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七夕谁见同(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首先,对于这两天投推荐票的仁兄义姐表示,再次的谢意!
其次,还希望看此书的书友,能来起点看,书址是:www.xiaoshuodaquan.com/book/1059548.asps
最后,祝看F1的书友心中的王者,能在上赛道胜出,不多说了。马上要开始了。其实,我正在现场!呵呵!
*******************************************************************************************
刘奎刘正东并没有等太长时间,不久那自称是东方家主派来的人就联系上了他们二人,并且出具了肖日正和陆秀夫二人的信物。刘正东对此也是心下佩服,他们二人藏得不可谓不严实,出入皆小心谨慎,不料还是被人家轻易的找到,看来对方在这方面的确是有两把刷子三把斧子;同时也对查明真象更多了几分把握。刘奎遂把这些天自己的发现一点不漏的全部告诉了来人。那人思索片段即说:“这样看来,若刘大侠所得资料准确的话,告密之事确和杨大侠没有多大关系,再一个他也没有告密的必要,就算他不怕连累了自己,可也得不到好处;我想依他的聪明才智,定不会干些出力不讨好,陨人不利己的事。不过对于宝箱失窃之事,现在还不能过早地妄下结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系他所为,可是也没有线索能够排除不是他所做。刘大侠你想是此道理吗?况且,知道此事的众人中,除他之外,你们都能相互证明自己的清白,当然,杨大侠现在不在,说不定也能洗脱他自己的嫌疑。那么,看起来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杨大侠,让他自我证明此事不是他所为,否则,怕就是说不清了。刘大侠你说对吗?”这番话,听起来是合情合理,可是又处处把矛头指向了杨雪玉,话里话外,这事定是他杨雪玉干的。刘正东是越听越气,越听越是不想听,可人家必竟是肖陆二人请来的,又不好意思当面翻脸,只好以沉默来对抗他的这番言论。陆英莲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张口就说:“我相信这位先生的推理,可我更相信杨大哥的为人,他决不会干出此等荒唐之事。说白了,与其相信他,倒不如说我是相信我自己的眼睛。我看,寻杨大哥固然重要,可是对于寻找从山洞中取走宝箱的人这事,也不能放松,当然,先生你们的人若是不屑去寻的话,那我们夫妻二人会单独行动的。我们也决不会干涉你们的行动。”
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大家说不到一块,再谈下去也是浪费表情,那人站起身说道:“我随主人的姓氏,单字名瑜,暂住在镇上的悦宾楼,刘大侠和陆女侠有事,只管来找我,就说找东方瑜即可。在下还有别的事,就不多呆,告辞了!”说着一抱拳转身就出了房门,刘正东也站起身子,说道:“东方先生既然还有别的事,我们夫妇就不多留了,那就后会有期了。”把他送出院子,转身回到屋中,看到陆英莲那气乎乎的样子,劝道:“莲妹,你这是何苦来着?犯不着和他生气,公道自在人心,我相信杨兄,再一个不是还有闻人姑娘可以作证吗?事实总会现出真象。他只所以这样说,怕是不了解杨兄的为人处事。我想肖公子和岳父大人当清楚杨兄的风范,不会。。。。。。”可是转而想到当初肖日正对此事的看法,下面的话却再也说不出口了。说不定,这个调调还是肖日正亲自定下的,而自己的岳丈对肖日正又是与生俱来的言听计从,有时明知不对还要竭力维护,想到此,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陆英莲瞥了一眼自己的丈夫,说道:“叹什么气?想明白了?此事定不会这么简单,怕是肖公子早已认定此时是杨大哥所为,虽说子不言父过,可是咱那爹爹也实在是太那个了,不提也罢!你到现在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肖公子对杨大哥抱有那么大的成见么?唉,我也是刚刚想明白,想必是肖公子对闻人姐姐有那种意思,而闻人姐姐却是对杨大哥有好感,这下你明白了吗?至于说东方家族,或许是清姐对肖公子有好感,又知道他对闻人姐姐的感情,怕是想借此打击二人也说不定,不过,依清姐的平素为人,按说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可是这事又处处透着怪异,能不让产生怀疑吗?唉,我说你是怎么了?”原来此时的刘正东早已听得头大如斗了,他想不到事情还有这么的复杂;他还真没看出那几个人之间的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想想就令人头疼。当下不由庆幸自己二人之间那纯洁简单的关系来。要是自己也扯进去的话,想想就让人不寒而粟。互然灵机一动,说道:“莲妹,照你这样说来,我们在此也并不安全。得,我们马上搬迁,趁现在大家的关系还没破裂之前,赶紧找一处密秘之处,哪也不去,就等杨大哥他们现身再说。我决定跟杨大哥一起了,即使不能象跟肖公子那样大富大贵,可是安心,不怕被人算计。至于岳父他老人家,我想还不至于有什么危险,毕竟他们之间的感情在那摆着的。不用我们操心,你说是吗?”陆英莲自是赞同。