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起义时机成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海工人阶级历来都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
1926年7月,在中国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全国人民一致要求与声援下,在苏联的支持与帮助下,广东国民政府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的,以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为打击对象的北伐战争开始后,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的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和罢工,声援北伐。
9月,当北伐军向江西推进时,海区委就开始准备组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派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赵世炎负责工人武装的组织工作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区委书记罗亦农,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也经常深入到工人中去做发动工作,并秘密举办武装训练班和组织起义的工人纠察队。
在北伐军沉重打击下,10月16日,浙江省省长夏超宣布浙江独立自治,脱离军阀孙传芳的统治,归附于广东国民政府,并与国民党上海政治分会主席钮永键取得联系,准备攻取上海。
当时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已西调江西,驻守上海的只有步兵1000余人,警察2000余人,内河小军舰两艘,其中一艘还站在革命一边。
中国认为这正是发动起义的良机,尽管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掌握的武装力量不大,只要夏超向上海进攻,国共两党共同配合,起义胜利是有把握的。
为此,海区委决定以罗亦农,赵世炎为起义总指挥,并与钮永键合作发动武装起义,以配合北伐军进军。
起义时间定在10月23日午夜至24日。具体行动计划是:先攻占南市和闸北。南市以攻取高昌庙制造局为目标,以钮永键部为主力,由工人纠察队配合,闸北以攻占北火车站为目标,由工人纠察队负责。
其它各区由工人纠察队分途进攻警察署,所。
不料,23日孙传芳部进攻杭州,夏超兵败丧生,起义的组织者对此一无所知,仍按原计划部署待命,直到天亮,只有闸北的几支工人纠察队与警察发生战斗,大部地区均未按时发动。
孙传芳闻讯立即调兵开进上海进行镇压。
海区委于24日晨被迫下令停止行动。
工人领袖陶静轩,奚佐尧等10余人阵亡,100余人被捕,500余人失业。
北伐军东路军进入龙华,上海处于北伐军的包围中,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
此时的上海正处在风云激荡之中。
北伐军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击破直系军阀吴佩孚主力,大败孙传芳军队的消息不断传来,上海工人阶级的热情无比高涨。
为响应北伐战争,在中国的领导下,1927年2月22日,上海工人再次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海工商学各界和,国民党代表于22日成立“上海市民临时革命委员会”,当天下午4时,海区委发出特别紧急通告,动员上海市民在傍晚6时暴动。

当起义的炮声响后,各区工人纠察队立即袭击军警,与敌人展开巷战,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达到了。
可迫切需要北伐部队援助的时候,蒋介石却命令进军嘉兴的白崇禧部停止进攻上海,钮永建方面也按兵不动,袖手旁观,致使工人武装陷于孤军奋战的困境。
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下,“上海市临时革命委员会”决定立即停止第二次武装起义。
但是,由于对资产阶级的软弱,对国民党依靠流氓“买空卖空”估计不足,起义还是没有成功。
斗争也已发展到与军警直接交战,工人纠察队试图夺取武装的阶段,但终因最后乏力,各区行动不一,浦东工人因接应的汽船未到,无法按计划在起义的军舰上提取武器和夺取兵工厂,起义的中心任务没有实现。
考虑起义难以成功,中央与海区委果断地在23日发出了“为准备进攻而停止暴动”的命令。
在第二次起义中,又有十几位工人兄弟和青年学生壮烈牺牲。
起义失败后,封建军阀李宝章的大刀队,任意搜捕惨杀工人,全市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海千百万群众因总同盟罢工而高涨的斗争热情,面临严峻的考验。就在这黑云压城,工人武装起义面临两次失败的危难之际,周恩来怀着对封建军阀残酷暴行的强烈愤慨,为了夺取革命武装建立人民自己政府的光荣使命,勇敢担负起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重任。
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周恩来当时担任军委书记兼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他和江浙区委负责人罗亦农,赵世炎以及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一起,为起义做了周密的准备。
针对前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周恩来特别重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周恩来在被任命为特别军委书记的第二天,就参加了上海区委各部书记联席会议以及召集各区军事专员会议,详细了解各区工人纠察队的力量配备,研究敌方军警的据点和力量分布。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周恩来在当天晚上召开的特委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他认为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状况,起义的重要依靠力量有三支:工人纠察队,目标5000先组织3000。
自卫团,能用手枪,现有300人,目标是500人。
特别行动队。他们迅速恢复被打散的组织,出版《平民日报》,《工人快报》,《上总通讯》等刊物,印发传单,在工人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并召开上海临时市民代表会议,推选出由各阶层代表31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