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军人传说与猜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这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正统”军队,亦即国民党军的一种制式短剑。
它是中国历史上离我们最近的国民党军中佩剑。
长期以来,这种短剑既闻名遐迩,又雾盖云遮。
单从叫法上说,它起码有这样几种名字:军人魂,中正剑,成仁剑,自裁剑,近来更有人称之为“黄埔军人魂―将军剑”。
对军人的至高奖赏,是荣誉。
然而,对于这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的荣誉和战绩,是一床毛毯,一封情书,一把佩剑,无不隔着历史的长河向我们诉说黄埔壮士的豪情。黄埔军校学生穿着呢子军服,披武装带,挂宝剑,天子门生,成功成仁,一半是人,一半是神。
矗立在长洲岛黄埔军校位置上的建筑物是广东陆军小学堂的校舍。
原为“将牟学校”,是1903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开办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遂改称陆军小学堂。
1915年停办。1924年筹建黄埔军校时,孙中山先生将其校舍拨给军校使用。
岁月的风尘尽管一点点冲洗淡了黄埔将士的辉煌,但黄埔军人的精神却从不曾磨灭。
蒋介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依国际惯例颁发给军校优秀学生礼仪装饰佩剑。
佩剑,乃军官身份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黄埔剑是为“天子门生”佩剑。
这类短剑打“校长蒋中正赠”名号,为“军人魂”正流,颁授量颇巨,其铸造比较正规,源流亦比较明晰。
在北伐,内战,特别是在抗战时期的战役中,部分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此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并产生其附加功能。
因其剑柄上有“蒋中正赠”字样,得名“中正剑”。
在军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进而成为其正式名称。
另外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
其剑柄铜套两面各铸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立纪念”及“校长蒋中正赠”字样,有一部分剑刃两面刻有“成功成仁”字样。
佩剑通身散发出古朴凝重的气息。
“中正”剑“军人魂”中,最为名贵的是将军佩剑,该剑剑柄由珍贵的玳瑁材料包装制成,剑柄两面的中央部位及柄头均包有一层镀金材料,在上面镌刻着三朵精妙奇绝的梅花图案。
剑柄与剑鞘上镌刻的绝妙花纹,其精细程度比头发丝还要细致,工艺精度之高令观者惊叹不已。
剑为半机器半手工制造,设有剑机,拔剑须按下剑机。
长期以来,“军人魂”佩剑,被赋予了大量的传说与猜想,既闻名遐迩,又云遮雾罩。
“中正”佩剑,是具有特殊禀赋与色彩的那段历史时空的承载物,使后人尚得直观地审视上个世纪前半叶的那座军校,那支军队,那段历史。

以剑读史,带给人们无限地感触与深情地回味。
二.
黄埔剑的长短形制,比较整齐划一。
剑鞘、剑柄合拢总长米,剑全长39厘米,剑柄长米,剑柄宽3厘米;护手厚度为0.3厘米;剑鞘长米,鞘口宽3厘米,尾宽2.2厘米。
剑鞘由竹(木)片削制拼合而成,外面全部用黄铜皮包紧。
剑鞘分成鞘帽,鞘身,鞘靴3个部分。
鞘身一面中部有一长方形框,框内有竖向“校长蒋中正赐”或“校长蒋中正赠”6个大字,“校”字上端有国民党党徽。
鞘身另一面有沿鞘身横向龙戏珠图案。
鞘靴两面都有“效忠党国”4个小字,分列两竖行。
剑柄由黄铜铸成,工艺较粗糙。
木质剑柄,涂黑色或棕色漆。
剑柄顶及竖向中部由黄铜皮包紧。
剑柄一面竖向铜皮有竖写的“校长蒋中正赐”或“校长蒋中正赠”字样,另一面竖向铜皮上有竖写“黄埔军校第壹期”大字,字右边有竖向“成功1925”或“1926成仁”小字,剑柄底有环包铜皮,环包铜皮一面中间有一个小按钮,用作卡住下面的剑鞘。
中正剑黄埔军校发放毕业佩剑,其军事教育和精神鼓舞作用的目的是很明显的。
对于黄埔军校学生,教官及官佐来说,获赐此剑是人生经历中非常有意义的纪念。
对有条件地,奖励性的发给少数官佐和广大军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
剑体上书有“蒋中正赐”几个大字,可以说发此剑也包含了蒋介石为个人树立权威的目的。
从“中正剑”剑体上都有“黄埔军校第×期”字样看,说明此种剑的发放对象仅限于黄埔军校内。
军校学生每期都不同,而教官和管理官佐不可能每期都换,所以剑应该主要是发给毕业学生的。
当时凡是在校的毕业生都领取到了“中正剑”,仅有个别在毕业前就被派出的军校学生未能领到。
不掌握军队,就没有实力,一切都无从谈起。
蒋介石是有政治野心的,从蒋介石的言论中知道,他十分崇拜拿破仑,因为拿破仑是以赫赫武功称霸欧洲于一时。
蒋介石更崇拜曾国潘,曾国潘也是以治兵有道,屡建军功而成为封疆大吏。
尤其是民国以来,蒋介石看到袁世凯由于掌握北洋军事实力,不但威迫清廷,还能左右民国大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后各大小军阀也是凭借个人的军队才能割据一方。
蒋介石同时也看到孙中山所从事的国民革命,以及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而发动的“北伐”也屡遭失败,就因为孙中山手中没有可靠的军队。
而他自己也因为手中没掌握军队,在军队中一直充任参谋一类的幕僚,副手,“为他人做嫁衣裳”,还受人排挤,奚落,以至长期一事无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