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三) 一劳永逸(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许,你的任务就是警戒周围的动静,如果出现敌情,及时通知我们
“嗯,没问题,师傅你就放心吧!”许伯锐把白被单往头上拉了拉,迅速向旁边爬去,消失在一排松树之后----之所以把许伯锐打发走,自然是因为有些秘密现在还不宜让他知道。
“小李子,你这个徒弟不错,尊师重道,还非常会识眼色,人才啊!”
“嘿嘿,你要是眼红,不如自己也收一个去。”
“嗯,值得考虑……不扯了,干活干活!今天咱俩怎么分工?”
李葆红斜睨了武进一眼,似笑非笑:“怎么?手痒了?”
“呵呵,是心有点痒,这Kar75c自从到了你手上,我可还没玩过。”
“成!拿镜子自个儿照照,瞧瞧你那贪婪的表情,我要是不给,你准保跟我拼命……不过,这么多天没专门练过了,手没生吧?”
“哪能呢!鬼子的三八大盖照样打狙击,精度不错,就是没瞄准镜,打不远,基本上只能用来在中近距离狙击。”
“也是,呶,枪给你!这回我就当观察手了。”
武进喜笑颜开地接过那枝精致的Kar75c。不过,这会儿这枝狙击步枪的外貌可不太好看:灰绿色的枪身上零乱地贴着十多块大小不一的白色胶布,枪柄和枪管还乱糟糟地裹着医用纱布。武进暗自点头,到底是专业人士,雪地伪装做得非常好。
“呵呵,谢了啊!今天我也开开洋荤!”
“小人得志!”说着,李葆红往后挪了挪,落在了武进右侧后一尺左右的地方,也就是五点钟方向。趴在地上的武进则向左侧歪着身体,双脚指向了八点钟方向,这样便腾出了枪械右侧的空间,以方便李葆红观察。
他们所处的地点是个松林茂密的平缓小山坡,略高出地面二三十米,这种位置利于观察目标的行动,而且天气也不错,阳光柔和而不刺眼,能见度比较高,因为视错觉而发生较大偏差的可能性不大。
行动目标所处区域远在一公里之外,在潜伏地点和目标之间的左手十点钟方向,有一座和武进他们所在之处差不多的小山丘,山上的树木比较稀疏,有大约一个班,也就是一个分队的日军在警戒布防。
根据肉眼仅能分辨出他们腿部的摆动,可以判定距离大约在七百米左右。不过,这些日本兵显然没有多少反狙击经验,居然就在山脊上来回晃悠,以至于他们的身影在灰白色天空的映衬下简直无所遁形。
可惜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微乎其微,所以武进只是看了一眼,便把目光转向了目标区域。
那是一小片地势平坦的冰原,上面搭建着十多座简陋的木屋,不时有日军官兵进进出出----这里就是长谷支队的临时指挥所,附近还设有日军的野炮和山炮阵地。
“连两条腿的运动都看不清,恐怕得有一千两百米以上。”武进微抬起头,用肉眼估计了一下,报出了个距离。
“嗯,差不离,这儿已经是最好的位置之一了,你就甭挑三拣四了。”
“看得出来,你是存心想考验考验我的射击技术。”
“呵呵,别把我想得和你一样猥琐……密度尺要不要?”
“要那玩艺干吗?有望远镜,又是你做观察手,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看来你是打算捧杀我啊……”李葆红笑了笑,架起手里的7X35双筒军用望远镜,向目标区域望去。
起初视野里的景物有些重影,李葆红用左手遮住左边的物镜,转动右边目镜的调焦环,直到右眼完全看清楚景物,接着又调节好了左眼。视度调整完毕之后,李葆红扳动镜筒,使两个视场合成一个圆,目距便也调整好了。在物镜的坐标线上,那些临时搭建的木屋相对容易辨明,但是日军官兵就显得很小了,
“目标高度,大约1密度,1.3,目标区域距离,1250米到1300米之间。”
“好家伙,够远的!目标在哪儿?”
