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 家族的浴血沐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家族的浴血沐火
“所有权势皆是冰山,
死心踏地地倚在冰山
上,迟早会落入海中
的,”裴炎在心底默默
地向裴藉说,可是裴藉
听不到,他现在耳朵里
只有皇太后的命令。
由于受到当朝皇太后的召见,裴小娥的名声更加大振。京城中大街小巷无不谈论这桩天下少有的绝闻。那些受过恩惠的流民与残疾人更是如同自己平空得了无数金银一般奔走相告,甚至有的喜极而泣,就在店铺前边跪倒一大片,对着天空大呼小叫:“人善人欺天不欺,到底天爷有眼哟!”
裴小娥却并不显得特别得意,她是那种有喜压在心底的人,款步走到众人面前,深作一辑,尽力抬高声音说:“小娥能有今天,全托了各位父老乡亲的照顾。常言说的好,学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有哪家大姐小妹愿意学的,来者不拘,小娥的手艺不敢有一丝隐瞒,将来众姐妹都能靠着自己的能耐吃饭穿衣,那才是真正的大喜呢!”一席话说得众人鼓掌叫好,门庭前更加热闹起来。
就在当晚,郑三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他来到店铺时,日已衔山,店前人群逐渐散尽,该关门打烊了。烛光下裴小娥脸色更加红润,郑三斜眼看了又看,一股温情汹涌澎湃,终于这个粗手粗脚又口咄的汉子鼓起勇气:“小娥,俺想…俺想辞了那边的差事,来店中专门照顾你…”
一切尽在意料中,裴小娥仍然“哎呀”笑着惊叫一声,白嫩的脖颈也染上红晕,但她随即大大方方地说:“郑三哥,你的心迹小娥明白,你没多读过书,可有句话应该知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咱…你去给我表哥说,叫你吹吹打打抬花轿来……”
郑三憨憨地笑了,悄悄抹把额上憋出的潮汗:“苏大人已接到朝廷命令,南边又要开仗,怕一时半会顾不过来。既然这样说,那俺…俺也去跟着苏大人从军,等立了军功回来,咱…”他吭吭哧哧地终于没说完,一只手却不由自主地抓住小娥空荡荡的衣袖。
小娥见他那幅窘相,含笑白了他一眼,却没有挣开。
东南起兵讨伐武则天的声势愈来愈大,骆宾王的一纸《讨武檄》雪片般撒遍东南数省大大小小近百个县,朝中上下人心一片惊惶。武则天坐朝的时间明显拉长,文武君臣议论纷纷,有进献讨乱之策的,有趁势表达忠心的。大殿中一改往日的肃穆,吵吵嚷嚷乱作一片。
武则天倒还能沉得住气,她索性叫侍立太监将那块浅紫色帷幕拉开,亲眼面对群臣。似乎为了显示大度镇静,她还特意将骆宾王那篇檄文当众展开连看带念,念完后含不露齿地笑道:“确实是篇好文章,如此文才绝佳之士,却不能为我所用,看来宰相倒有些失职哟!”说着斜眼去看裴炎,裴炎正在低头沉思什么,却没有看见那束用意复杂目光。
见裴炎没有领会自己的意图,武则天意犹未尽,索性提名道姓地说:“裴炎呀,你身为宰相,现在有人扯旗造反了,你看该如何对付才好?”
