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敢于挺身而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
张学良同日本帝国主义有杀父之仇及失士之恨。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曾积极支持蒋介石用武力统一中国,并在中原大战中给蒋以关键性的支援。
然而正是这个蒋介石,在日寇大兵压境下,严令他对日不准抵抗,先失去东北三省,后又丢掉热河,还代蒋受过,被迫“下野”出国“考察”。
1934年回国后,蒋又命他率东北军先到鄂豫皖“剿共”,后又到陕甘“围剿”红军。
两次“剿共”使张学良损失了几个师,蒋不仅不体恤,反而顺势取消了东北军两个师的编制番号。
蒋用打内战来消灭异已使他愤恨不已。
在“剿共”中,张学良对与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在鄂豫皖,他慨叹红军作战勇敢非凡,人民群众又不顾性命支援红军;“围剿”陕甘,东北军被红军一下子消灭了两个半师,被俘虏的就有几千人。
然而使他感动的是,他的被俘官兵吃住比红军还好。
红军给他们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道理后,全部释放回来。
被俘的619团团长高福源还自愿作和东北军沟通关系的信使。
雄辩的事实说明,和红军是真心抗日的,要抗日,必须联合红军。
张学良随即派高福源再去陕北向表示愿意联合红军抗日。
因受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张,杨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他不仅断然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大量的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
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立刻加以严辞拒绝。
两位爱国的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
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
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
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
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
同时致电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
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
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二.
张学良再次去说服蒋介石放弃“剿共”,团结抗战。
回顾东北三省丢失,华北又在日寇虎视之下,张学良声泪俱下。
然而蒋介石竟拍了桌子,说:“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改变!”
蒋介石心里自有如意算盘,他以为红军三大主力虽已会师,充其量只有三万人,且经过长途跋涉,战斗力锐减。
如蒋在日记中得意地写道:“剿共已到了最后五分钟成功之阶段”。
蒋不知早已深深植根于全国民众之心。
中央戏军到达陕北后,又经过2月的东征和5月的西征,开辟了由甘肃东部的曲子,环县,洪德及宁夏的盐池,豫旺,同心等地约400余里的新根据地,并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更不知靠拍桌子只能吓退凡夫懦子,而面对的张学良,杨虎城是久经沙场,爱国忧民的热血将军,岂能顾一人之好恶而偏废抗日伟业。
一贯睚眦必报,以人为壑的蒋介石见与张,杨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担心“这一事态的发展,如不加以设法制止,势必演成叛乱”。
当他得知红军三大主力即将会师,再加上与张,杨的联合,如虎添翼,将会改变蒋氏一统格局。
蒋之所以联共,意在取得苏联支援以牵制日本,但随着英美援助蒋府,使蒋降低了对苏的依赖。
蒋介石采用发化瓦解及弹压妥协相结合的谋略,使两广军变以有利于他的统治而和平解决,从而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半独立状态,使蒋如释重负。
又露出“剿灭赤患”的本来面目。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事先并未通知。
捉蒋几小时后,张才向中央正式致电通报,并恳请速派代表来西安“共商救国大计”。
当日,中央电告张学良:建议由可靠部队守卫蒋介石,并全力作好部队的团结工作。
拟派周恩来到西安,派红军立即南下向你们靠拢,以防各种事变。
经辗转奔波,周恩来于17日赶到西安即与在公馆等候的张学良开始商谈。
张学良介绍了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后表示,只要蒋同意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就送他回南京,还拥他作领袖。
周恩来非常钦佩眼前这位青年将军,他为民族大义敢于挺身而出,没有个人野心,促蒋和放蒋都是出于抗日大局。
周恩来赞扬了张,杨果敢的爱国行动,同意张学良对蒋的方针,并提出红军处理西安事变的看法:要说服蒋介石团结抗日,避免引发大规模内战,并且预见到蒋有被迫抗日的可能性。
周于当晚即致电中央,提出“保蒋安全”的策略。
18日,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中央电》,提议召集抗日救国大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次日又明确主张“放蒋”,与蒋谈判,促其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