“正在找,估计是1点钟方向那间比较大的,就是门口有俩鬼子站岗的,是长谷指挥所的可能性比较大。”

透过狙击步枪上的瞄准镜,武进很快找到了李葆红说的那间木屋,门口站着两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不时有日军官兵从里面进进出出,而且以军官居多,确实很有可能就是长谷支队的指挥所,至于长谷在不在里面,还无法判定。
12倍瞄准镜里的物体相当清楚,但是视野范围要比7倍双筒望远镜小得多,枪身或者手臂稍一抖动,目标区域就不知道跑那儿去了,而且看高倍镜很容易使眼睛的疲劳度迅速增加,所以武进只是大约瞄了瞄,估算了一下距离,便把视线移开了。
“小李子,有没有十倍的望远镜?”
“没有,只有20倍的单筒高倍镜。”
“呃,那你自个留着用吧……”
李葆红翻了翻眼:“本来也没打算给你。”说着,他用7倍双筒望远镜往其他方向搜索了一番,除了那座小山丘上的十几名日军,在更近的距离上没发现有其他鬼子的存在,更不用说日军的狙击手了。
“七百米内,安全。”
“那还用说,小鬼子的战术比咱们落后一百年,哪里想得到有射程超过两千米的专业狙击步枪,伪装术就更谈不上了!”
“呵呵,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你可别把鬼子看得一文不值。”
“当然不会……别废话,快找长谷那个老家伙!”
正说话间,从那间疑似日军指挥所的木屋里涌出七八个日本军官,朝着穆棱河方向的一座小山丘走去。
“有戏!”李葆红迅速拿起了刚刚调试好的20倍单筒望远镜:“1300米,右三分之一,小山。”
人类瞳孔的视野范围大约为150度,右手三分之一也就是不到一点钟方向。武进迅速把眼睛凑上了瞄准镜,对准了李葆红所报的方位。
“八人。我不熟悉日军的军衔样式,不过,右数第四个与其他人有区别,蛮牛你确认一下。”20倍的望远镜虽然把景物放大了不少,但是仍然相当于肉眼六十多米的距离,加上李葆红对日军肩章等衔级样式还不太清楚,所以还是让研究过抗战史的军校高材生来确认比较合适。
肩章黄底上一颗银星,是为少将;黄底三道红杠加一颗银星为少佐,两颗银星为中佐,三颗是为大佐。
“嗯,找到了,如果长谷支队没有第二个少将的话,应该就是长谷本人!”
“其他鬼子军官呢?”
“两名大佐,三名中佐,两名少佐。”
“很好,按军衔高低确定射杀顺序。”
“明白!”
李葆红观察了一会儿附近白桦树叶的摇动情况:“风速约10公里,风偏补偿10A……风向,一点钟方向,半量修正。”
“目标位置1320米,右三分之一,小山顶,一点钟方向,右数第三人。”李葆红最后报了一遍数据。
武进的两只大拇指轻轻一弹,瞄准镜上的铰链式盖子便弹开了,然后他将瞄准镜顶部的仰角微调旋钮转动了13下,即达到了13A,接着又旋动瞄准镜右侧的风偏微调钮和左侧的焦点调校钮,直至目标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下一步,武进将右手食指第一节慢慢压在了扳机的最末端,用腹部扩张方式深深呼吸了几口气,然后开始减缓呼吸,全身放松,均匀地、慢慢地向后预扣板机。
在瞄准镜里的密位复式瞄准刻度线上,武进将十字线瞄准点牢牢地套在了长谷部照悟的脑袋上方约二分之一人体高度处,再自然而然地停止了呼吸,并开始一点一点地持续增加对扳机的压力,同时虎口平稳地向前施压,以使两股作用力相互抵消。
秒钟后,“噗”的一声轻响,枪身猛地一震,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一阵乱晃,场景一片模糊,不知道转到哪儿去了。而李葆红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楚,正在指点江山的长谷部照悟的头部炸起一团艳丽的血花,甚至溅到了他身边的两个佐官的脸上!
一枪爆头!绝杀!
斩首行动成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