裴炎这才省过神来,忙上前紧赶一步:“太后,臣方才正在想这件事情,臣思来想去,正所谓水有源,树有根,天下事情无不有因有果。臣以为李敬业本人并不足道,但他扯旗造反,之所以能有如此众多响应者,其根源在于皇上已经年长,却一直没有御殿亲政,以致于被这帮人当作了借口。请恕臣直言,若太后能早日还政于皇上,叛军便失去了起兵的名分,所谓出师无名,自然会分崩离析,不须派兵而其自平。如此一来,太后也可肃清百姓误会,朝野一片和睦,于人于己于国都再好不过。”
说这番话时,裴炎其实想了很多,他了解武则天,但他更希望能尽到一个老臣的职责,至于话说出口的后果,他反复掂量,最后仍鼓起勇气一吐为快。
果然,话一出口,本来满是嘤嘤嗡嗡议论声的大殿中立刻安静下来,众人看看裴炎,又把目光溜向高高在上的武则天,揣摸着他们的心理,个个战战兢兢,噤若寒蝉。
武则天开始后悔不该将帷帐撤去,此刻她脸上火辣辣的却不知该如何回答。裴炎的话简直如同在替叛军来讨伐自己,而自己却束手无措,不知该如何回击。是啊,道理明摆着的。
“裴炎,纵然你是老臣,可惜却无论如何也留不得了,”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疲惫地闭上眼睛,一切瞬间都消失了,她只听见自己头脑深处传来的嗡嗡耳鸣。
其实惊吓与惴惴不安也只是朝堂上那一刻特定氛围所造成的心理状态,下得朝来,更多的人才忽然意识到扬州距京城尚数千里之遥,他们的生活并未曾受到什么影响,再说以朝廷兵力去抗击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反叛将领,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想,众人便立刻恢复了平静。倒是曾经昙花一现而现在平淡下来的老臣如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从中看出了门道。他们自从极力扶持武则天为皇后而大受重用之后,多少年来便偃旗息鼓,再没有施展招数的机会,而此刻,他们看到,一个虽不比当年,但同样能显露自己的时机就在眼前。
“裴炎也太狂妄了,竟敢当众说那样的话,分明也是在造反嘛!”李义府看着迅速衰老下去的许敬宗,想想自己肯定也是如此。说罢不由暗叹:“唉,大显风头的机会恐怕不会太多啦!”
许敬宗自然也有同感,极力赞同:“裴炎当初和裴行俭等人反对太后入主正宫,当时正是用人之机,他们侥幸逃脱。但如今裴炎气焰嚣张,我能看出来太后心中想说而没说出的意思,咱们这时若奏他一本,不但趁了太后的心思,也显得咱们伶俐乖巧,保不定又是一番大有作为呢!哎呀,我老家有句话叫作纸糊的船儿铁船舵。李大人你想,在险滩急流中,两岸悬崖峭壁,再硬的船儿岂不也象纸糊的一般,稍不留神触到崖上,顷刻间便撞成碎片!惟有艄公掌的那船舵,那才真是铁的,只要舵能掌好,船自然就没事。”
李义府摸着短须肯首不已:“许大人算是说出了真道理,现如今在朝廷做事,正好比险滩中行船,是否是泰,全靠咱们如何掌舵了。对,咱就从裴炎身上下刀,你我立刻写疏奏弹劾裴炎,告他攻讦朝政,对老太后大不敬之罪!”
“这还不够,”许敬宗咧嘴作出老谋深算的模样,“人算不如天算,也是他裴炎命中该绝,他那外甥薛仲璋正好在造反军中,听说李敬业等人之所以能轻易造起反来,薛仲璋倒功不可没呢!咱就抓住这个把柄,告他与侄儿里外串通,欲图谋不轨。李大人,你看太后最怕什么,坐金鸾殿的人还不最怕有人造她的反!这个罪名一扣上,保管叫裴炎有死无活!”
“好,好,那咱们就立刻准备,明日一早奏本递上去,静等着好戏开场!”李义府眉开眼笑,连挑大拇指。
许敬宗得意劲上来:“李大人你又想简单啦。记得当初裴炎、裴行俭等人是咱的老对头,咱就是靠着和他们作对才留在了朝廷,否则老骨头早不知扔到哪块荒山野岭了。现在咱俩一齐上奏,岂不明白着公报私怨么?!再说光咱俩上奏,气势还不够。我想好了,咱再叫人监察御史们一块儿递上疏奏,到那时,咱不显山不露水地大功就告成啦!”
李义府这回更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好,还是许大人做事稳当,他们裴家号称名门望族,绵延了几百年,这回恐怕要恐怕要彻底栽跟头啦!”
