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临阵练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京和费奇先生握了握手,再次承诺,如果有缘相遇,会遵守承诺送其一枚珍品雨花石,言罢辞别。
走出茶社后,楚绍南和燕京、孟莉莉在夫子庙又转了会儿,楚绍南问燕京:“刚才你那手飞石穿筒的功夫不错啊。”
孟莉莉举着在路边买的小吃不无夸奖地说:“京京还会飞石打**呢。”
燕京瞪了孟莉莉一眼对楚绍南解释说:“是小时候总在鹅卵石里打滚,天天去找雨花石,把不是雨花石的鹅卵石远远扔出去,练着玩的。哪能打**那么神啊。”
楚绍南哈哈一笑说:“你这样有准头的人以后打枪一定会是神枪手的。走,我们喝酒去。”两人举杯互敬,一醉方休,那天晚上多亏有孟莉莉在旁把两个醉鬼弄回家。
从这天晚上开始,他们各为对方的英姿和才学所折服,乱世英雄惺惺相惜,从此成了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梦绍南长燕京三岁,又出过国留学,自然成了燕京敬佩的兄长。
自从11月份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后,政府机关和大工厂及大学等机构纷纷迁到武汉或重庆。金陵大学也西迁成都,校长杭立武要燕京做为南京城防工事顾问和本地人的身份奉命留守学校,然后他护送文物也去了成都。燕京便到处帮助市民修防空洞,经常与楚绍南相约喝酒议事。
楚绍南上阵地的第一天就发现士兵们在加固工事时挖出了几块奇形怪状的雨花石,他便传信要燕京上来看看。结果燕京第二天上了阵地还没等细看雨花石日军便发起了对雨花台的进攻。燕京说死也没有听从楚绍南的劝送,留下来与士兵们一起战斗。三天功夫便在枪法如神、精通各种轻重装备的楚绍南指导下掌握了轻、重机枪和手枪的使用方法,而且哪有事就出现在哪里,成了梦绍南的得力助手。
在日军成群进攻时,燕京的手榴弹成了掷弹筒,甚至比掷弹洞威力还大,因为他扔的既远又准,手榴弹的延时时间是4到5秒,正好在日军头顶爆炸,杀伤力极强。更绝的是,燕京可以双手投弹,可以投向一处,形成子母雷效果,还可以相邻两处目标呼应而炸。
学会了各种枪械的操作后,楚绍南便开始教燕京练枪法的准头,果不出楚绍南预料,燕京很快达到了优等射手程度,而且用长枪打得更准。楚绍南便按着这个特点让燕京集中练步枪和机关枪。燕京从第一天的打固定目标十发三中开始,逐渐揉进自己飞石打**的感觉,枪法突飞猛进,第二天达到了打固定目标十发五中,打移动目标十发三中,第三天便达到了固定目标十发八中,移动目标十发五中。
而梳齐耳短发,俏面细汗沁出,胳膊上戴着红十字袖章的孟莉莉,是负责雨花台阵地战地救护队的队长。她指挥着南京市民组织的担架队和茶水供应队,帮助部队抬运伤员和阵亡士兵遗体,组织茶水和炒面供应等。
听楚绍南赞赏孟莉莉的勇敢,燕京悄悄告诉楚绍南:“我们本来想在这个月的圣诞节结婚的,没想到日军这么快就打过来了。这下生死都难卜了,何谈结婚。”
孟莉莉虽然是学医的,但满阵地上的死伤和鲜血还是让她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坚持着,努力着,没有退下火线。这次日军炮轰后,楚绍南命令她和救护队,带着剩下的几名伤员撤下阵地,不用再回阵地来了。
日军是从12月6日开始进攻外围阵地的,虽经一线各防守部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还是陆续突破了各外围阵地,对雨花台的攻击是从前天也就是12月10日开始的。
八十八师的全体官兵打得异常艰苦,三天的拼命防守使阵地前留下了上千具日军尸体,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6000名官兵倒下。时近中午,全团的官兵只剩下一个连的兵力了,楚绍南和燕京每人抱着一挺捷克轻机枪,为了节省子弹打着点射。
燕京忙里偷闲,扭头大声向楚绍南喊着:“楚兄,我已经打倒18个鬼子了,够本了!你呢?过40个了么?”
楚绍南也大声回应着:“要是算在上海的26个,我打死43个鬼子了。我也够本了!”
燕京现在用步枪已达到了固定目标十发九中,一个点射后,大叫:“哈,又报销一个,19个了,我要追上你,超过你!”
