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兴北村来了个小蛮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幼儿园的下学期要升学了。可是因为年龄不够盈盈就可能还要在幼儿园呆上一年。
而彭德君却认为自己的女儿虽然年龄小,但成绩并不比别人差,反而胜于其它的孩子,所以他从心底不愿意让盈盈再在幼儿园呆一年。
从那以后每当别人问盈盈多大了的时候,贺红霞就会抢着说已经8岁了。
私下里,贺红霞对盈盈说如果你想升学就得说是8岁了。知道吗?
盈盈歪着脑袋:“可我只有7岁啊,老师说小孩子不能撒谎的。”
“让你说8岁,你就说8岁,问那么多,还想不想上一年级。”贺红霞没有彭德君那样有耐性。
也许是见贺红霞生气了,也许是真的害怕上不了一年级,盈盈点头说,“我知道了。”
其实彭德君和贺红霞的担心是多余的,孙老师也认为盈盈是个好苗子,所以她没有说任何话,便在盈盈的家庭报告书上写了升学。
家庭报告书中,孙老师写的评语:此小朋友,聪明活泼,天真好动。上课时能够积极发言。若加以培养,将来必定成材。
彭德君一连看了几遍,其实他看的就是最后那一句,将来必定成材,就这样一直傻笑着。当贺红霞的右脚刚迈进门槛,彭德君就扬起了手中的那张写着‘必定成材’的纸张对贺红霞说,“快看快看。”
“什么呀,”贺红霞走上前也认真的看了起来。这时彭德君居然忘记了贺红霞是不识字的。
不过,彭德君指着的那六个字当中她还是认得两个的,就是最后那两个成材二字,当她读出来之后,也满心的欢喜。“成材,你是说盈盈能成材吗?”
“嗯,你看连她的老师都说了,还能有假吗?”彭德君兴奋的说。
这时盈盈站在一旁,好像并不显得十分高兴。
“爸爸,妈妈我没有得到奖状。”盈盈的口气带着自责,其实也带着害怕。
他们停止了笑声,“对了,这个学期怎么没得到奖状。”贺红霞问道。
“老师说,奖状发完了。”声音很小,因为盈盈是最怕贺红霞的。
“是不是你成绩不好了,说啊。”说着就要冲过来。
被彭德君拉住了,而盈盈也已经习惯而自然的躲在了彭德君的身后。因为盈盈知道爸爸永远都会站在她这一边的。
“盈盈年龄不够,你也知道,能升级就很不容易了,你没看孙老师写的评语吗?”于是彭德君又把刚才读了好几遍的评语又读了一遍。
贺红霞相信了。
“爸爸妈妈我升级以后,我一定每年都会拿奖状的。”盈盈向彭德君和贺红霞下了保证书。
盈盈的承诺兑现了,自从上了一年级以后,一直到小学毕业,她每年都会拿到奖状,有的时候一次还可以拿到两张,因为有一张是名次奖,还有一张是三好学生奖。另外还会有奖品,例如本子,钢笔、铅笔、画册、画纸之类,总之那草屋的墙壁上贴满了盈盈得的奖状。

就在盈盈放暑假的时候,十队又多了一个人。这个人每天都会教她写字,画画。
这便是张二奶的三儿子张会华的媳妇黄淑兰。
黄淑兰是苏州人,说着一口的苏州话,刚到那里的时候,兴北村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听懂。所以别人在背后都叫她小蛮子,后来日子久了,当面也这样叫了,而她也并不因此而生气。
张会华在其哥哥张会云判刑之前便和黄淑兰认识了,他们是在一个市场里卖东西的,久而久之,两个人渐渐产生了感情。
张会华比其哥哥更显清瘦些,也更俊秀些,黄淑兰虽是江南女子,但却生得高挑,两个人走在一起任谁了都会说般配。遗憾的是张会华的耳朵自小留下残疾,医生确诊为三级耳聋,但这些黄淑兰并没有在意,她在乎的是张会华这个人,并不是他的一只耳朵。这是盈盈问过的一个问题,当时黄淑兰的回答。
可是往往美丽的事物都是存在缺陷的,他们的相处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因为黄淑兰本来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可是哥哥在22岁的时候便失踪了,5年了都没有任何消息,而姐姐也已出嫁,所以在父母身边的就只有黄淑兰一个人。
可是黄淑兰最终的选择是放弃了亲情,而选择爱情。最终离开了她的父母,和张会华来到兴北村,这一离开就是十年。留下两个孤独的老人,守着对儿女的思念艰难度日。
她说,终有一天她会去父母面前尽孝,这期间可能是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也许是更久的时间,只要她的父母接受张会华的时候她便可以回去,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斩不断的。可是如果当初她舍弃张会华而留在父母身边,而这个错误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他舍弃的是两个人一生的幸福。黄淑兰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
当张会华带着黄淑兰来到兴北村时,所有的人都说那傻小子真有傻福。当然每一个人也为黄淑兰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因为一个城市的优越女孩可以来到兴北村来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气去做的事情。
因为那时的兴北村真的是太穷了,太落后了。
满眼望去都是茅草屋,而黄淑兰和张会华的住所亦是两间破旧的茅草屋,那是张二奶和张二大爷以前住的房子,屋顶到处都透着亮光,雨天,屋里地上放着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
“真好,在屋子里都可以晒到太阳,”在那样的环境黄淑兰还可以这样的乐观,张会华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在内心决定以后一定要努力,让他心爱的女人过上好日子。
就这两间破旧的茅草屋还是张二奶和张二大爷腾出来的呢。而他们老两口,就在这两间屋子的边上搭了个棚子住了下来。
虽然每个人看了都会辛酸,但都无能为力。因为大家都处在同一生活水平线,也就是都很贫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