自从在朝堂上将矛盾摆到光天化日之下后,裴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处境,他只是还不愿用最坏的打算来推测自己。依他想来,武则天权欲固然过重,心肠固然狠毒,但大敌当前,她或许还是要考虑到朝廷内部的稳定。虽然她不会听从自己,但还不至于立刻要将自己怎么样。不过退一步想,裴炎仍然不特别担心,家中老小早在裴行俭去世后随灵枢回了河东老家,自己眼下无牵无挂,即便有些不好的事情,也省得别人担心受怕,更何况行俭与武氏已结为亲家,情面上总还有些顾忌吧!
然而裴炎独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外甥薛仲璋目前正在讨伐大军中,而且地位还颇引人注目,这恰恰给别人授之以柄。就在第二天早朝时,以监察御史开头,许敬宗、李义府等一大帮臣僚紧随其后,当面递上疏奏,无非弹劾裴炎身为宰相,是国家元老,又系托孤之臣,可他却没有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地辅佐太后临朝听制,反而处处掣肘,步步设阻,又借叛乱胁迫太后还政于皇上,其用心险恶已经昭昭于天下。更不可饶恕的是,裴炎唆使其外甥薛仲璋投奔叛军,助纣为虐,自己则在暗中为内应。他们舅甥二人,一个在外武斗,一个在内文斗,大唐出此逆臣,罪不容诛!
大约武则天早就猜测出这些奏折的内容,特意叫身旁侍立的上官婉儿当场宣读。上官婉儿站在武则天一尺多远的地方,亭亭玉立,与武则天雍容华贵比起来,显得清淡而高雅,薄绸衣裙紧缩住窈窕身段,越发楚楚动人,宛如出水芙蓉,叶瓣上似乎还滚动着清晨的露珠。武三思每次站在阶下,眼光始终不离其左右,喉结不断上下蠕动,口水不住吞咽,仿佛盯住的是一道美味大餐。
由于精心准备,每份疏奏都写得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好,上官婉儿清脆婉转的声音抑扬顿挫,金石铭刻般深深印在每个朝臣的心里。

好容易读完了,武则天翻了翻白眼珠,语气阴冷地说:“裴炎,这是众大臣的意思,你也听清楚了,现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大殿内一片落寞沉寂。裴炎没有垂头丧气,依然抬脸平视着一切,但他没有吭声。
是啊,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太后就坐在御案后边,自己上次刚刚与她争执过,言辞激烈地要她还政于皇上。可是,这能算是有罪么?!自己的外甥薛仲璋,确实正在李敬业军中,或许此刻正在扬州城中热火朝天地调兵遣将,梦想着有朝一日杀进长安,揪住武则天头发痛快淋漓地质问她一番,然后一刀砍为两段。可是这帮人想的实在太简单了,武则天在政治旋涡中惨淡经营三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若没有十足的把握,她敢如此大胆地坐在这金殿之上么?!单凭东南一隅来讨伐她,岂不是飞蛾扑火?!
裴炎清瘦的脸上略微发青,他想了很多,但却没有能够说出一句话。
裴炎既不低头认罪,又不极力辩解反而显得一脸茫然若有所思的神情,令武则天大感意外。她突然觉得这个高深莫测的老头令人恐惧,恐惧感在武则天心中很少能感觉到,所以也就分外深刻。终于,武则天下了决心,她准了这些人的奏折,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待御史鱼承晔审察裴炎,并当场令站在大殿门外的裴藉带左右金吾卫将裴炎拉下去投入狱中。
裴藉闻命一愣神,但也就一愣神的工夫,他机灵圆滑的表情立刻恢复平静。通通的马靴踩在大殿金砖上,裴藉站在裴炎面前,厉声冲跟在身后的金吾卫们喝道:“奉皇太后懿旨,将罪臣带下殿去!”