两人对杀鬼子的计数曾经相约过,一定要确定死的的才算,打伤炸残的、判断不了生死的都不算。
又是一阵炮弹过后,一直注意观察局势的楚绍南,发现左右两翼都被日军突破,我方已无弹药的军队纷纷后撤。他当机立断地下令:“日军马上就会包抄上来,大家跟我撤退!”说着他站起身把机枪里剩余的子弹全部倾泻在对面的日军冲锋部队中。燕京也扔下打完子弹的机枪,把脚下的几颗手榴弹扔了出去。然后两人各提着一把手枪走在最后向山下撤去。

楚绍南随着剩下的数百名官兵,一窝蜂似的从雨花台涌向中华门。他一路保护着燕京向山下撤去,一面清醒地分析着敌我形势。
楚绍南在学习兵法时深知,不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敌我双方的胜败取决于势,得势者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得势者得天下。日军现在是得势,是现代武器的先进之势,是日本大和武士的狂热之势,这个势是短势的,因为他们是侵略,是不得人心的占领,更主要的是,日军面对的中华民族是一只虽然昏睡但后劲却十足的睡狮!
目前的大溃败有多种原因,现在主要体现在军队高级将领那单调低下的指挥素质和部分人畏敌如虎的怯懦上。决策时优柔寡断战和不定,更有军阀的顽疾,私心大于公心,全局服从局部,时刻图谋自保,才造成被动挨打的溃退局面。华北开战一个月,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数条战线全线溃败,日军香月清司的3个师团竟赶得10多个中国师沿平汉线一路败退。淞沪会战后仅一个月时间,日军便乘胜追击,驱赶着中国的退兵打到了南京。
尽管中队有优秀的士兵,下层官兵也大多忠勇可嘉,有拼死报国之心,勇于血洒沙场,这点从淞沪之战的开局进攻和死守防御就可以看出来,中人屡有上佳表现。就是因为没有好的战略战术,没有好的长官指挥而造成兵败如山倒的大溃败局面。而且看来这种溃败势态还要持续下去。
中华门共有四重门,他们撤退到第三重瓮城时,燕京突然发现孟莉莉正在人群中逆流而上。燕京高喊着“莉莉”两个扑到一起。看到燕京活着撤下来了,孟莉莉喜极而泣。
这时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地向南京的13个城门集中轰炸,古老坚固的城墙被炸得乱石横飞,城墙四周房倒屋塌,城墙洞开,城里的守军都可以清楚地看见日军士兵晃动的钢盔。
八十八师残部在师长孙元良带领下慌乱地沿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向下关撤退。城内的街道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士兵遗弃的装备,有各种枪械、车辆、背包等。到了新街口前面传来吵杂声,部队撤退的速度减缓了下来。孟莉莉对楚绍南说:“前面是国际安全区了。”
他们挤到前面的路口,看到路边插着两面白底红圈红十字的小旗。一个高大的胖胖的戴着圆眼镜的德国人和一名美国牧师正挥着小旗在用英语劝阻着军人不要进入中山路以西地区。一些背着大包小包扛着各种用具的平民络绎不绝地挤进去。
孟莉莉介绍说:“那个德国人叫约翰?拉贝,是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席,他们一共才20几名外国人,维护着这么大的安全区。”
由15名外籍人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以美国圣公会牧师梅奇为主席的17人组成的“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在南京负起了救苦救难的重任。燕京也向梦绍南介绍说:“这是我们金陵大学的杭立武董事长发起成立的保护和救济战争难民的国际安全中立区,这些有爱心的外国人都参加了。这一带使馆和教会学校比较集中,从新街口这里起沿中山北路到山西路广场,绕着新住宅区经西康路,再贴着五台山麓到上海路和汉中路交叉路口,最后回到这里,这个圈里差不多4平方公里,占咱们市区面积的八分之一,四天前就向难民开放了。”
楚绍南点点头说:“这是国际惯例,国际安全区应该是非军事区,不得有军事设备,交战双方士兵不得进入的。”
说着他走向前去,向拉贝敬了个礼,用英语说道:“我代表中国人向您致谢!我会要求部队绕路而行。”
拉贝遇到个会说英语的军人,自是高兴。拉贝看着楚绍南黄呢子军装上的三条细杠的上尉肩章,走过来与楚绍南握下手说:“谢谢你,请您向您的长官和您的部下保护安全区的中立,不要让部队在安全区穿行,更不要把军人的绑带,背包和武器扔在这里。”
楚绍南转过头向士兵们喊道:“各位兄弟们,这里是保护难民的中立区,他们是保护我们老百姓的外国人。我们要顺着中山路走,不要向左入内!”
说完,楚绍南拍拍燕京的肩对他和孟莉莉说:“你们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都在安全区里,你们也别大意,注意安全。只是我不能参加你们圣诞节的婚礼了,保重!”然后又向拉贝敬了个礼而别。
楚绍南刚走不远,身后咚咚一阵脚步追过来,有人喊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