二人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当天夜间就离开了那里直奔西方而去。经毛胡张,过春水,翻过牤牛蛋山,再往前走来到黄山口,看到这里绿树成荫,山泉叮咚,鸟语花香,山中野果林林,林中兔鸡成群,却并无人家,看来在这躲上些时日,当可无虑。于是二人伐树建屋,割草结庐,不消半日,一间以茅草为顶的木屋就已成形,不管如何,也算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二人本来就带有被褥、火种盐巴之类,并不需向集圩购置他物,就在此处暂时居住了下来,单等杨雪玉和闻人碧二人现身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的相互利用与算计,也算正常,可是千万不能以陨人利己而获得不当之益。那样,虽然有可能一时得手,可是要记住一句话,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也有人说是“阴人者,人必阴之”,大体上说的是同一个道理。道亦有道,不能坏了天道,以前说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现代科学的说法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作诗表意:

人人都是有私心,
为己算人计两斤。
机关算尽聪明误,
到头害己作兽禽。
谋算天时并地利,
人和共赢才称真。
嫁衣不缝伸手要,
花堂前面永为宾。
其实说起来二人的行动虽属无耐之举,要是详论起来,多少有点盲目。试问,杨雪玉和闻人碧要是不出来,又或者说他们去了别处,中国如此之大,他们是否能够再见呢?不过也是出于对杨雪玉的信任,他们坚信,杨雪玉和闻人碧不会就这样不辞而别的。再一个来说,他们也是隔三岔五的出去打探一下,杨雪玉不出现则已,若是出现也必能得知。那么杨雪玉现在究竟在干什么呢?闻人碧还有那被众人有意或无意忽略的张淼又在何处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既然刘正东夫眼下无事可说,回过头来,再说说那儒侠杨贇杨雪玉。杨雪玉自那日得到鬼谷遗学,无耐这下在密闭石室中潜心修习内力。初时一切还算顺利,功力也是大进,可是越到后来进境越慢,到后来竟有停止不前的迹象,隐隐之中还有消退之势;这样一来自是不敢再过冒进,把那石室中的关于内力方面的书籍翻了个遍,也并未发现解决之道。杨雪玉不由心中暗想,难道说是自己的福缘不厚,才智未逮,以至于不足以修习更为高深的心法。既然如此,索性不再去理会它了。心想我何必人心不足,贪多务得?想我有何福泽功德,该受这早已失传且被人误解的鬼谷神功心法?不能全功,那才是道理啊。月盈固妙,倘或有缺也未偿不美。月既如此,万物皆可法之。“知不足然后习之”固然有它的道理,可是“知足常乐”却是修身养性的不二法门。
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会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呢?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做“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你找到一个工作后,你所想到的是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所谓“这山望到那山高”,当你所想得就是这些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产生了。如果你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的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也会有一种感恩之心,这样你也会随时的感到快乐和满足;不过有一点要搞清楚的是,知足常乐知前乐后,它是一种剖析自我,定位自我,认识自我的生活态度,和迷失自我,不思进取不思发展无关。
哪知道杨雪玉这不为己甚,适可而止的做法,也正应了“知足不辱”这一句话。原来当年鬼谷子王诩,虽得到那十几卷修炼心法,却也未到精通的地步,也许他的方法未必全对,而杨雪玉现在就是按照他的习炼经验心得修习,也多有臆测之处。就连他自己也无法肯定,更没有修炼,只不过是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完美而已。杨雪玉功力不再增长之处,也正是鬼谷子不明白的地方,倘若按王诩所记再炼下去的话,其结局不免走火入魔,不是疯癫痴呆,便致全身瘫痪,甚至自绝经脉又或者是暴体而亡。
既然不习内功了,反正也一时不得出户之法,倒不如再看看施力技巧的武功招式方面的书籍。就在他胡乱翻找之下,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却引起了他的兴趣。按照常理来说,象这样的册子,外面随处可见,就是一本常见的《论语》,内容也和平常诵读的并无二致。可是它却偏偏出现在这个以奇书为主的石室之中,还是混在武功招式的技艺类之中,这就引人深思了。绝对不是如它表面所记的那样简单,必定深含不为人们所轻易知晓的东西。至于说藏在何处,那就需要自己慢慢的去琢磨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