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前妻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在家做霸王做习惯了,丈母娘遵循着一种“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的逻辑。在她的脑子里,不光是我,而且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都欠了她。她的思维方式是:我认为我家是金枝玉叶→所以我家就是金枝玉叶→所以我女儿该嫁国家领导人的公子→李守杰不是国家领导人的公子→我们家为李守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李守杰欠了我的→我怎么要求他都不算过分。
这就是“泼妇式阴盛阳衰”的生存方式:胡搅蛮缠、寡廉鲜耻、阴险算计、虚张声势。既然她们认为我欠了她们,那么她们就要向我讨债了。
从结婚开始,前妻那四个兄弟,外加丈母娘老丈人,甚至丈母娘她妈,凡是有口气能爬得动的,一年到头走马灯一样往北京跑,看病的,买东西的,散心的,旅游的,找工作的……十年里头就没消停过,还都他妈只带单程车票的钱。
最初咱还挺CJ,把他们当亲戚看,来看病的联系医院,来旅游的陪着人家逛,来买东西的咱掏钱,够可以了吧?但是累啊,一回两回可以,可要是没完没了,时间长了你能不烦吗?
她那几个兄弟也真叫没出息,你来玩就玩呗,临走都还跟搬家一样拿这拿那的,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以前我家看的是台34寸的CRT彩电,松下的,后来买了液晶电视后淘汰了,放在次卧里。我前妻是个不折不扣的视霸,她这辈子只有两个文化消费:一是看各式各样的肥皂剧,二是看张爱玲的小说。我跟她看电视看不到一起,但她霸道啊,我也不想跟她抢,所以只有一台电视的时候我就把收视权让给她了。
有了两台电视以后,我想看电视的话就看那台被淘汰的CRT彩电。结果没过多久,有段时间我出差回来,一看电视没了,就问前妻咋回事。前妻说,前些天她弟弟来了,看我家这台彩电没用,就抱走了。
我操,从北京到安徽扛着这么大一台彩电,又是坐火车又是转汽车又是转拖拉机的,你丫累不累啊?
有句电影台词说:“不是我们的不行,而是共军太狡猾。”前丈母娘是个信奉无赖哲学、市侩哲学和悍妇哲学,生活经验异常丰富的泼妇,良心大大的坏。丫这辈子没创造过一分钱的产值,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研究驭男之术上了,是一个把血性男人变成太监窝囊废的世界级专家。
有时我觉得,丈母娘这个本事,完全可以申请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什么的。虽说驭男术是门冷僻学科,暂时还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太大帮助,但人家取得的成就确实突出,别说在国内独占鳌头,就是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她那个水平也绝对称得上泰斗什么的,绝不亚于霍金在量子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我的那个前老丈人,被前丈母娘调教得那叫一个听话,在她面前那感觉就跟太监见武则天似的,说话连大气都不敢出。在家里不光干农活,连做饭洗衣服看孩子这类重任都一肩挑了。也难怪,连村干部都怕丫,你说他这普通村民能不怕吗?
有时我常想,要是当年希拉里请我丈母娘做自己的爱情顾问,那绝对要把克林顿这个花花公子调成一个太监,打死丫都不敢去搞什么莱温斯基。
要是丫就在她自己家窝里横,那我管不了人家的闲事。问题是,丫从我和前妻结婚前后,就开始向我前妻传授革命经验。比如说,婚后坚决不动手做饭,坚决不打扫房间,坚决不洗碗扫地抹桌子,坚决要掌握家庭财权,坚决要学会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坚决学会用性生活当作要挟的工具,以达到无理也有三分理的效果……
一般而言,男人跟年纪相仿的女人相比,心眼要少的多。我前妻母女俩在背后挖空心思策划怎么把我调教成窝囊废时,我这傻小子还一天到晚省吃俭用,绞尽脑汁琢磨着怎么让这个家更成功,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电器……说出来大大伙儿大概都不信,我一个月小两万的薪水,可抽烟到现在还不过是个四五块一包的中南海,喝酒不过喝十几块一瓶的二锅头,跟胡同里蹬三轮的老大爷一个档次,为啥呀,习惯了呗。
有丈母娘这个狗头军师常来毁人不倦,前妻就逐渐对我采取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压政策,婚后脾气一天天见长,在家干活越来越懒,在外消费越来越凶,对我越来越多怨言,越来越少关心,还成天动不动就威胁我要离婚。靠,真要离婚谁怕谁啊,我起初只是把她这看成是胡闹,没跟她认真计较。
而对性生活,也越来越苛刻,最后发展到每过一次性生活都要提一个额外的物质条件。
其实,她这么着不但害了我,也害了她自己。因为她既然把性当成一种奇货可居的紧俏商品,那么她也就不得不被迫压抑自己的**,这样才能达到通过囤积居奇控制男人的效果。
一个生理原本正常的人,长时间强迫性地压抑**,慢慢地她就会变成性冷淡。而性冷淡会导致她体内激素状况发生变化,所以我前妻的模样越来越男性化:皮肤越来越粗,痘痘越来越多,体毛越来越重,脾气越来越躁。
不得不承认,从我认识前妻开始,我就没有欣赏过她,而只有同情和感动,谈不上精神层次的共鸣。
那时还不懂得分析人的本质,只是跟她在一起没几个月就发现了,她似乎算不上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比如那时看电影,她经常会问一些让我瞠目结舌的问题,比如:清朝是哪年灭亡的?康熙不是汉族人吗?英国到美国难道非要坐船,不能坐火车吗?宋美龄的名字怎么跟宋庆龄这么接近啊,她们是不是姐妹?……

最初几年,我虽然纳闷她这连初中生都不如的知识水平是怎么考上大学的,但多少还有耐心回答;后来几年,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实在不耐烦了,回答只有俩字:白痴!
