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华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7华工
自1916年,山东首批华工2500人从青岛登船前往欧洲开始,山东和直隶河南等省份陆续有近二十万劳工前往欧洲,仅潍县附近就有两千多人的一战劳工,其中死亡失踪的就有五百人。作为皖系的地盘,加之人口众多,又加上灾害频发,山东成为外派一战劳工的主要省份。全省估计有近十万人,有的到俄国,德国的,但大多是去了英国和法国,而去英国的又大多转到了法国前线为那里的英军服务,所以,山东的劳工主要去了法国。
一般人谈起那段历史往往是首先想到劳工的血泪史,一般想到劳工在远离家乡遥远的欧洲战地,他们吃住条件都很差,而且是在最危险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运送军需等重体力劳动,至于他们的报酬比不上法籍工人的皮毛,据不完全统计就有2万多名中国劳工死亡或者失踪,仅仅德国潜艇的一次袭击就造成上千人华工罹难。
但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华工的薪水是“很高”的,当然这是与国内的收入相比较,1917年潍县大旱,法国人直接在潍县设立“侨工事务局”专门负责招募华工到法国作为劳工,当初答应的招工条件是每月10元大洋的工资,教会还会补贴家属同样的数目,那时10元大洋可以买10担高粱,而华工在前往欧洲前,一般会有几十元大洋的安家费或是预支的工钱。
到了法国后,待遇有所改变,教会不补贴了,每天的工资是五法郎,扣除其他食宿着装医疗保险仅剩一半(当初招工时这些都是许诺由雇主免费提供的),但仍然能合每天半个大洋,只是后来劳工的薪水却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到了劳工手中,这并不是外国政府不讲信用,也不是中国政府克扣,而是接受劳工薪水存款汇兑业务的兴业银行破产了,那些没有及时兑现现金的工人们几乎是赤贫的出国又赤贫的回国。
感谢德国人,感谢奥匈人,感谢土耳其人,感谢所有同盟国的参战士兵们,是他们杀死了大量的法国男人,使得法国到处是寡妇,到处是残疾的士兵,使得法国到处是嫁不出的姑娘,使得法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缺少工人,他们使得法国的一代男人几乎损失殆尽。
在一战后期,法国的港口火车站等几乎所有的物资集散地点的吊车司机都是中国劳工,除了在承担修路构建工事掩埋尸体这些“苦力”活之外,华工还大量的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工厂内,弹药厂,机械厂,汽车机车厂,乃至坦克厂都有华工的身影,同时还有大量的法国妇女同时和他们劳动,日久生情引发了情愫后,也产生了一对对跨国婚姻,连当时的法国内政部都出面声讨法国姑娘为什么不嫁给为国流血奉献的前线士兵,导致当时的北洋政府专门派遣顾维钧处理这桩因劳工的跨国婚姻引起的国际纠纷。
尽管中法两国政府的阻扰,还是有不少的中国劳工和法国女人结婚而留在法国,成为第一批侨居法国的中国人,当然绝大部分华工还是回国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法国的工厂里掌握了娴熟的技能,成为一个个的技师,或是由于参与修筑工事,修路造桥而成为工程建筑方面的行家里手,但可惜的是他们绝大部分回乡后重新拿起锄头做了农民,他们的技能也随之湮没在茫茫人海中。
(华工在法国的境遇笔者这里所说的只是个别幸运儿的情况,有一组数据:华工的死亡率是15-20%,是同时期当地法国普通民众的七倍,是其他国家普通民众死亡率的十几倍,法国民众同样算是和华工都处在战争的威胁下,但华工这样高的死亡率只能说明他们的境遇很差。
另:尽管没有专人对华工进行语言辅导教育,但大多数华工却掌握了简单的法语,大多能够同当地人进行语言交流。)
发现这一情况的还是路明,在修建营房中有几个手艺高超的砖瓦匠,引起了路明的注意,但引起路明注意的不是他们的手艺,而是他们说的长度是用米来计量的,当时的砖瓦匠都是用丈尺等传统的单位。
路明这一问不要紧,最后的统计整个鲁北居民中归国的连同难民中的赴欧华工竟然有近六千人,他们大多是二十五岁以下的壮年,干过工人有一定技能的就有三百多人,而工程方面更多了,工兵部队一下子不缺施工技术人员了,就在那三百多名有技能的工人中竟然发现了几十名技师,而通过他们的联络,已经陆续向好几百人发了邀请信聘用函,这些人散布在直隶山东河南,都是他们曾经在法国的工友。
这些华工很快的被委以重任,其中作为师傅就是其一,民军制度在羊角沟和寿光青州三个“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已经试行,除了由难民败兵改编的普通民军,在这三个县市征召普通的居民,首先编成了一个男性基干民军新兵旅,一连二百人,三连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旅,一个旅对应一个营的军事教官,这样一个基干民军旅就有6000人,战斗部队的营级对应着基干民军旅,同时营长担任旅长,班长担任连长,承担管理和教导工作,另外有专业的文化教员和旅中识字的民军辅导其他民军文化学习。
这批民军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在经过一个月的新兵训练的初步教程后,三个团分赴临朐的煤矿铁矿,羊角沟的工厂,工兵教导大队实习,在那里一边继续按照原来的编制进行军训和文化学习,一边由那些华工作为他们的师傅教授他们相关技能。
三处相对来说条件最不好的是羊角沟的工厂,除了最早的发电厂,橡胶厂和机械厂是两个成型的企业,碱厂还在试验阶段,钢铁厂设备预计11月底到货,渔船修造厂和被服厂就是大作坊,益都的烟草公司和卷烟厂由于电力和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也挪到羊角沟,两套卷烟机也即将到位,而新计划的玻璃厂还处在厂房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能够建设这些项目得益于陈剑锋已经把铁路的钢铁设备的采购暂时放下了,资金的压力这才稍微缓了缓。

