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轮流做,还是老朱家(12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忠臣的结局一般都是注定遗憾(124-129)
大明天子对太监王振“盖棺定论”了,题匾竟然是“精忠”二字!真是羞煞岳飞,气煞后世,难煞儿孙!日后儿子朱见深当了皇帝,敢为于谦平反正名,却不知如何对待老爸对王振的“精忠”定论。
124
明英宗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徐有贞功最大,被授翰林学士;石亨、张軏、曹吉祥,自然皆加官晋爵,封伯封侯封公,连太监曹吉祥的干儿子曹钦、段越也被授与都督同知、东厂提督这样的高级军官,周伍最为得意,竟然入阁被委首辅,成了当朝“宰相”!
首辅虽然年逾花甲,做事却是果断狠毒,首条上奏便是:立即逮捕马上回到京师的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直,奏章称:二人在明景帝病重期间想拥立帝系藩王入京为帝。
英宗如同从天上接了顶皇冠,梦游般又成了皇帝,神定之余,当然恨透于谦,这家伙竟然敢说:“社稷为重,君为轻”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差点使自己不得返国。但对于杀于谦,还是提不起胆来:“于谦实有功,如何是好?”。
徐有贞还能容忍皇帝发善心?马上接话:“不杀于谦,此事为无名!”――只有定性于谦有拥立“外藩”之心,夺门复辟才名正言顺。
英宗稍微琢磨,便明白了此间的奥妙,立刻准奏。
至于景帝,从此无人再管他,最后竟被活活饿了多日,含恨而死,年仅三十岁。
还有野史传说:有一天,宫女为景帝捧上一碗汤药,小太监服侍他饮下。景帝服药后忽然极度痛苦,口不能言!他挣扎了几下,奄然而毙。
小太监惊慌地哭天抢地:“万岁!万岁啊!怎么……怎么会这样?”
那宫女也被吓傻了:“我……我也不知道,这是曹公公送的药啊。”
此事无法辨别真伪,总归景泰皇帝没得善终。
英宗皇帝心狠还不止于此,据载:英宗心量偏狭,杀于谦、王直、饿死堂弟景帝不说,还差点把弟媳――景帝皇后汪氏生殉,最终为大臣们劝止。

过时的皇后不如鸡!下岗皇后成了寡妇,虽然没有被活埋,朱祁镇也没有轻易放过寡嫂,废其皇后称号之后,把嫂子赶出了皇宫,到外面居住。
由于时为皇太子的朱见深(日后的明宪宗)知道这位伯母当时力劝叔父明景帝不要废自己王储的位号,对她很是敬重,在父亲英宗面前一直说好话,使得汪氏出宫时能够带走许多玉器宝物。
这点令英宗耿耿于怀,一天忽然想起宫内有一条祖传的“玉玲珑玉带”,问及太监。太监回报:玉带由前朝皇后汪氏出宫时**去了。英宗竟然派宦官上门追索。
汪氏性刚,见宫中来人要玉带,便从匣中取出玉带,走出屋门,扬手扔入井中,愤怒回了一声:“没有!”
奉旨索物的太监还在,汪氏便对侍侯她的宫人言道:“我当了七年天子妇,还消受不了这数片玉石吗!”
悻悻而去的太监当然如实回奏英宗,英宗闻之大恼,干脆遣锦衣卫到汪氏住处,以搜寻玉带为名,来了个变相抄家,把所有珍宝搜了个干净。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用一时一事来判定一生,日后英宗临崩,竟然遗诏:废除嫔妃生殉制度!这绝对是大明皇室的进步,也是朱祁镇一生中寥寥可数的“善举”。
须知:明朝自朱元璋起,帝王一直有殉葬制度。太祖皇帝朱元璋死时有46个妃子陪葬;成祖朱棣死后有16妃和数百宫女生殉;连明仁宗也有5妃生殉;明宣宗有10妃殉葬。
景帝死后被以王礼草草埋葬,直到明英宗儿子朱见深即位,才下诏为叔父“平反”昭雪,恢复帝号。
明代史书中有两点没有载明缘由及结尾,以致至今成了无头公案:其一,景帝的亲信太监曹吉祥,怎么会火线反戈?其二。于谦之子于冕(字尚贤)非常有才略,此时正在杭州,朝廷通缉未获,史书也就没有再提及。
实际上这里面大有故事,本文就此揭秘,先说明景帝如何得罪曹吉祥;再叙述于尚贤曲折离奇的半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