贼的地方。以后,广东民众就利用社学作为编练义勇进行抗英斗争的组织。这种组织仿效轨里连乡之制。富者助饷,贫者出力。每户三丁抽一,单丁不抽入社。每百名壮丁为一甲,每八甲为一总,每八总为一社,每八社为一义勇。社以下设立武首领各二人,社以上设文武首领各四人。闻警打仗,无事种田。每月操练两次,专门习练挡避枪炮滚遁截杀法、连珠枪炮飞击法、喷筒飞箭横截法、下海焚击伏水法、各路探听飞报法、各隘守截暗诱法、司造各式利器法、蛮勇者各方听遣飞走法。参加升平社学的共有十三社八十余乡。后来陆续增加到十八社,好几万人。其中身体健壮,可调用的,不下一万余人。现在,升平社学设在广东城内东城魁星楼的后院,总头领是何玉成和钱江。
何玉成,武举人出身,是广东有名武师、平英团头领邝东山的弟子,平英团的骨干。他不仅武艺高强,还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在升平社学民众中威望很高。
钱江,字东平,原籍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监生出身。曾经当过塾师,算过命,也应聘教过专馆。此人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善于雄辩,也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后来,他投身于太平军,成了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在一年前,钱江来到广州,结识了何玉成,二人一见如故,成了至友。后来,应邀在升平社学主持工作。由于他平易近人,和民众关系极好,颇受民众信任。
何玉成和钱江屡次组织升平学社民众联合抵制英军入城,前年还发生了著名的“英国舰长阿斯曼事件”。一艘英国兵船的船长阿斯曼带领几个水兵想进广州城消遣,被升平社学的巡逻队发现双方发生冲突,升平学社被打死五人。这直接导致了广州百姓的怒火,数万群众集合起来捣毁了一处英国的洋行,打死打伤了数名英人。导致英国公使发难,官府无奈赔偿了六十万两银子,并将贸易港口迁往香港英人才作罢。
此时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耆英、广州知府刘浔为了英国人逼迫答应进城的事情烦恼。一边是英国人的洋枪洋炮,一边是广州百姓的群情激愤,白天刚张贴的告示到了晚间立即就被撕下,甚至有人张贴告示于官府言称:如官吏勾结外掳图谋进城,将群起杀之!一时广州打小官吏人人自危。道光二十六年一月十四日,数千群众不满广州知府处置英人打死民众事件,攻入广州知府官衙,烧毁了知府的官袍和朝珠,知府刘浔爬墙出逃躲避。迫于压力,耆英只能张贴告示言明禁止英人入城。但是暗地里不断写信给英国公使德庇时,一再言明:非所不愿,乃百姓激愤,如处置不当或引发更大骚乱云云。

此时道光帝闻知了广州暴民骚乱,严厉斥责耆英办事无能,叫他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刁民”胡行!耆英立马乱了手脚。便立刻把广州的重要官员找来,秘密商讨对策。耆英首先传达了皇上的旨意,又说明了当前的情况,他主张采取暴力行动,拿升平社学开刀。由于事关重大,到会的人都面面相觑,不敢表态。耆英大怒:“你们倒是说话呀!”众人还是保持沉默,耆英转脸问刘浔:“你是广州知府,是当地的父母官,事情又发生在你的治下,你就没有主见吗?”刘浔躬身施礼道:“制军大人息怒,卑职有下情回禀。”耆英不耐烦了:“有话就痛快点说,少要如此啰嗦!”“是,是。依卑职看来,遵旨办事,责无旁贷。粤民刁悍,已非一日。他们目无王法,肆意横行,实属罪大恶极,煞一煞他们的威风,实乃当务之急。不过,如何动手,还要讲究一些策略。否则,一旦促成大祸,后果可畏呀!”耆英捋着胡子听着,不住地点头:“你说的‘策略’二字,如何解释?”“回制军的话,卑职以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领头的整治了,群龙无首,剩下那些碌碌之辈,自然就瓦解冰消了。”耆英把手一拍:“对极了,对极了!我问你,升平社学共有几个头领?”“两个。”“都是谁?”“何玉成,钱江。”耆英紧接着问道:“这两个人都是干什么的?”刘浔答道:“何玉成是广州三元里西坞的人,家资巨富,广有良田。此人中过武举,颇晓兵法,是老匹夫邝东山之徒。据说邝东山年前病故,几百名徒弟就归何玉成管了。此人原是平英团的骨干,在刁民之中,声望极高,故而当了升平社学的首领。钱江嘛,行踪甚是诡秘,此人是有来头的。卑职曾查访过,此人原籍浙江归安,教过书,做过行商。还干过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去年年初,他来到广州,认识了何玉成,结为至友。从此,他俩就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据卑职所知,钱江学识很深,精通文墨,而且嘴尖舌利,最能蛊惑人心,实在是个危险人物。据说升平社学的纲领,多出钱江之手。升平社学的一切活动,多出钱江之谋。若不早除,势必成为广州一害呀!”耆英听了,冷笑了一声:“这有何难,抓起来砍了!”刘浔答道:“制军大人明鉴,升平社学现有十万之众,视钱江、何玉成为瑰宝,依之焉如泰山。要公开将此二人斩首,不独在王法上交待不下去,还要捅出大乱子,决不能草率从事啊!”耆英听了,沉吟不语。新任广东巡抚徐广缙对刘浔说:“照贵府所谈,那只有听之任之了。”刘浔急忙欠身解释:“卑职决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要稳中带狠……”耆英打断了刘浔的话:“我看这样吧,把何玉成、钱江交给你了,务必将他俩铲除。你可要干得干净利落呀!”刘浔听了,吓得一缩脖子,心中暗自骂道:耆英这个老狐狸,真会嫁祸于人哪!办好了,功劳是你们的;出了事儿,责任是我的。唉,这真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他有心不干吧,上命难违;于吧,又太冒风险。所以半晌没有回答。耆英等急了,把老脸往下一沉:“贵府为难了吗?”刘浔一看不好,马上来个顺风转舵,满脸赔笑地说:“不为难,不为难。卑职照办,照办。”耆英满意了:“老兄放心,天塌下来我顶着。事成之后,我保你换个顶戴。哈哈哈哈……”刘浔连连称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