实业的亮点却是在临朐,五井的煤矿,九山辛寨蒋峪等地的铁矿按图索骥很顺利的就找到矿坑,相关的道路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当地的民壮和生产建设旅的全力施工逐渐成形,煤矿已经开始生产,尽管是土法煤窑,但采取的安全措施还是比那些黑煤窑安全多了,随着煤炭的开采,一座从青岛购置的水泥生产设备和机械厂自己加工的设备组成的水泥厂也顺利的投产,此前简易的蛋蛋窑出品的劣质水泥也大量应用到大道的路面铺装上,至于所有建筑设施的结构部分一律不敢用这些劣质的产品。
大量的水泥通过新式大车源源不断的运到羊角沟,又通过小清河运至博兴,博兴烧造的建筑陶瓷和生活陶瓷也通过小清河和胶济线输送到羊角沟和益都,两个港口的铁骨水泥码头的建设开始加速进行,两地的码头总投入20万元大洋,这在码头建设上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投资。
之前1918年龙口商人集资兴建的全长250米米米的枧桥式码头,码头的桥面能承重每平方米1500公斤,能够靠泊吃水5米的大型轮船,这个码头交由外美商慎昌洋行承建,总投资才元,而羊角沟建设码头都是自己设计勘测,自己施工,除了钢材绝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是自产的,人工费也基本没有,所以相比龙口的码头建设,羊角沟这笔投入是巨大的。
羊角沟的港口是河港,不同于龙口港是沿海而建,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省钱的办法。羊角沟靠海不见海,不仅是羊角沟,自掖县向西直到无棣,山东西北的这片沿海地区都是泥质滩涂,这些海岸及沿海附近地区形成于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改道后泥沙堆积形成的新的陆地,原来的莱州湾不是“U”型,而是自无棣沿海至掖县沿海几乎是段略带弧度的平直海岸线,利津以下的陆地几乎都是形成不久,利津在1855年还是大清河的入海口直接频临渤海,现在却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县城。这字儿新形成的陆地大多是沼泽滩涂不适宜人居住,更不适宜建设港口,所以就在沿海地区没有人烟,几个小的港口也是如羊角沟一样依托河道而建,往往是深入内陆很远。
考虑到自小清河河门至码头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新建的码头选址在东面四公里的河段,沿河的地段已经由生产建设团大队等单位填平了,那里已经建设了发电厂,钢铁厂的厂址也在附近,当时这些厂子选址时已经考虑到新建码头的问题,还有就是按照城市规划,工业区和生活商业区乃至行政区要在不同的区域。
选定将要修建码头的河岸后,开始用船载着装满土的草包距离河岸和上下游一定距离垒坝,为了抵御潮水和河水的侵蚀冲击,坝基一定要建的宽大,坝体也要设法夯实,这就在河岸形成了一段被坝体圈起来的工地,深挖地基随后开始用铁骨水泥预制加强地基,再在地基上建造铁骨水泥桥墩,待桥墩凝固好完成沉降,再在上面预制厚达一米的铁骨水泥码头桥面,桥面与原来的河岸同样用铁骨水泥铺装的一部分构成了新的远洋码头。
设计的这段桥面大约伸出河岸七米,最外缘的桥面对应的水深涨潮时能达到六米,落潮时也要达到四米,桥面距离**时水面的净高是五米,这段码头长约500米,可全天候的满足四艘三千吨级海船同时靠泊作业,**时甚至能满足五千吨级海船的靠泊,只是河门的航道如果不经过疏通只能满足三千吨海船涨潮时通航。
(沿河岸修出这段栈桥的目的一是是避免码头受大潮水的冲击,二是不堵塞河道,而且不易淤积泥沙,但最主要的是越靠近河中心,河水就越深,水位就受潮汐的变化对停靠的船舶的影响就越小)
这是一部分码头,此外还有水深四米净高三米的码头800米,水深三米净高一米的内河兼渔船码头一千米,后者不需要建造桥墩,只是打好基础在最外援修建宽约一米的铁骨水泥垂直河坝然后填实后面的河岸部分,上面用铁骨水泥预制一段地面即可。
码头上还有必要的照明设施;固定和移动塔吊,其中的两座吊车的最大起重量达到四吨;大型的铸铁绑揽器(轮船靠泊时都会用缆绳固定,绑揽器就是拴缆绳的物件),小型的铁骨水泥墩型绑揽器,以及供小船绑缆的粗大的铁环,此外还要准备防擦木上下码头的舷梯等等配套设施。
现在的码头还在施工中,预计最早完工的将是内河渔船码头,而最大的三千吨级码头仅仅完成了地基的处理和桥墩的的部分浇筑,等到码头伸入河道以及其他的水下部分建筑完成后,把坝体冲开后,再用汲泥船(就是挖泥船,民国这个称呼叫法,铁骨水泥就是钢筋混凝土)疏通河道,码头河岸那边的延伸场地配套道路以及桥面的混凝土等建筑完工后,码头即港口就可以竣工了。扣除不能施工的冬季,完全完工还要在明年的四月份。
港口的勘测设计施工都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即便在建造过程中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羊角沟乃至整个鲁北除了几个工兵军官和华工之外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而那些工兵军官和华工修个路造个桥,盖所楼房修个碉堡技术上没有问题,确实是如果没有这些新老骨干技术力量,特别是华工的涌现,码头的施工也不会这样顺利。
但主持这样复杂庞大的工程以他们的能力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按照图纸施工他们应该没有问题,但要是从勘测设计开始直至主导整个工程,他们的能力确实不够。实际的情况确实不是他们主导的这个工程,而是一群德国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