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阅读到山城灯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重庆是一座不易描写的城市,因为有时候你觉得它就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有哪个城市有那么多的山水,有哪个城市有那么大的面积,又有哪个城市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和无尽的想象。
但重庆又确实是一座城市,一座了不起的城市,一座正在改变人们传统观念的城市。
进入重庆的方式可以选择水,陆,空几个途径。
陆路原本比较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四川,其实也是说的重庆。
重庆被崇山峻岭所包围着,是城市中最着名的山城。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把抗日大后方放在重庆,依仗的便是这儿陡立的山岩,峭拔的峰峦,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对这天然的屏障也束手无策,只能从空中来搔扰,来轰炸。
陪都重庆在中国人民的抗战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名扬四海。
重庆给人的印象除了车站外那些手执扁担的棒棒军有别于其他城市以外,你不会意识到你来到一个让你情绕梦萦的梦幻之都。
坐汽车进入重庆要比火车的感觉要好,重庆的公路与江,山,桥密切相连,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重庆境内的长江,嘉陵江,乌江都是天险,重庆的山又是屏障峭拔,山峻水险,但行路却不必慨叹“行路难”,因为那些彩虹一样的大桥横跨天险,连接起古人唏嘘风景绝唱而慨叹路途绝艰的巴山渝水。
有风光之峻丽,而无路途之风险,幸耶。
在青山,江水和桥影的转换中,充分体会“条条大路通重庆”的妙处。
巴蜀之美时有重合之处。
从水路进入重庆最能看到江山交汇的壮美,别的城市所缺乏的那种气吞山河的壮美。
南京,是长江的下游,长江到了那里开阔而平和。
坐江轮溯江而上,在饱览了三峡的奇丽无比的风光之后,来到了长江的上游。
抵达朝天门的时候,她惊呆了,山和城融为一体,江和城融为一体,天和水融为一体,天和城融为一体,天和人融为一体,好大的气派和胸襟,朝,天门,朝天门,是万船汇聚的地方,又是万船出发的地方。
生命在这里不断延续,不断地进发。
朝天门,是重庆的灵魂。
但坐夜航飞机到重庆以后,才发现空中抵达更是妙不可言。
那就是重庆的灯火,在飞机上阅读到的山城灯火。
二.
山城的每个街巷和重庆人一道,见证了文艺界前所未有的盛世。
在各种艺术的交相辉映中,重庆人第一次零距离感受了文艺的冲击力。
《屈原》,《家》,《塞上风云》等传世名作在这战争的大后方诞生。
“爆炸了吧!”
“烧毁了吧!”
“你们滚下云头来!”
响遍山城街头巷尾,更冲破战争的阴霾,从舞台走进生活,激荡起中国人对国事的激愤之情。

战乱带来灾难,但也激发出人民心底澎湃的爱国热情。
战争催生好的作品,闪耀如乱世明灯的中国战时剧坛,明示着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和赤子之情。
六十多年来,石老一直细细品位着山城那段峥嵘岁月。“
当时令所有演剧人员最兴奋的,莫过于能在台上齐声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日本侵略者的口号。”
这里的舞台,不仅演绎了民生的苦难、抗日救国的**,更为近代中国的文艺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第一届戏剧节在此诞生;《为自由和平而战》创下中国剧场演出最高票价的纪录,千两黄金一场的天价话剧无人能够匹及。
“重庆话剧的功劳不仅在当年,还影响到后世。”
四川是抗战时期灯红酒绿的大后方,也是抗战中日本侵略者轰炸的重点所在。
四川的两大城市:重庆和成都在抗战中都遭受了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的野蛮轰炸,无辜民众死伤累累,实乃惨烈。
自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国民政府迁入陪都重庆后不久,12月2日,日酋裕仁天皇便下令对重庆进行战略轰炸,大本营军部参谋长也向侵略华东日军下达了第241号大陆令:“大本营企求确保占领地域,并促进其安定,以牢固的长期围攻态势,争取压制消灭残存的抗日势力。”
以此为目的,特决定“以中部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为主,指挥中部中国及北部中国航空进攻作战,特别是在压制,扰乱敌战略及政略中枢的同时,争取消灭敌航空兵力,为此须与海军密切协作。”
敌总参谋长又向侵华日军发出第345号大陆令:“关于实施对全中国航空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如附册规定:攻击敌战略及政略中枢时,须集中兵力,投入优良飞机,特别是要捕捉,消灭敌最高统帅和最高政治机关。”
在此命令第6项中,敌还特别作出如下指示:“对中国各军可以使用特种弹(红色弹,绿色弹,红色筒),但使用时须尽量避开第三国之居住区域,混合使用,对毒气的使用必须严守秘密,不留痕迹。”
日本轰炸重庆的初期,由于缺乏对地面目标的详细导航资料,加之四川特有的多雾、低云天气影响,难以取得较大战果,因此,敌第一飞行团长寺仓正三少将建议先行轰炸气象条件好的兰州,待4、5月份以后重庆天气好转,再全力以赴轰炸重庆。
日军方高层同意了这一设想。
日方陆军轰炸航空兵主力随即转向兰州方向,大部分力量调往山西运城。
先后对兰州进行了3次大的轰炸行动。
但是却遭到了我中苏空军的联合打击,损失惨重,不得不提前终止对兰州的轰炸,撤回汉口休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