没有推推搡搡,没有扯扯拽拽地大叫冤屈,裴炎平静地转身离开。在转身的一刹那,裴炎无意中撞到了裴藉的眼神。裴藉的双眼如雨后一潭深绿的池水,深不见底。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渴望着大有作为,他宁愿抛弃一切而成全自己的所谓事业。而事业的核心,便是殿上高高在龙床上的皇太后,为此他可以不顾一切。
“所有权势皆是冰山,死心踏地地倚在冰山上,迟早会落入海中的,”裴炎在心底默默地向裴藉说,可是裴藉听不到,他现在耳朵里只有皇太后的命令。
“还好,他的命运我总算不用亲眼看到了,”裴炎莫名其妙地涌上一丝欣慰,他转身走下殿中,背影消失在大殿门口,一晃间消失了。两侧站立的文官武将们心里清楚,也许,在朝堂中晃动了几十年的这个身影,再也不会在这里出现了。
裴炎下狱之后,骞味道、鱼承晔立刻禀承武则天旨意,草草凑成一纸口供。当一切行将结束时,骞味道待特意磨蹭片刻,等鱼承晔走出后,小声说:“裴大人,您我共事多年,您的性情下官再清楚不过。依下官看,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如大人亲手写一封谢罪奏折,说明自家其实是希望太后亲政的,只不过一时糊涂言乱语说差了,话说到这份上,想来太后会宽宥的。何况在下听说朝中大臣为大人求请的不在少数,全身免祸并不算难事。”
革去官袍乌纱的裴炎更显消瘦,他凄然一笑:“多谢骞大人美言,可惜狐贵在皮,人贵在骨,裴炎皮肉虽弱,骨头却是硬的。宰相下狱,天下风闻,纵然全身免祸,又有什么意思呢?裴炎就不给骞人添麻烦了。”
光宅元年的十月,秋气已经渐浓,早早凋落的枯叶随风四下乱旋。裴炎面对着一汪碧水似的蓝天,淡淡的白云飘浮在水面上,面对天高云淡,他发出最后一声长叹,在都亭驿下融入了遥不可及的这一切。
裴家许多人都受到牵连,有的相继处斩,大多流放边荒。为裴炎收敛尸身的,是裴小娥和一帮她的追随着。
别人有官有禄,躲之唯恐不及。但小娥不怕,她身后那些以大地为床以蓝天为被的流民也不怕。他们热热闹闹地为裴炎举行了丧葬,暂时安置于长安城外终南山脚下。“等有机会了,裴大人还是要回老家去的,”裴小娥虽然双眼泛红,但并没有流泪,由于流泪过多,她已经深深厌恶了流泪的作用,她平静地对众人这样说。
就在送葬回来的途中,裴小娥远远看到一群卫士押解着一名垂头丧气的朝廷官员走出长安城,散乱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面孔,佝偻的身躯一步一趋。有人打听到消息跑来告诉她说:“那个家伙就是韦弘机,现在朝廷打仗,他掌握钱粮,却昧着良心克扣,结果落得这么个下场,听人讲这家伙当年风光得很呢!现在怎么样?!”
见裴小娥没有说话,那个打探消息的人以为裴小娥还在为裴炎难过,便借着话题又说:“这就叫报应!我还听那边人私下议论,说这家伙儿子也不是东西,当初他把自己的原配妻子残害至死,却娶进一个妓院的臊货。妓院里的那帮娘们,只认的金银,管什么真情假意。这个臊娘们进门没多久就和他府中一个当差的叫什么乌卒的好上了,勾勾搭搭这么多年,这小子愣被蒙在鼓里!这下可好,他家倒了大霉,家产都叫抄没了,那个妓女媳妇趁火打劫,拿走了他家私藏的救命银子和那个姓乌的跑得没影没踪!唉,快看,就是那小子,跟着他爹过来了!”
