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贼”洪承畴堪称为一代名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史评论界,洪承畴一般被人们定义为汉奸,“卖国贼”。我是在看《李自成》这本书的时候接触到洪承畴这个人物的,当时我年纪还很小,看不太懂,印象比较深刻是他在潼关大设伏狙击李闯王,洪承畴是书中“恶魔”级别的反叛。随着年岁的增长,看得书越来越多了,是非观也有了一些的变化。现在再看洪承畴,觉得洪承畴为明朝也算是仁至义尽了,站在纯军事领域的角度来看,被人骂名为“卖国贼”的洪承畴堪称为一代名将。
名将与“卖国贼”之间并无矛盾,一个很简单的类比,**,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建国后反党叛国,企图谋朝篡位。我们的政府(也就是官方)现在还是承认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因为他曾叛逃到蒙古就否定他在军事领域的贡献。
第一,洪承畴对明朝的贡献。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比较有影响,很有才华的军事家。他24岁中了进士,说明洪承畴是属于那种“饱读诗书”的人。然后洪承畴在江浙一带任职。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629年,农民军攻打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命文官洪承畴率兵救急,赶鸭子上架,洪承畴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初出茅庐的洪承畴大获全胜,解了韩城之围。
从此,洪承畴声名鹊起,他和其他明朝将领的“剿抚并举”策略不同,就一个字:“杀”。而且事实证明洪承畴是对的,明末很多的农民军都是反复无常,造反了又投降,投降了又造反,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镇压。洪承畴用农民军的鲜血累积的战功升迁到了陕西三边总督的位置。
随后洪承畴还追剿了其他一些农民武装,这期间十年时间,洪承畴转战中原沙场,多次击败李自成等人,他采取的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围歼”的战术。在潼关设伏击败李自成,应该可以算是洪承畴的得意之作,据记载,李自成仅率十八骑逃脱。明末的整个农民起义因为他主导的“剿匪”而走向了低潮。洪承畴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明朝末年剿灭农民军的名将之一。洪承畴与孙传庭、左良玉等齐名,吴三桂、贺人龙、曹变蛟等人都曾是他的部下。
1640年冬,清军进攻锦州及宁远,守将祖大寿向朝廷求救。蓟辽总督洪承畴奉命前去增援,他当时指挥着八镇总兵十三万大军。洪承畴本意不急于进兵,提出了“先守后战”,“待敌困乏时再疾攻之”的正确策略。
兵部尚书陈新甲不顾实际,主张速战速决,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骐作监军,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陈新甲还密奏崇祯下令催战。因为崇祯此人疑心很重,洪承畴不得已在粮草尚留在远地的情况下,进兵松山。
果然,一天之内,清兵掘壕三道,从锦州西面往南,一直到海边,完全截断了明军粮道。明军恐慌,因为军粮仅供三天。洪承畴决意组织八镇总兵死战突围,不想大同总兵王朴率本部人马乘夜逃遁,八镇总兵纷纷效尤,明军不战而溃,清军趁势掩杀,明军大败。

洪承畴留万余明军驻城,决意死守松山,命令其他总兵率部突围冲阵,突围明军遭清军拦截,进退不能,或被清军全歼,或被海潮席卷,仅有二百余人幸免,吴三桂等六位总兵逃入宁远。
清兵大队合围松山孤城,只围不攻。洪承畴被困五个月,屡次组织突围尽皆失败,援军不至。明军副将夏成德秘密降清,引清兵暗夜登城。据传说,城破时,洪承畴突围而走,马失前蹄被清兵生擒。
第二,洪承畴降清情有可原。
洪承畴被擒之后骂不绝口,曾经想自杀,但没有成功。因为他这个人太有才华了,所以皇太极非常重视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要劝降他。如果他没什么本事,清朝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从反面证明了洪承畴的军事才华和价值。
据野史记载,洪承畴被擒之后曾绝食,于是皇太极派爱妃小博尔济吉特氏去送人参汤,洪承畴以为是毒药,慨然饮之。《清史稿》记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人们指责洪承畴降清认为他对后来的清的嘉定,扬州三屠负有间接责任。笔者认为那是发生在洪承畴投降以后的事,乃至部分人认为的满清入关后杀汉人杀了多少多少,这些都不能要求洪承畴未卜先知。
第二,洪承畴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
多尔衮接受洪承畴的意见,先遗官宣布王令,录用明朝降臣,设府县施政,稳定社会秩序,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约束军纪,秋毫无犯;免除三饷,民有轻负之喜。
洪承畴借助参与国家大计之机,对清朝的政权建设、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一系列措施,诸如袭明制、行保举、选人才、学汉语、读儒书等,促进社会发展。
洪承畴授命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的重任,采取“以抚为主,以剿有辅”的策略。在政治上联络族汉地主,以“原官留任”为条件,招抚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招降郑芝龙,清军入闽;军事上以瓦解前明兵部尚书张缙颜的抗清力量为重点,使豫、鄂、湘诸省四十余寨“渐次驯服”;文化上则连续开科取士,(传说有“状元不满中,汉女不入官”的条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使新进之士有机参与朝政;经济上疏请准予减免苏杭赋税,停征漕粮等。这些措施,对缓和民族矛盾,减少兵火洗劫,生灵涂炭,减轻人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均起了积极作用。洪承畴然后帮助清朝进攻内地,直取云贵,后来只要抬出“洪承畴”三个字,许多明朝的将领就纷纷投降。史书说:“清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是为承畴事成之”。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