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
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分别组成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
途经凉州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
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等着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
苏联的援助,对中国空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
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拼光,急需补充。
本来中国空军已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机,但到1938年4月仅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未装好。
而在这关键时刻,苏联的大批飞机却源源不断运进中国。
到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
其中战斗机156架,轻轰炸机62架,重轰炸机6架,教练机8架。
得到苏联援助的中国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0架。其中,驱逐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这是一场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空战,双方几十架飞机混战在武汉上空。
从高度5000米到几百米,上下翻飞,相互追逐缠斗。
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枪炮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空中硝烟飞腾。
一架架日机拖着浓烟坠入田野,江中,一顶顶降落伞摇晃着从空中飘落到地面。
2月18日,日机偷袭武汉,陈怀民随队长吕基淳由孝感飞武汉应战,座机被敌击中,岂不得已跳伞,腿部负伤。
4月10日,他驾机飞台儿庄低空侦察,返航途中与日机遭遇,他孤军奋战,以座机撞毁一架日机,自己又一次跳伞成功。
几次死里逃生,不仅没有使陈怀民胆怯,反而更锻炼了他那倔强的性格。
首开纪录后,陈怀民一拨机头,又盯住了另1架敌机。
然而,他那出色的战斗动作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5架日机发疯似地扑了上来,猛烈地向陈怀民射击。
陈怀民的战机多处中弹,已难以操纵。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本可再次跳伞求生,但他看到敌机逞凶一时,不禁怒火中烧,毅然放弃了求生的机会,开足马力,向附近的一架敌机机背高速撞去。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两条火龙翻滚着落向地面。陈怀民的英雄壮举,使日军飞行员为之丧胆,使地面上观战的中民为之动容,使仍在空中激战的战友为之骄傲!
二.
在陈怀民英雄壮举的鼓舞下,中苏空军勇士们越战越勇,经30分钟激战,一举击落日机21架,其中战斗机11架,轰炸机10架,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空战结束后,武汉三镇顿时沉浸在一片祝捷的热浪之中,人们纷纷涌向王家墩机场,热情慰问凯旋的飞将军。
从6月12日日军进犯安庆开始到10月25日武汉陷落,这场大会战进行了将近4个半月的时间。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是,它粉碎了日本大本营“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阻滞了日军的猖狂进攻,达到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固守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的目的。
自此以后,正如在《论持久战》中所预见的那样,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同时,它打破了日军挥师北进,侵犯苏联的计划,支持了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同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
海,南京先后失守。
为了进一步领导抗战,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的声明。
1937年年底,除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象征性地迁入重庆外,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和行政院大部分机构都暂时迁入武汉,以便就近指挥全国抗战。
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武汉抗战”时期,成为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黄金时期。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聚集江城,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结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密切配合,将“七七事变”后开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到高峰。
从而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
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
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47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
各兵团部队自6月开始分别利用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的屏障,加紧构筑工事,进行抗敌防御准备。
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的兵力。
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共9个师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0艘,各型飞机约300架。
日军第11集团军主力沿长江南岸地区进攻,8月10日,波田支队在瑞昌东北登岸,遭守军第3集团军阻击。20日,日军第9师投入战斗,协同波田支队合击瑞昌。
守军力战不支,24日瑞昌失守。
9月24日,日军先后占领码头和富池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