不过,不光我不欣赏她,她也并不欣赏我。她就常说,你知道那么多能怎么样?还不是得上班拿几个破工资,有本事跟人家比尔·盖茨那样有钱啊?虽然她年薪不过是我的四分之一,但还是看不上我这几个破钱。
那时虽然我也感觉这桩婚姻越来越没意思了,偶尔也会动离婚的念头,但一想到刚认识时那段短暂的好时光,觉得那时她既然鼓起勇气来找我,应该说明她还是爱我的啊,是不是我做的还不够好?再说,我有了个女儿呀,渐渐长大了,离婚对她该有多大伤害?
就这么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十年,就这么过来的。
有句老话,叫“门当户对”。以前我把它理解成了一种陈腐的教条,以为有了爱与宽容,什么门第之类的腐朽观念完全都不能阻挡。但经历过十年痛苦折磨后,我才算明白了,“门当户对”这句老话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婚姻的一个总结,也是我这类以身试法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门当户对只是对世界观相同的一个世俗化的概括,以世界观为基础,包含了其他世俗化的外在条件。相同的成长环境,相同的教育,相同的家庭氛围,所培养出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致接近,因此形成的道德观,利益观,善恶观,审美情趣、个人修养等等也会大致接近。
古人们在总结“门当户对”这四个字时,大概没有想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那时的“门当户对”更加偏重于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因为那时妇女处于绝对依附于男子的地位,要讲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女人对男人要遵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条件服从原则。所以,即使是“三观”有差异,也被这种无条件的服从所掩盖,或者说约束了。
但以当代婚姻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一桩婚姻是美满还是痛苦的终极基础。因为现代社会讲究尊重人的个性自由,早已打破了“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妇女地位有了长足提高,男子再也不能要求女人在“三观”问题上无条件服从自己了。这种条件下,“三观”是否兼容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不一定要完全相似,但必须兼容。
我所理解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指双方原先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半斤八两。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虽然也牵扯到两个家庭,但归根结底是两个人的事。在结婚前,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可能会有所差别;但进入婚姻后,夫妻同顶一片蓝天,那么双方原先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差异,会被一个小家的共同经济基础所取代。
真正的“门当户对”,是家庭文化观念必须接近或者兼容。
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社会地位、家族传统或者家庭成员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家庭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风”。比如官员家庭,商人家庭,下层劳动者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还比如无赖家庭,市侩家庭,悍妇家庭、罪犯家庭等等。这种家庭文化是动态的,但在一定阶段之内是相对稳固的。
不同的家庭文化,决定了从这些家庭里边走出来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官员家庭走出的人,可能比较有教养,比较单纯没有太多坏心眼(官场倾轧虽然厉害,但为官者很少愿意把官场习气带回家里,因此官员子女反而比较单纯,这是接触不少官员子女后发现的一个共性),但同时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商人家庭出来的人,特别注意有来有往,公平交易,知恩必报但又斤斤计较,而且特别重视诺言;而从无赖家庭出来的人,道德感极差,走到哪里无赖就耍到哪里,轻诺寡信,把当寄生虫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从市侩家庭里出来的人,则浅薄势利,庸俗贪婪,天天盼望着一步登天。
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一个家庭可能是几种家庭文化的综合体。一个官员家庭,也许也有一些商人家庭的影子,也许还有市侩家庭的影响;一个无赖家庭,也许同时还是个悍妇家庭,等等。
形成家庭文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看这个家庭数十年里的社会地位,上一代的价值取向,还有家族传承下的文化积淀。
当然,各类家庭里,其成员出现叛逆的可能性也不少;但这种叛逆往往只是某一方面的叛逆,而不是对本家庭文化的彻底颠覆。
美国有个叫亨廷顿的人,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因为这些差异产生的利益冲突,是导致全世界战争不止、冲突不休的根本原因之一。
世界上的冲突如此,家庭内的冲突何尝不是如此。由于家庭文化导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决定着婚姻冲突的激烈程度。
“三观”差异小的,缺点少的,相处得就比较容易,即使有矛盾,也可以通过沟通解决。毕竟双方的观念差异不大,遵循共同的行为底线,有着共同的善恶标准,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崇尚类似的生活方式,沟通起来彼此很清楚对方想要什么,所以非常容易沟通取得共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