裴小娥放眼望去,一个身材高挑的人同样垂头丧气地走出城门,虽然时隔多年,她依然知道,那人正是韦秀卿。秋风忽地吹起,那人似乎猛地一打哆嗦,身上单衣单衫飞扬起老高,宛如一片枯叶萧萧发抖。
“你过去,拿些银两送给他吧,他们不是发配充军么?路上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裴小娥依旧面色沉静,缓缓说道。
不料打探消息的人却忿忿不平起来:“您也太菩萨心肠了。穷苦人救济得,可这…他是什么东西,我…我不去!”
裴小娥没有再坚持,掉过脸望着别处。天远地阔,群山郁郁苍苍,似有阵阵涛声沿山谷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倾诉着弥久的远古心肠。她忽然想起昨日听人讲到的一件事,在朝廷派人查抄裴炎府中家产时,负责查抄的陆承恩兴致勃勃,满以为这回又大有油水可捞,不料结果却大失所望,这位宰相家中一贫如洗,连家中存的米面加起来还不足一石。消息传至朝廷,人人啧啧连声,武则天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
想起这些,裴小娥心内一宽,接着她又想到更叫人互相传闻拍手称奇的一件事。
裴炎的侄儿,刚当上太仆寺丞的裴先,正当年轻时节,按牵连的罪名应当叛处流放。不过武则天似乎因为裴炎家境出人意料的清贫而被感动,下诏赦免裴先。裴先却不依不饶,当着众人的面直立在大殿中央,大声喝道:“皇太后,你身为李家的媳妇,如今却在自己儿子身上打主意,妄图窃取李氏江山为武氏所有,谁近谁远竟然都分不清了!我伯父为国家打算,你却凭私心治他的罪,只怕将来会有无数李敬业起兵反叛,太后的位子怕也要坐不稳了!臣仍坚持伯父意愿,恳求你尽早还改于皇上,李氏江山就是李氏的。只有还改于皇上,太后才可以有欢度晚年的机会,否则只怕连清福也难享了!”
武则天万不料他小小年纪如此刚烈,竟会破口大骂般地讲出这话来,全然就是他伯父裴炎再生,甚至比裴炎还要可怕几分,她一反沉静的常态,拍案大叫:“反了,反了!快拉出去!”
裴先被禁军挟住往外拖,他却面无惧色回头叫道:“现在听臣之话,还不算太晚,否则真应了臣言,只怕将来后悔也来不及啦!”
武则天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她暴怒地如同一头发狂的狮子,御案拍得通通作响:“快拉出大殿,狠狠打他一百大棍,流放到最边远地方,再别叫他回来!”
阶下大臣本以为裴先一定不得好死了,但结果却令他们大感意外,这种处置,根本不符合武则天的性格,事后想想,也只能拿“以硬碰硬,反而得生”来解释了。
裴小娥想到这里,忍不住宽慰地一笑,女人的心思或许只有女人知晓,而女人知晓了却又说不出。不管怎样,武则天到底还是一个女人哪!好在流放的虽然遥远,却能保全一条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裴家不绝啊!
回到店铺中,有人送来表哥苏味道的信,他说李敬业起兵虽然气势汹汹,其实却不堪一击,大军很快就要得胜回营了。信末还特别提到,郑三不但立了军功,而且安然无恙,眼下就在自己身边,还说等回来后要与自己商议一件大事。
裴小娥看着看着,夹信的双脚微微发抖,终于脸上一红将信捂在胸前,看看四下无人,偷偷地笑了。
世事悠悠,白云苍狗,自裴炎被斩之后,有人便说显赫一时的裴家这下可完了,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还能有什么翻身的念头。
然而他们不知道,正如几乎每本家谱上都写到自己家族“瓜瓞绵绵”一样,一个家族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纵然河面有时会结冰,而冰下的潜流则是永动不息的。当经历苍海桑田,时光车轮滚滚向前,历史重新打开新的一页后,裴氏家族中又在另一页上大书上写下令人眩目的一章。
没有谁会想到,百余年后,当大唐在安史之乱中如同大病一场而虚弱不堪时,又是裴氏中人,担当起中兴大唐的职责,支撑着这个大朝风风雨雨地坚持走下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