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获得“铁军”称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在周恩来等领导下的广东区委在广东肇庆成立了一支在建制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实际上完全由中国独立掌握的,装备接近当时国际水平的正规化陆军团。
该团在以“铁甲车队”为骨干,同时招收黄埔军校部分党员和共青团员学员及新兵扩充而成。
其番号是第4军12师34团,1926年改番号为第4军独立团,所以又称“叶挺独立团”。
全团共2千余人,选名将叶挺任团长。
陈辉与何文斌,肖大昌提前毕业,被分到12师34团三营七连,陈辉任副连长,何文斌,肖大昌则任副排长。
国民革命军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歼灭吴佩孚军,然后消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
北伐军首先以主力向湖南进军,两湖战场成了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
叶挺独立团是第四军的开路先锋,6月攻占攸县,取得了入湘作战的首次大捷。
7月初,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四,七军先后抵达攸县地区,与第八军汇合。
然后分三路进攻长沙。
在工农群众支援下,北伐军11日进入长沙。
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攻取湖北。
8月,中路军发起总攻,先后攻占平江,岳阳,切断粤汉路。
接着进入湖北境内作战。
25日开始攻打武长铁路线上的军事要隘汀泗桥,贺胜桥。
27日晨,叶挺独立团在当地农民引导下,从东面大山的小路偷偷迂回到汀泗桥东北面敌人背后发起猛攻,敌因受前后夹击,慌乱溃退,吴佩孚下令用大刀砍杀败退官兵也不能稳住阵脚。
当天北伐军占领汀泗桥。
第四军英勇善战,获得了“铁军”称号。
北伐军第四,七军向贺胜桥发起总攻。
叶挺独立团首先突破吴军防线,当日占领贺胜桥。
第四,七军也到达武昌城下。
在北伐军猛烈进攻下,汉阳守军刘佐龙部倒戈。
汉口工人举行罢工支援北伐。
随后北伐军占领了汉阳,汉口,吴佩孚逃往郑州。
9月,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誓师参战。
10月,在北伐军严密包围和策动下,武昌守军吴俊卿部起义,接应北伐军。
陈铭枢师,张发奎师,叶挺独立团,第八军第一师等部联合发起总进攻,负隅抵抗的守敌被迫投降。
北伐军此役共俘守敌司令以下官兵1.2万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
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取得了两湖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二.
叶挺率独立团从广东肇庆出师北伐,途经广州时,独立团官兵肩负着重托,兵出韶关,一路先锋,向湖南进军。

5月中旬,独立团击溃军阀陈炯明1000余人。
5月底,又先后击败敌军4个团的兵力,占领攸县,为北伐军进入湖南打开了通道。
皆捷使独立团威名远扬。
北伐军对凭险据守平江县城的吴佩孚主力1万余人发动总攻,独立团在农民向导的带领下,从敌人守备薄弱的侧后,突然发起猛攻,率先打进了平江城。
随后,入岳州,前锋直抵湖北境内。
北伐军兵临武汉,吴佩孚急调近3万人的兵力,企图利用粤汉铁路上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天险汀泗桥,固守待援。
汀泗桥是武汉南面的一个大门,西北端是不能通过的湖沼,南端是许多便于防御的独立高地。
当时涨水,其外围形成了南,西,北三面环水,东面是崇山峻岭可为依托,粤汉铁路由西南往东北,仅有一座铁路桥可以通行,进入汀泗桥。
汀泗桥是北伐进军的必经之道,夺取汀泗桥成为北伐进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第4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未到达之机,于8月26日凌晨向汀泗桥发起进攻。
第12师第35团在高猪山击退吴军一部的阻击,进至铁路桥头,遭对方火力封锁。
第36团进至汀泗桥东南高地前,遭敌俯射,前进受阻。
第10师第29,第30团分别在第36团两侧展开,激战入夜,仍无进展。
第36团乘夜暗实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师师长张发奎决心以叶挺独立团和炮兵营向汀泗桥东北的古塘角迂回,从右侧后包围歼敌。
8月26日,北伐军6个团对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敌军据险顽抗。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
北伐军连续冲锋10多次,汀泗桥几度易手,双方伤亡惨重,争夺异常激烈。军阀吴佩孚纠集部分主力扼守湖北咸宁境内的军事要隘汀泗桥,企图凭借汀泗桥三面环水,一面高山耸立的天险,阻止北伐军前进。
26日,北伐军第四军向汀泗桥发起总攻,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
27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由农民向导带路,乘夜色迂回敌人背后,发起猛攻,前后夹击,终于突破敌军阵地,占领了汀泗桥。
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被调来增援,经过激烈战斗,击溃吴佩孚主力,占领了汀泗桥,此役,北伐军将士阵亡129人,鲜血染红了河水。
随后,独立团乘胜追击,占领咸宁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