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不可抗拒的“命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时期,日军切断了从香港,越南,缅甸至中国的船舶,铁路和公路运输,苏联忙于卫国战争,致使经过新疆的进出口通道也名存实亡—中国已无法进口战争所需的物资。
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以及美国有识之士的积极建议,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2年4月正式通知中国,同意开辟中印空中航线,直到战争结束。
人总是愿意回忆过去,逝去的往事不仅仅慰藉着那年老的怀旧心灵,它们更代表着一去不返的青春。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血气方刚的中国人,美国人将他们的年华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国土上。
“为死去的航空烈士立碑”这是经历过那场恶战活下来的人们的心愿。
历史,将一切真相还给世人,正因为有了中美在抗日战争中的这段历史,使得中美人民之间总有割舍不下的情缘。
“美国飞行协会”,“美国十四航空队协会”,“美国驼峰飞行员协会”等以及国际知名人士美国陈香梅女士,基克莱特中将都与航联会建立了友好交往。
他们之间多次互访也由此引出了许多感人的“找人”,“找飞机”故事,而华老却成为许多故事的主要牵线人。
例如美国“双料王牌”费席尔和韩德彩将军那次“化干戈为玉帛”的见面,以及美国四星上将狄索斯威将军同当年救助过他的中国农民取得联系,美国“驼峰”队员汉克斯来中国寻找当年坠落的53号飞机等等。
陈纳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6月3日,蒋介石,宋美龄接见了他。
宋美龄曾在美国乔治亚州读书。陈纳德与她一见如故。
此时,宋美龄任航空委员会的秘书长,实际上领导着中国空军。
宋要他担任她的专业顾问,并给他两架T-13式教练机,以便他于视察中国空军的现状。
通过考察,陈纳德得知国民政府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91架能起飞战斗。
当陈纳德即将完成对中国空军的考察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战争正是检验自己空战理论的机会,他决心在蓝天上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马上给蒋介石去电,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蒋当即回电接受了陈纳德志愿服务的请求,并让他“即赴南昌主持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
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又招募了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了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
当时,美国政府对日侵华战争持“中立”的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曾要求美国下令让所有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

美国国务院将此情况转告陈纳德时,陈斩钉截铁地回答: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二.
高度为12000英尺,
气温为摄氏零度。
气流来稳,飞行处于自动驾驶状态。
阿诺德轮到了他的睡觉时间。
突然,一道水平闪电像一颗发光的子弹一样击中了飞行的中部,发出一声巨响。
一开始我嗅到了臭氧的味道,接着是烧焦的电池酸液的味道。
一瞬间,一个明亮的光球出现在了驾驶台的空气中。
对他来说,这种现象比见到鬼都埸奇怪,所以他仔细地观察了那个光球。
他并不害怕,因为发动机运转正常,四周也没有出现明火。
那个光球的直径有3英寸,发出白色,黄色和红色的光,它就像有生命一样在那里跳动了数秒钟。
他很担心它下步的运动。
它会不会跳到他身上?
如果那样的话,一定会在感觉到疼痛之前就没有命了。
他可不想吸引它的注意。
接着它开始缓慢地移动,好像找到了什么攻击的目标。
正当他试图判断它的移动方向的时候,地板下冒出了灰色的烟雾,带着浓烈的电池酸液的味道。
旁观的乐趣中断了。
也许飞行腹部油箱的附近已经起火,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
他不敢继续吸入毒烟。
阿诺德和他屏住呼吸拉开了侧窗,浓烟立即像一条弯曲的巨蟒从打开的窗口爬了出去。正当他们躬身向前拿氧气面罩的时候,他看了一眼身后,正好看到那个小光球跳上了最近的一部电台,并立即引发了火苗,接着在几秒钟内它从一部电台跳到另一部电台,使所有的电台都烧化了。
燃烧的塑料和绝缘层冒出了更多的浓烟,使他们的呼吸更加难受。
如同所有的传奇英雄一样,陈纳德是一个受到并且领悟到天命垂顾的显例。
如果没有罗斯福总统对日本的厌恶和警觉,没有“仪态万方”的宋美龄“女王般的一击”和那道甜蜜而不可抗拒的“命令”。
虽没有亲眼目睹日本对上海,南京,重庆,昆明以及整个中国的空中屠杀,没有对空中打击的天才构思和宗教般的信念。
尤其如果没有中国元首和人民的“坚定精神,信心,忍耐和英勇”,以“考察农业”为由,只有三个月签证的美国退役上尉克莱尔.陈纳德不可能一口气在中国呆上八年,不可能有那一桩桩至今还在激动中美两国的传奇故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