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俺要出京(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失的北京要出版了,俺不胜窃喜呀。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进人遐在我傍,何缘交颈为鸳鸯,期颌顽兮共翱翔!
—————————————————————————————
当一个人掌握极大权利的时候,他的身边会出现很多貌似忠诚的支持者,至于这些人的忠诚指数到底有多少,那要看那个手握大权的人被剥夺权利后大家对他的态度来评判了。所以,不要相信那些整天跟在你后面转悠的人,他可能有事情求你,或者他害怕你.
第二天早朝,张廷玉刚进大殿,见看那边刘淳冲自己一阵挤眉弄眼,那意思:您老瞧好吧,包在我身上了。张廷玉一乐,也不与他多说,继续像前走去,前面纳亲等人忙与他施礼。众人行过礼,弘晓走过来问道:“老相公,听说您今日要递上我五哥的奏折?不知是什么内容啊?”
张廷玉道:“奏折是关于平定金川的方略和整顿八旗兵丁的建议,一会老夫转呈便是,王爷等切不可随声附和,和亲王爷一向不涉及朝政,不可让他卷入党争。”众人纷纷躬身答道:“相公为国为民之心我等尽知,请相公放心便是。”
说着说着,时辰已到,一个太监出班高喊:“上朝!”只见咱们的乾隆爷偏着脑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从后面走了出来,随后龙椅后面拉下一道帘子,两个宫女摆上一把椅子,皇太后缓缓的坐了上去。群臣见皇帝和太后出来,忙齐声山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皇太后干吗来了,老太太听人唠闲话,说今天弘昼上折子,还有关于旗务的,出于关心,这就上来了,老人家对那些没差事的八旗子弟向来有一份关心,乾隆也不能不给面子,以至于有时候扯上这些问题,只要不是太大的事情,一般都按老太太意思办。
乾隆苦笑着抬起头,道:“众卿家平身!”随即小声嘟囔道:“每天向我拜,每天五分钟啊……”正说着,旁边那太监高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乾隆心道:“等的就是这句,希望和昨天一样没什么事情,不是朕荒废朝政,他是真没朕什么事啊,后宫够朕烦的了。”
正说没人说话准备回去呢,下边的官员众有人发话了:“臣,张廷玉有本奏!”乾隆一听“什么”,又是这张家老儿,这家伙一奏能奏上小一个时辰,这还让不让人活了?真要是好事也就罢了,就说没有什么意思,好歹咱也能跟着高兴高兴。可要是旗务呢,指着朕鼻子絮叨上半天,朕还得点头哈腰的听着,听完解决事情的决策权朕还没有,你到痛快了,这我上哪说理去啊。”
委屈归委屈,该听的还要听,怎么着咱爱新觉罗家也是一群尊重士大夫的有涵养的皇族,俺好歹也是个皇帝嘛,来吧!乾隆努力的装出一副笑脸道:“不知老相公所奏何事,来人,给相公搬个凳子来,怎么这么没眼力价儿啊!相公这么大岁数了,哪能站着讲话!啊,相公请讲。”
一个太监飞快的搬来一把椅子,张廷玉谦逊了一会儿,这才谢座,道:“臣今天的奏折不是自己的,乃是今年的武科状元艾五所上,因其不能上殿,故而托付给臣,臣不过转呈御览而已。”
龙椅上乾隆正在振奋精神准备熬刑,忽听张廷玉说这奏折是弘昼上的,顿时精神一振,心说老五这孙子又有什么猫腻啊,立刻觉得张廷玉那张严肃的脸也不那么惹人厌烦了,马上对那太监道:“还不快把折子呈上来给朕看,再给相公椅子上加一坐垫。相公啊,艾卿家现在何处供职啊。”

张廷玉答道:“艾五现在兵部衙门供职。”
“哦,兵部的是吧,也是,艾卿家文武双全嘛。待朕好好看看。”
乾隆虽然岁数也不太大,却是从小跟着不知多少大儒念过书的,再加上小时侯康熙爷亲自调教,自己又天生好武事,对整军和用兵到也有点看法,见弘昼上面写的方法灵活而又不失稳重,新奇但却老辣异常,也不禁看入了迷,尤其是后边旗务那几段,带旗人子弟剿灭匪徒,这是要把吃闲饭的消化一部分啊,半晌看完,已是看的兴高采烈,热血沸腾,刚要奋起龙威大吼一声:“朕准拉!”忽然想起后面还坐了个爱哭鼻子的老太太,貌似这奏折虽然在自己手里,金川军务好办,但旗务方面准与不准好象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心下无奈,只得让太监将奏折交给皇太后。
皇太后拿过奏折,心道:这昼哥儿不过二十出头,比皇帝还小,能写出什么好条陈让皇帝看的这么兴奋,难不成又是整治旗人?不会,昼哥儿是正牌子满人,不会做这种事,要不以后怎么和族中子弟相处。她素来信的过张廷玉的人品才学,奇怪这弘昼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能让张廷玉看上,当下不禁起了好奇之心,遂打开来看,只见开篇就是四个大字:平金川方略。
皇太后见此不由得一惊,心道昼哥儿好大的口气,我大清和金川打了这几年,便宜怎么没占到,亏到吃了不少,这孩子究竟有什么才学,竟敢妄谈平定金川。念及此处,不由得向下站的张廷玉看了一眼,却见张廷玉恍若无事一般,似乎早就默许了这奏折的内容。
难道真有什么高明的见识,皇太后不禁有点疑惑。遂继续看了下去,见下面罗列了不少条款,对作战方案记录甚是详细,平金川方略看完,后面便是弘昼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了点关于旗人差使的问题,老太太虽说有些见识,军事上却实在是非她所长。当下将那奏折交给身旁的太监,道:“军务非哀家所长,你念给下面各位大人听,大伙议一议吧,不过这旗人差使的事到是不错,毕竟能让他们有口饭吃。”
那太监也不迟疑,拿起奏折,大声念了起来。刚念开头,群臣就开始议论纷纷,均道这艾五能有多大年纪,这么多老成谋国的大臣们尚且拿不出个平定金川的好主意,他就敢放这话,莫非此人竟是哗众取宠之辈。几个不知道深浅的御使刚要出班弹劾,却见张廷玉眼光冷漠的像他们一扫,也都不敢说话了,众文官见此,也不敢再说话,只的继续向下听。
听着听着,一众文臣发现这奏折上的条陈似乎也不是无忌之谈,至少思路是清晰的,论点是明确的,引用的例子是经典的。再往下听,到了战场上的具体实施了,这时大部分文臣就不懂了,又一想,俺们不懂,有人懂啊,于是文臣们的目光开始转移到另一侧一众武备人员的脸上挪去。只见武将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面露惊讶之色,还有的两眼放光,甚至有几个已经快要有手舞足蹈之势了。这奏折上的条陈看来还是可以的,文臣们想到。当张廷玉的目光再一次像他们看过来的时候,大家纷纷下了最后的决心:这奏折上的条陈那是相当的不错!!
而武将们有着和文臣几乎相同的经历,只不过换了个次序,在念到大政方针这些文学气息比较浓烈的问题上他们看向了文臣队伍,并且,用目光威逼他们的对象换做了兵部尚书刘淳。同样他们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奏章不错,俺顶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